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發分叉,怎么辦_頭發分叉用什么護發素好
每次梳頭看到發梢那些毛毛躁躁的分叉,是不是特心煩?感覺再貴的洗發水都白用了,扎馬尾時發梢像炸開的蒲公英,披頭發更顯邋遢——這大概是每個長發女生都踩過的坑。其實頭發分叉不是“絕癥”,但也別指望用某款護發素就能“一鍵修復”。今天就掰開揉碎了講:頭發為啥會分叉?怎么預防?已經分叉了該怎么救?以及最重要的——護發素到底怎么選才對癥。
一、先搞懂:頭發為啥會分叉?別再瞎折騰了
頭發分叉,專業名叫“發梢縱裂癥”,說白了就是頭發最外層的毛鱗片受損,里面的皮質層暴露出來,慢慢“劈叉”。你以為分叉只是頭發“老了”?其實大部分時候是咱們自己折騰出來的。
1. 物理損傷:每天都在“薅頭發”
梳頭太用力、用塑料梳子(容易起靜電扯斷頭發)、扎高馬尾時皮筋勒太緊、吹頭發時溫度開到最高還貼著頭皮吹……這些動作每天都在悄悄破壞毛鱗片。我閨蜜之前為了趕時間,吹頭發永遠用“最熱檔+最大風”,三個月后發梢分叉得像掃帚,自己都嚇一跳。
2. 化學傷害:染燙漂是“頭號殺手”
染發劑里的氨水、漂發劑里的過氧化氫,會直接打開毛鱗片,帶走頭發里的天然油脂和水分;燙發時的高溫和化學藥劑,會讓頭發蛋白質變性。我見過最夸張的案例:有人半年內染了3次、燙了2次,頭發直接從中間斷成一截一截,分叉都算輕的。
3. 環境+營養:頭發也會“營養不良”
長期在空調房待著(空氣干燥)、夏天暴曬不戴帽子(紫外線會破壞頭發結構)、經常熬夜(影響頭皮血液循環)、挑食不吃蛋白質(頭發主要成分是角蛋白)……這些都會讓頭發“變脆”,稍微一拉扯就分叉。
二、預防比修復更重要!這5個坑千萬別踩
說實話,已經分叉的頭發,毛鱗片不可能自己“長回去”,就像樹枝斷了沒法接一樣。所以預防永遠比修復更劃算,這5件事現在改還來得及:
1. 梳頭:換成寬齒梳,從發梢開始梳
別一拿起梳子就從頭頂往下薅!正確的方法是:先梳發梢(打結的地方用手指慢慢解開,別硬扯),再梳中間,最后梳頭頂。梳子選木質或牛角的(減少靜電),寬齒梳比細齒梳更保護頭發。我自己用的是譚木匠的寬齒木梳,梳起來頭發不容易斷,親測有效。
2. 吹發:溫度別超過60,離頭發20厘米遠
吹頭發時把溫度調到“中溫”(手放在風口感覺溫熱不燙就行),吹到八成干就停(剩下的讓它自然晾干)。吹的時候用圓梳把頭發稍微“撐起來”,吹風機順著毛鱗片生長的方向(從上往下)吹,能減少毛鱗片外翻。對了,吹之前一定要涂護發精油!
3. 燙染:一年別超過2次,中間間隔至少3個月
染燙后頭發需要時間“養傷”,頻繁折騰等于把頭發往死里造。如果實在想換發色,試試半永久染發劑(傷害小一點),或者只染發尾(別染到發根)。染完后每周用1-2次修護發膜,給頭發“補營養”。
4. 防曬:夏天戴帽子,冬天少用暖氣直吹頭發
紫外線會讓頭發里的黑色素流失(發色變淺),還會破壞蛋白質結構(頭發變脆)。夏天出門戴寬檐帽,或者噴點含防曬成分的護發噴霧(比如含二氧化鈦的)。冬天開暖氣時,別讓出風口對著頭發吹,太干燥會讓頭發“渴死”。
5. 吃:多吃蛋白質+Omega-3,頭發更“結實”
頭發主要成分是角蛋白,所以要多吃雞蛋、瘦肉、魚類(比如三文魚,還含Omega-3,能讓頭發更有光澤)、豆類(植物蛋白)。另外,維生素B族(香蕉、菠菜)和鋅(堅果、牡蠣)也能減少脫發和分叉,我最近每天吃一小把核桃,感覺頭發沒那么容易斷了。
三、已經分叉了?3步急救法,讓頭發少“開花”
如果發梢已經分叉,別指望用護發素“修復”,但可以通過這3步讓頭發看起來沒那么糟,還能防止分叉繼續“往上蔓延”:
第一步:剪掉分叉!別猶豫
拿一把鋒利的剪刀(別用家里的普通剪刀,會扯傷頭發),對著鏡子把分叉的部分剪掉2-3厘米。如果分叉太多,直接去理發店讓托尼老師修一下發梢,別心疼那點長度——留著分叉的頭發只會越來越糟,還顯邋遢。
