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發要怎樣保養|頭發應該怎么保養
每次梳頭看到梳子上纏繞的一大把頭發,或者洗完頭吹干后發現發絲像曬干的枯草一樣分叉、沒光澤,是不是總會忍不住嘆氣?其實頭發和皮膚一樣,需要「對癥保養」——不是隨便買瓶貴的洗發水就能解決問題,而是要搞懂它為什么會變差,再用對方法。今天就把我踩過無數坑后總結的「頭發保養干貨」分享給你,從原因到方法,從日常習慣到避雷指南,看完就能上手,讓頭發慢慢恢復健康狀態。
先搞懂:你的頭發為什么會「受傷」?
很多人覺得頭發變差是「突然的」,其實都是「長期積累」的結果。這些藏在生活里的小習慣,可能正在悄悄傷害你的頭發:
1. 清潔沒做對,頭皮成了「重災區」
頭皮就像頭發的「土壤」,土壤不健康,頭發自然長不好。比如用太熱的水洗頭(水溫超過40會破壞頭皮油脂平衡),或者洗發水直接抹在頭頂搓泡泡(容易刺激頭皮,還可能洗不干凈),甚至洗頭時用力抓撓頭皮(指甲會劃傷毛囊)。我之前有段時間頭癢、頭屑多,就是因為總用指甲抓頭皮,后來換成指腹按摩才慢慢好轉。
2. 高溫和化學傷害,頭發「外強中干」
吹風機開到最大檔貼著頭皮吹、每天用直板夾夾頭發、半年內染燙3次以上……這些行為會讓頭發的「毛鱗片」(保護頭發的外層結構)受損。毛鱗片一旦張開,頭發里的水分和營養就會流失,看起來就會干枯、分叉、易斷。就像曬干的海綿,摸起來硬邦邦,一扯就碎。
3. 飲食和作息「拖后腿」
頭發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需要蛋白質、鐵、維生素等營養來合成。如果長期不吃肉、節食減肥,或者熬夜、壓力大,身體會優先把營養供給重要器官,頭發就會「營養不良」,變得細軟、易掉。我閨蜜之前為了減肥每天只吃蔬菜,3個月后頭發掉得比以前多了一倍,后來恢復正常飲食才慢慢改善。
3大核心保養原則:比昂貴護發素更有用
其實頭發保養不需要花大價錢,做好這3件事,比買貴婦護發產品更實在:
原則1:正確清潔,給頭皮「減負」
洗頭不是「隨便沖沖」,這幾個細節一定要注意:
水溫:控制在38左右(和體溫差不多,摸起來不燙),太熱會刺激頭皮出油,太冷洗不干凈。
手法:洗發水先在手心搓出泡泡,再抹到頭發上,用指腹(不是指甲)輕輕按摩頭皮,重點洗發際線和頭頂(這兩個地方容易堆積油脂),發尾簡單帶過就行。
頻率:根據發質調整——油性頭皮1-2天洗一次,干性頭皮3-4天洗一次,中性頭皮2-3天洗一次。別迷信「天天洗頭傷頭皮」,如果頭皮油得快,不洗反而會堵塞毛囊。
原則2:吹干頭發有技巧,避免「高溫烤傷」
很多人洗完頭要么濕著頭發睡覺(容易滋生細菌,還會讓頭發變脆),要么用吹風機最大檔猛吹,其實正確的吹干步驟是:
1. 先用干發帽輕輕按壓頭發(別用力搓!會扯斷頭發),吸掉多余水分,直到頭發不滴水。
2. 吹風機調至「中溫檔」,風口距離頭發20-30厘米,從頭頂往下吹(順著毛鱗片方向,減少損傷),吹到8成干就停(剩下的水分讓頭發自然晾干,避免過度干燥)。
3. 如果要吹造型,先在發尾抹一點護發精油(注意別抹頭皮,會油),形成一層保護膜。
原則3:梳頭也有「大學問」,別讓梳子成「掉發兇器」
選錯梳子、梳頭太用力,都會讓頭發越梳越掉。記住這幾點:
選對梳子:打結的頭發用「寬齒梳」(從發尾開始梳,慢慢解開打結處,別硬扯);日常梳頭用「氣墊梳」(按摩頭皮,減少拉扯);盡量別用塑料梳(容易產生靜電,損傷毛鱗片)。
