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營養價值及功效
你是不是也經常覺得身體沉重、臉上冒油、大便黏馬桶?或者明明沒干什么卻總覺得累,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其實這些小毛病可能都和"濕氣重"、"脾虛"有關。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養生高手"——茯苓,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天然好幫手。作為《本草綱目》里記載的"四時神藥",茯苓不僅能煲湯煮粥,還是很多明星保養的秘訣。接下來,我們就從中醫智慧到現代科學,全面聊聊茯苓的營養價值、功效作用,以及怎么吃才能把它的好處發揮到最大。
一、茯苓是什么?被低估的"平民補品"
可能很多人在中藥房見過茯苓塊,也在煲湯時隨手放過茯苓片,但你真的了解它嗎?茯苓其實是一種寄生在松樹根上的真菌,簡單說就是"長在土里的蘑菇"。新鮮的茯苓外面有層褐色的皮,去掉皮后里面是白色的,這就是我們常吃的白茯苓;靠近松樹根的部分會帶點淡紅色,叫做赤茯苓;而包裹在最外面的褐色表皮,則是茯苓皮——這三個部分功效還略有不同,后面會詳細說。
在古代,茯苓可是貢品級的養生好物。據說慈禧太后晚年常吃"茯苓餅"來安神養顏,《紅樓夢》里薛寶釵也建議林黛玉"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窩一兩,冰糖五錢,用銀銚子熬出粥來,若吃慣了,比藥還強,最是滋陰補氣的",這里面就少不了茯苓的搭配。但別以為它多貴重,現在茯苓早就走進尋常百姓家,超市干貨區、網上藥店都能買到,性價比超高。
二、茯苓的營養價值:不只是"利水"那么簡單
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茯苓之所以能成為"養生明星",是因為它含有多種獨特的活性成分和營養物質:
1. 茯苓多糖:免疫調節的"主力軍"
這是茯苓最核心的營養成分,占干重的70%-90%。實驗證明,茯苓多糖能增強免疫細胞的活性,比如促進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的增殖,就像給免疫系統"加了 buff",幫我們更好地抵抗細菌病毒?,F在很多免疫調節相關的保健品,都會把茯苓多糖作為主要成分。
2. 三萜類化合物:抗炎安神的"多面手"
包括茯苓酸、去氫茯苓酸等,這些成分有抗炎、鎮靜的作用。簡單說,就是能幫身體"滅火"(減輕炎癥反應),還能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讓人情緒更放松,這也是茯苓能"安神助眠"的科學依據之一。
3. 膳食纖維:腸道健康的"清道夫"
茯苓中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纖維,雖然不如芹菜、燕麥多,但勝在溫和不刺激。它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宿便,對于經常便秘或大便黏膩的人來說,是很友好的"腸道調理師"。
4. 礦物質和氨基酸:身體機能的"調節劑"
含有鉀、鈣、鎂等礦物質,其中鉀元素有助于調節體內電解質平衡,對控制血壓有幫助;還含有亮氨酸、異亮氨酸等必需氨基酸,這些是構成蛋白質的"積木",能幫助身體修復組織、合成抗體。
三、茯苓的6大核心功效,對癥吃才有效
中醫認為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既能健脾滲濕,又能寧心安神,是難得的"平補之藥"——也就是說,它不寒不熱,大多數人都能吃。具體到現代生活中,這些功效能幫我們解決哪些問題呢?
