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的詞按語法功能分為10類:冠詞、名詞、代詞、形容詞、數詞、動詞、連詞、介詞、副詞、感嘆詞。前六類有詞形變化,稱為可變詞類;后四類無詞形變化,稱為不變詞類。德語中的名詞第一個字母要大寫。德語名詞有3種性(陽、陰、中),除了直接對人的名詞的性比較規則外其它的詞的性往往沒有規律。德語還有4個格(主、賓、與、所有)和兩個數(單、復)。在使用中,除名詞本身發生某些變化外,主要依靠名詞之前的冠詞、代詞、形容詞和若干數詞的變化來表示名詞在句中的性、數、格。
Neues Jah
德國的新年習俗與中國春節十分相似。12月31日午夜,絢爛的焰火照亮夜空,放焰火傳統的由來也與中國“年”的故事如出一轍。相傳,日耳曼人認為,邪惡的鬼神會在12月31日出來作惡。為驅趕它們,日耳曼人會將燃燒的木車輪滾入山谷。此外,人們還用花盆、搖鈴等制造噪音驅鬼,后來又加上敲鼓和吹號,獵人也可在當晚鳴槍作響。漸漸,放焰火驅鬼成為德國新年的傳統。
Ostern
復活節(Ostern)是除圣誕節之外西方另一個的重要節日。雖非法定節日,但因復活節始終在星期天,基本等同于法定節日了。基督徒認為,復活節象征著重生與希望,他們為此來紀念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后第三天復活的日子。雖然在德國不同的地區復活節的風俗不盡相同,但有幾點在整個德國都一樣:畫彩蛋,找彩蛋游戲和復活節兔子是這里過復活節不可或缺的部分。
karneval
狂歡節每年于11月11日11時11分正式在老市場上開幕,一直到第二年復活節前40天為止,前后要持續兩三個月。慶祝形式有:狂歡集會,假面化妝活動,狂人表演。狂歡節的高潮是“玫瑰星期一”、謝肉節星期二和圣灰星期三。這三天,在科隆、美因茨、杜塞爾多夫等地舉行大規模的狂歡節巡游活動。人們身著奇裝異服,臉戴夸張的假面具,扮成小丑、狂人走上街頭,興高采烈地過節。
擺設區
課室
前臺
接待室
¥5000起課時:詳詢
¥5000起課時:詳詢
¥5000起課時:詳詢
¥5000起課時:詳詢
¥5000起課時:詳詢
¥5000起課時:詳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