針對90后淘寶的營銷手段有哪些
摘要
針對90后的淘寶營銷手段,核心在于抓住他們“個性化、社交化、情緒化”的消費需求。90后作為淘寶的主力消費群體(據阿里媽媽數據,90后占淘寶活躍用戶超40%),早已厭倦了傳統的“硬廣轟炸”,他們更愿意為“懂自己”的產品和品牌買單——可能是一件“拒絕撞款”的定制T恤,一段“說到心坎里”的治愈文案,或是一次“能發朋友圈”的互動體驗。下文將從90后的消費心理出發,拆解5大核心營銷手段,結合真實案例告訴你:如何讓90后在淘寶上“一眼心動”,甚至主動成為你的“免費宣傳員”。
一、先懂90后:他們到底在“為什么買單”?
想做好90后的生意,得先明白他們購物時的“底層邏輯”。和父輩“實用優先”不同,90后的消費決策里,藏著三個關鍵詞:
1. “我要和別人不一樣”
90后成長在“個性化覺醒”的時代,討厭“爛大街”的爆款。淘寶數據顯示,2023年“小眾設計”“定制款”搜索量同比增長127%,很多90后寧愿多花50塊,也要買“只有100個人擁有”的東西——他們買的不是產品,是“我是誰”的標簽。
2. “我的消費,要能發朋友圈”
90后是“社交動物”,購物不僅是為了自己用,更是為了“社交貨幣”。一件產品如果“顏值高、有梗、能體現品味”,他們會主動拍照發小紅書、朋友圈,甚至@好友“快看這個!”。
3. “你得懂我的‘小情緒’”
90后壓力不小:職場內卷、生活焦慮、偶爾懷舊……他們希望消費能“治愈”這些情緒。比如加班到深夜,會買一盒“解壓捏捏樂”;看到童年動畫聯名款,會瞬間想起“小時候的夏天”——產品如果能戳中這些情緒,買單會變得很“沖動”。
二、5大核心營銷手段,精準擊中90后“購物DNA”
1. 用“個性化標簽”打破“撞款焦慮”:從“賣產品”到“賣專屬感”
核心邏輯:90后怕撞衫、怕和別人用一樣的東西,那就給他們“獨一無二”的理由。
具體做法:
C2M定制服務:在淘寶詳情頁加入“定制選項”,比如衣服印名字、手機殼加照片、球鞋選配色。案例:淘寶“某獨立設計師男裝店”推出“姓氏刺繡襯衫”,買家可自選字體和位置,月銷從500+漲到2000+,評論區全是“再也不怕撞衫了”“這才是我的專屬戰袍”。
小批量“限定款”:每月推出“限量100件”的小眾款,詳情頁標注“售完無補”,制造稀缺感。比如某飾品店賣“手繪星球項鏈”,每個吊墜的星球紋路都是設計師手繪,買家會覺得“我擁有的是獨一無二的宇宙”。
“反爆款”文案:別再說“全網爆款”“明星同款”,換成“給不想隨大流的你”“小眾但有腔調”。比如某帆布包店鋪文案:“我們拒絕批量生產,每個包都有手工縫制的小瑕疵——那是它的‘獨家印記’。”
注意:定制服務別太復雜,選項控制在3個以內(比如顏色、文字、圖案),否則90后會覺得“麻煩”而放棄。
2. 讓“社交貨幣”成為傳播引擎:用戶主動分享,比你說10句都有用
核心邏輯:90后愛分享,但只分享“能讓自己有面子”的內容。把產品變成“社交貨幣”,他們會幫你免費傳播。
具體做法:
UGC內容“反向種草”:在淘寶逛逛發起“買家秀征集活動”,比如“曬出你的穿搭,贏全年免單”。案例:完美日記早期在淘寶征集“素人改造”,買家上傳“化妝前后對比圖”并@官方,選上的送口紅禮盒。這些真實的素人筆記比明星廣告更有說服力,很多90后看到“和我膚質一樣的人推薦”,直接下單。
KOC“同齡人種草”:找90后信任的“小而美”博主(粉絲1-10萬,互動率高),比如B站“學生黨測評UP主”、抖音“打工人穿搭博主”。他們不用刻意夸產品,而是說“作為熬夜黨,這款眼霜我空瓶3罐了”“月薪5000也能買的質感好物”,90后會覺得“這是我的朋友在推薦”。
“有梗”的包裝和文案:讓產品本身就自帶“分享欲”。比如某零食店賣“打工人解壓禮盒”,包裝印著“老板畫的餅,不如這塊曲奇香”,里面的餅干形狀是“加班狗”“KPI”;某奶茶店淘寶店賣“奶茶味香薰”,文案“不用排隊2小時,也能把‘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帶回家”,很多90后買完直接拍包裝發朋友圈。
關鍵:社交貨幣的核心是“讓用戶覺得‘我分享這個,別人會覺得我有趣/有品味’”,別硬凹“高級感”,90后更喜歡“接地氣的梗”。
3. 用“情緒共鳴”替代“硬廣推銷”:戳中痛點,他們會為“懂我”買單
核心邏輯:90后對“賣貨”很敏感,但對“懂我”毫無抵抗力。把產品和他們的情緒綁定,從“我需要”變成“我想要”。
具體做法:
“治愈系”文案,說中他們的“小委屈”:針對90后的職場、生活壓力,用溫柔的文字“搭話”。比如某香薰店文案:“加班到12點的夜晚,讓這杯白桃烏龍香陪你——不用假裝堅強,此刻你可以只是你。”某睡眠噴霧文案:“今晚別想KPI了,讓薰衣草幫你‘一鍵清空大腦緩存’。”
