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如何吃才不會中毒
每年秋冬季節,白果就成了不少家庭餐桌上的"養生網紅"。但你知道嗎?這看似普通的食材,每年都有人因為吃法不當進醫院。前幾天刷到新聞,有老人給孫子燉了一鍋白果湯,結果孩子吃完沒多久就開始嘔吐抽搐,送到醫院才知道是白果中毒。其實啊,白果中毒的案例每年都有,但只要掌握正確的吃法,完全能避開風險。今天就來手把手教大家怎么安全享用白果,文章有點長但全是干貨,建議收藏起來慢慢看。
一、為什么白果會"殺人"?先搞懂這3個毒素
很多人以為白果是中藥就一定安全,其實它的毒性可不小。白果中含有銀杏酸、銀杏酚和氰苷類物質,這三種成分堪稱"隱形殺手"。尤其是銀杏酸,不僅會刺激腸胃,還可能引起溶血反應;而氰苷類物質在體內會分解出劇毒的氫氰酸,成年人一次性攝入超過10顆生白果就可能中毒,兒童更是只要幾顆就有生命危險。
這里要特別提醒:白果的胚芽和種皮是毒素含量最高的地方。去年鄰居阿姨煮白果時沒去胚芽,結果一家三口全上吐下瀉。所以處理白果的第一步,就是要把這兩個"毒源"徹底去除干凈。
二、白果怎么吃才安全?記住"三步走"原則
第一步:挑對品種很重要
現在市場上的白果分藥用和食用兩種,咱們日常吃的一定要選食用白果。藥用白果的毒素含量是食用品種的3倍以上,很多人圖便宜買散裝藥用白果,這簡直是拿健康開玩笑。建議去正規超市買真空包裝的食用白果,包裝上會明確標注"可食用"字樣。
第二步:處理方法是關鍵
剝殼去衣:先用錘子輕輕敲裂果殼,剝殼后會看到一層紅色的種皮,這個種皮含有大量銀杏酸,必須去掉。教大家個小竅門:把剝殼后的白果放進沸水里焯30秒,種皮就會自動脫落,比用手搓方便多了。
挖除胚芽:白果頂端有個尖尖的胚芽,這里是毒素最集中的地方。用牙簽或針從頂端挑出胚芽,一定要挑干凈,別覺得一點點沒關系,毒素是會累積的。
浸泡去毒:處理好的白果仁用清水浸泡2-3小時,中途換2次水,能有效減少剩余毒素。我媽每次煮白果都會泡足3小時,她說老一輩傳下來的方法錯不了。
第三步:烹飪方式決定安全性
絕對不能生吃!絕對不能生吃!絕對不能生吃!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生白果的毒性是熟白果的10倍以上,去年有個大學生為了減肥生吃白果,結果中毒進了ICU。正確的做法是:
煮:加水煮沸后再煮20分鐘以上,像煮綠豆湯那樣
燉:和肉類一起燉1小時以上,比如白果燉雞
炒:先用水煮15分鐘,撈出瀝干再炒
三、一次能吃多少?這個數量要牢記
很多人覺得"反正煮熟了,多吃點沒關系",這可大錯特錯。就算完全按照前面的步驟處理,過量食用照樣會中毒。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
成年人每天不超過10顆(去殼后)
兒童每天不超過5顆
老人和孕婦最好不吃,實在想吃每次不超過3顆
我同事小張上次燉雞湯放了20顆白果,自己吃了大半,晚上就開始頭暈惡心。所以千萬別貪心,嘗嘗味道就好。
四、萬一中毒了,第一時間這樣做
如果不小心吃了沒處理好的白果,出現惡心、嘔吐、腹痛、頭暈、煩躁等癥狀,一定要立即采取措施:
1. 催吐: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喉嚨,盡快把胃里的白果吐出來
2. 喝水:喝大量溫開水或淡鹽水,稀釋毒素
3. 就醫:立即送醫院,告訴醫生吃了多少白果、什么時候吃的
記住,白果中毒沒有特效藥,黃金搶救時間是中毒后1-2小時。去年有個案例,家長發現孩子中毒后沒當回事,耽誤了治療,結果孩子留下了嚴重的后遺癥。
五、這些人群,最好一口別碰
雖然白果營養豐富,但有幾類人真的不適合吃:
3歲以下幼兒:肝臟發育不完善,解毒能力差
孕婦:可能影響胎兒發育
過敏體質:容易引發皮疹、哮喘
正在服藥的人:白果可能和抗凝血藥、降壓藥產生相互作用
我姑姑有高血壓,一直在吃降壓藥,有次吃了白果后血壓突然降到很低,把全家人都嚇壞了。
六、解鎖白果的美味吃法(附安全食譜)
說了這么多注意事項,最后給大家分享兩個家常又安全的白果做法:
白果燉雞湯
材料:土雞半只、處理好的白果50克(約15顆)、姜片3片、紅棗5顆
做法:
1. 雞肉焯水去血沫,白果用清水浸泡后煮熟
2. 所有材料放入砂鍋,加足量開水
3. 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燉1.5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椒鹽白果
材料:處理好的白果200克、鹽5克、花椒粉2克
做法:
1. 白果煮熟后瀝干水分
2. 鍋中放少許油,放入白果翻炒至表面微黃
3. 加入鹽和花椒粉拌勻即可
這兩個食譜都是我家經常做的,既安全又美味。特別是冬天喝一碗白果燉雞湯,暖心又暖胃。
其實啊,白果中毒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只要記住"去胚芽、徹底煮、不過量"這三個原則,就能放心享受它的美味。最后想說,咱們吃東西既要圖好吃,更要圖安全,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小孩的,處理食材時多一分細心,家人就多一分保障。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幫到大家,也歡迎把這些知識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Nutritionist/24132.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