梳頭方向:低頭從頭頂梳到發尾(促進頭皮血液循環),但別太頻繁,每天2-3次就夠了,過度梳頭反而會拉扯發根。
不同發質的「定制保養方案」
頭發和皮膚一樣分「干性、油性、混合性、受損發質」,保養方法不能一概而論,對號入座才能更有效:
干性發質:重點「補水+鎖油」
干性發質的特點是:頭發干硬、沒光澤,發尾容易分叉,頭皮卻不怎么油。
洗發水:選「滋潤型」(成分表有羊毛脂、神經酰胺、維生素E等),別用控油款(會越洗越干)。
護發素/發膜:每次洗頭后用護發素抹發尾(別抹頭皮!會油),每周用1-2次發膜(停留5分鐘再沖掉,深層補水)。
日常護理:出門前在發尾抹一點護發精油(選含荷荷巴油、橄欖油的,滋潤不黏膩),避免頭發被風吹得更干。
油性發質:「控油+清潔」但別過度
油性發質的特點是:頭皮油得快(洗完頭第二天就油光锃亮),頭發軟塌,容易貼頭皮。
洗發水:選「控油清爽型」(成分表有水楊酸、鋅劑等,幫助疏通毛囊),但別天天用(會破壞頭皮油脂平衡,越洗越油),可以和滋潤型洗發水交替用。
護發素:少用!只抹發尾,停留1分鐘就沖掉,避免殘留讓頭皮更油。
日常習慣:別用太熱的水洗頭,少吃高油高糖食物(會刺激頭皮出油),枕套每周洗一次(避免油脂堆積)。
受損發質(染燙后):「修復毛鱗片」是關鍵
染燙后的頭發毛鱗片受損,會變得干枯、易斷、掉色快,重點是修復毛鱗片:
洗發水:選「修護型」(成分表有水解蛋白、角鯊烷,幫助填補毛鱗片縫隙),最好用無硅油的(減少殘留)。
發膜/精油:每周用2-3次發膜,重點敷在受損的發尾,條件允許的話可以用加熱帽(促進營養吸收);吹頭發前抹精油,減少高溫損傷。
減少二次傷害:染燙后3個月內別再折騰頭發,少用直板夾、卷發棒,梳頭時動作輕一點。
混合性發質:「分區護理」不糾結
混合性發質最常見:頭頂油、發尾干。這種情況要「分區護理」:
洗頭時,頭頂用控油洗發水,發尾用滋潤型;
護發素只抹發尾,頭頂別碰;
吹頭發時,頭頂多吹一會兒(保持蓬松),發尾吹到半干就停(保留水分)。
這些「護發誤區」正在悄悄毀掉你的頭發
踩過坑才知道,很多我們以為「對頭發好」的習慣,其實是錯的:
誤區1:「護發素抹頭皮,頭發更順滑」
大錯特錯!護發素的作用是閉合毛鱗片,讓發尾順滑,但抹到頭皮上會堵塞毛囊,導致頭油、頭癢,甚至掉發。正確做法是:護發素只抹發尾和發中,距離頭皮3厘米以上。
誤區2:「天天洗頭會傷頭發」
不一定!如果是油性頭皮,頭皮油脂分泌旺盛,不及時清洗會堵塞毛囊,反而容易掉發;如果是干性頭皮,天天洗確實會讓頭皮更干。關鍵是「根據頭皮狀態調整頻率」,而不是盲目跟風「幾天洗一次」。
誤區3:「頭發分叉了,剪掉就好了」
剪掉分叉的發尾確實能讓頭發看起來整齊,但如果不改變損傷習慣(比如頻繁染燙、不用護發素),新的分叉還是會出現。剪掉分叉只是「治標」,修復受損發質才是「治本」。
誤區4:「吃黑芝麻能生發」
黑芝麻確實含有頭發生長需要的營養(比如維生素、礦物質),但效果微乎其微。頭發需要的是「均衡飲食」:每天吃一個雞蛋(補充蛋白質)、一把堅果(補充脂肪酸)、適量紅肉(補充鐵),比單吃黑芝麻有用得多。
頭發保養就像養花,不需要天天「施肥澆水」,但需要耐心和細心——選對適合自己的方法,避開那些不經意的傷害,慢慢就能看到變化。別羨慕別人的一頭好發,從今天開始,把這些小細節做好,你的頭發也能又黑又亮、健康強韌。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Stylist/34412.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