“懷舊殺”:喚醒童年記憶:90后開始“集體懷舊”,童年IP聯名款總能火。比如回力×葫蘆娃聯名帆布鞋,鞋舌印著“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某文具店賣“四驅車造型筆袋”,文案“小時候夢想擁有一輛四驅車,現在讓它陪你‘沖刺deadline’”。
“價值觀認同”:和他們站在一起:90后關注環保、女性力量、國潮等議題,品牌態度能拉近距離。比如某女裝店推出“大碼友好系列”,文案“美不是只有S碼,你的身材就是最好的尺碼”;某美妝店包裝用可降解材料,詳情頁寫“我們少用一個塑料袋,地球就多一份綠”。
提醒:情緒營銷別“尬煽情”,要真實。比如賣“防脫發洗發水”,別說“用了就能長發及腰”,不如說“至少掉發時,不用再偷偷撿起來數了”——真實的小痛點,比夸張的效果更打動人。
4. “理性種草”+“性價比透明”:別忽悠,90后比你想象中“清醒”
核心邏輯:90后雖然“情緒化消費”,但不傻。他們會比價、看測評、查成分,討厭“套路”和“夸大宣傳”。
具體做法:
“數據化”詳情頁,拒絕“玄學”:用具體數據代替“好用”“有效”。比如護膚品詳情頁放“第三方檢測報告”:“28天實測,補水率提升42%”“敏感肌用戶試用0過敏”;家電詳情頁標注“功率1200W,煮水5分鐘,耗電0.1度”。
“反向營銷”:主動說缺點:坦誠的“缺點”比完美的“優點”更可信。比如某牛仔褲店鋪文案:“缺點:腰圍有點松,建議拍小一碼,或者搭配我們的皮帶,更有復古感~”某筆記本電腦文案:“機身有點重(2.3kg),但續航12小時,適合需要長時間碼字的你。”
“實在”的會員福利,別玩“套路積分”:90后討厭“1000積分換10元券”的雞肋福利。不如直接給“會員專屬折扣”(比如會員價直降20元)、“生日月免郵”“老客復購送小樣”。某淘寶美妝店“會員體系”:累計消費500元成為“閨蜜會員”,每月可領1片面膜(不用積分,直接領),復購所有產品9折——老客復購率提升30%。
重點:90后要的“性價比”不是“便宜”,而是“錢花得值”。讓他們覺得“你沒忽悠我”,信任一旦建立,復購會很穩定。
5. 把“購物”變成“互動游戲”:讓他們“玩著買”,越參與越想買
核心邏輯:90后討厭“被動接受信息”,喜歡“主動參與”。把購物過程變成“游戲”,他們會覺得“有趣”“上癮”。
具體做法:
淘寶直播“沉浸式體驗”:別只是“叫賣”,而是“帶用戶玩”。比如賣手工蠟燭的直播間,主播邊教大家“如何調香”,邊賣材料包:“想要草莓味的扣1,藍莓味的扣2,我現場調給你們看!”賣漢服的直播間,搞“古風變裝挑戰”,觀眾留言“想看明制漢服配珍珠發簪”,主播立刻搭配展示——互動率越高,轉化越好。
短視頻“劇情化種草”:用“小劇場”代替“產品介紹”。比如賣通勤包的短視頻:“打工人周一的崩潰瞬間:早上出門,鑰匙、口紅、筆記本全塞不下!直到我遇到這個包……”(展示包的容量、隔層);賣早餐機的短視頻:“周末賴床不想出門?5分鐘搞定三明治+咖啡,教程在最后~”(邊做邊展示產品用法)。
“互動玩法”提升粘性:淘寶群、店鋪首頁搞“小游戲”。比如“每日簽到領優惠券”“分享3個好友解鎖隱藏折扣”“盲盒福袋”(29.9元隨機發3件產品,可能是正價59元的T恤)。某潮玩店每月搞“猜新品”活動:在淘寶群發新品剪影,猜對的前10名送新品優先購買權——群活躍度穩居行業前10%。
技巧:互動別太復雜,規則1分鐘內能看懂;獎勵要“即時反饋”(比如簽到馬上領券),90后沒耐心等“攢夠10次才能換”。
三、避坑指南:這些“無效營銷”90后根本不買賬
最后提醒:別踩這些“雷區”,否則只會讓90后“劃走+拉黑”:
硬廣刷屏:“全網最低價!不買后悔!”“最后30分鐘!”——90后刷淘寶像刷朋友圈,看到這種彈窗直接劃走,甚至舉報“騷擾”。
套路化文案:所有產品都寫“ins風”“網紅爆款”“必入”——沒有具體場景和情緒,90后會覺得“跟我有什么關系”。
忽視售后:買完東西客服失聯,退換貨要“求爺爺告奶奶”——90后寧愿給差評+發小紅書吐槽,也不會再來第二次。
90后的淘寶營銷,本質上是“和一群懂互聯網、有主見、愛表達的年輕人交朋友”。別想著“套路”他們,而是“懂他們”——懂他們的小驕傲、小焦慮、小確幸,用真誠的產品和內容,讓他們覺得“這個品牌,和我一樣”。做到這一點,你的店鋪不僅能“賣貨”,更能成為他們愿意分享的“心頭好”。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edunews/23879.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