第二步:用“護發素+發膜”組合,給頭發“補水補油”
洗頭時先用洗發水清潔頭皮(發梢別搓太多泡沫,容易干燥),然后用護發素重點涂發梢(從耳朵往下的部分),停留2-3分鐘再沖掉。每周再用1-2次發膜,涂完后用熱毛巾裹5分鐘(或者戴加熱發帽),讓營養更好吸收。我之前分叉嚴重時,堅持用了2周發膜,發梢明顯順滑了很多。
第三步:減少高溫工具,出門帶瓶護發精油
卷發棒、直板夾能不用就不用,實在要用,記得先涂隔熱噴霧(選含硅成分的,能在頭發表面形成保護膜)。平時出門在包里放一小瓶護發精油,頭發毛躁時擠1-2滴(別太多,會油),搓熱后抓一下發梢,立馬變服帖。
四、護發素怎么選?避開3個誤區,認準這4類成分
選護發素不是越貴越好,也不是“滋潤型”就適合所有人。很多人分叉一直不好,其實是選錯了護發素!先避開這3個坑:
誤區1:護發素涂頭皮,覺得“營養更全面”
大錯特錯!護發素里的油脂和陽離子成分會堵塞頭皮毛孔,導致頭油、頭癢,甚至脫發。正確用法是:只涂發梢和發中(離頭皮5厘米以上),頭皮用洗發水洗干凈就行。
誤區2:“無硅油”一定比“含硅油”好
硅油(聚二甲基硅氧烷)能填補毛鱗片縫隙,讓頭發順滑,對干枯分叉的頭發很友好。如果你是油性發質,用含硅油的護發素可能覺得油,但干性、染燙受損發質,反而需要硅油來“鎖水”。別盲目追求“無硅油”,看自己發質!
誤區3:護發素停留越久越好,甚至過夜
護發素的有效成分在2-3分鐘內就能被頭發吸收,停留太久反而會讓頭發“過度水合”,變得更脆弱。除非是標明“免洗型”的護發素,否則千萬別過夜!
認準這4類成分,護發素才對癥
修復型(適合染燙分叉):含神經酰胺、角鯊烷、水解蛋白(比如水解角蛋白、水解膠原蛋白),能填補受損毛鱗片,讓頭發更結實。
滋潤型(適合干性發質):含甘油、泛醇(維生素B5)、植物油脂(橄欖油、椰子油),補水保濕,減少毛躁。
順滑型(適合毛躁分叉):含硅油、陽離子調理劑(比如聚季銨鹽),讓頭發摸起來順滑不打結。
清爽型(適合油性發質+分叉):含PCA鋅、薄荷醇,控油同時輕微修護,不會讓頭發塌扁。
五、不同發質選對護發素,效果翻倍(附真實測評參考)
光說成分太抽象,給不同發質的姐妹推薦幾款實測不錯的護發素(都是我和身邊朋友用過的,效果因人而異,僅供參考):
1. 染燙受損+嚴重分叉:選“修護型”
潘婷深水泡彈護發素(修護款):含水解角蛋白和神經酰胺,質地像奶油,涂在發梢很滋潤,沖完頭發軟軟的,分叉處沒那么毛躁了。缺點是有點黏,油性發質慎入。
資生堂FINO美容液護發素:含蜂王漿精華和膠原蛋白,修復力強,我閨蜜染燙后用了一個月,發梢明顯變順滑,梳頭發時掉發都少了。
2. 干性發質+輕微分叉:選“滋潤型”
蜂花護發素(藍瓶):老國貨yyds!含小麥蛋白和維生素E,便宜大碗,涂完頭發很順滑,性價比超高。缺點是香味有點濃,介意的慎選。
馥綠德雅五重植萃護發素:含五種植物精油,滋潤不油膩,洗完頭發有自然光澤,適合干性發質日常護理。
3. 油性發質+分叉:選“清爽型”
珂潤潤浸保濕護發素:含神經酰胺和藍桉葉提取物,質地輕薄,涂完頭發不塌,控油同時還能修護發梢,油性發質姐妹可以試試。
施華蔻水凝膠原護發素:含玻尿酸和甘油,補水不油膩,洗完頭發蓬松又順滑,分叉處摸起來沒那么粗糙了。
其實頭發分叉就像皮膚缺水長細紋,需要長期護理,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好的。少折騰、選對護發素、堅持預防,慢慢就能看到變化。別再盯著分叉焦慮啦,行動起來,頭發才能越來越順滑呀。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Stylist/295198.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