1. 祛濕消腫:告別"沉重感",體重都變輕
很多人早上起來眼皮腫、小腿沉,下午腳踝一按一個坑,這可能是"水濕內停"的表現。茯苓的"利水滲濕"作用就像給身體裝了個"排水泵",能把多余的水分排出去,但又不像利尿劑那樣傷正氣。我身邊有個朋友,以前總覺得自己"虛胖",肚子軟軟的,后來堅持用茯苓+陳皮煮水喝,一個月后肚子小了一圈,人也清爽多了。
適用人群:身體水腫、舌苔厚膩、大便黏馬桶、臉上愛出油的人。
2. 健脾養胃:改善消化不良,吃飯香睡眠好
中醫說"脾主運化",如果脾虛了,吃進去的東西消化不了,就會出現腹脹、腹瀉、沒胃口。茯苓能"健脾補中",就像給脾加了"動力",讓它重新高效工作。比如小孩子消化不良、不愛吃飯,很多家長會用茯苓、山藥、蓮子一起煮粥,健脾胃又沒副作用;成年人壓力大導致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也可以試試這個方法。
適用人群:食欲不振、腹脹、大便不成形、容易疲勞的人。
3. 寧心安神:壓力大睡不好?茯苓幫你"穩情緒"
《神農本草經》記載茯苓能"主憂恚驚邪恐悸",意思是能緩解焦慮、緊張、心悸等情緒問題。現在研究也發現,茯苓中的三萜類化合物能抑制中樞神經的過度興奮,起到鎮靜作用。我自己壓力大的時候,會用茯苓+酸棗仁煮水喝,比吃安眠藥踏實多了,第二天起來也不會昏沉。
適用人群:失眠多夢、焦慮煩躁、心悸心慌的人。
4. 增強免疫:換季不生病,全靠免疫力"在線"
前面提到的茯苓多糖,能提高免疫細胞的戰斗力。尤其是秋冬換季容易感冒的人,或者經常熬夜、免疫力差的上班族,可以把茯苓加到日常飲食里。比如煲湯時放幾塊,或者用茯苓粉沖水喝,簡單方便。
適用人群: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恢復期病人。
5. 輔助控糖:糖尿病患者的"食療好搭檔"
茯苓中的膳食纖維能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幫助控制餐后血糖;而且它熱量低、飽腹感強,適合糖尿病患者作為主食的替代品。不過要注意,茯苓不能替代降糖藥,只能作為輔助食療。
適用人群:糖尿病患者、血糖偏高的人(需在醫生指導下食用)。
6. 美容養顏:從內調外,皮膚更透亮
中醫認為"脾虛則濕盛,濕盛則面垢",意思是脾虛會導致濕氣重,皮膚就容易長斑、出油、暗沉。茯苓能健脾祛濕,相當于從源頭改善皮膚問題。經典的美白方劑"三白湯"(白芍、白術、白茯苓各5克,甘草2.5克,水煎服)里就有茯苓,很多人堅持喝,皮膚會變得更白皙透亮。
適用人群:皮膚暗沉、長斑、出油多的人。
四、茯苓怎么吃?3種家常做法,簡單又有效
茯苓的吃法很多,生用、炒制、打成粉都可以,不同吃法功效略有側重:生茯苓偏于利水滲濕,炒茯苓(麩炒或土炒)偏于健脾養胃,茯苓粉則更方便沖服或做糕點。下面分享幾個簡單實用的做法:
1. 茯苓山藥排骨湯(健脾祛濕,全家適合)
材料:茯苓30克,山藥50克,排骨200克,生姜3片,鹽適量。
做法:排骨焯水,和茯苓、山藥、生姜一起放入砂鍋,加足量清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燉1.5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這個湯特別適合脾虛濕氣重的人,山藥和茯苓都是健脾高手,搭配排骨讓湯更鮮美,老人小孩都愛喝。
2. 茯苓酸棗仁茶(安神助眠,壓力大必備)
材料:茯苓15克,酸棗仁10克,桂圓5顆(可選)。
做法:所有材料洗干凈,放入養生壺或保溫杯,用沸水沖泡,燜15分鐘后代茶喝,可反復沖泡。
功效:酸棗仁是安神的"黃金選手",搭配茯苓,助眠效果加倍。如果覺得味道淡,可以加幾顆桂圓調味,但失眠嚴重的人桂圓要少放,避免上火。
3. 茯苓糕(當早餐或零食,好吃又養生)
材料:茯苓粉50克,面粉150克,雞蛋2個,牛奶100毫升,白糖適量(或用紅糖、蜂蜜)。
做法:雞蛋打散,加入牛奶、白糖攪勻,再放入茯苓粉和面粉,攪拌成無顆粒的面糊,倒入模具中,蒸鍋上汽后蒸20分鐘即可。
功效:這個茯苓糕口感松軟,當早餐或下午茶都合適,比外面買的蛋糕健康多了,還能健脾養胃。
五、吃茯苓的注意事項:這些人要少吃或不吃
雖然茯苓很溫和,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以下幾類人群要注意:
1. 腎虛多尿者:茯苓有利水作用,腎虛導致的尿頻、尿急者吃了可能會加重癥狀。
2. 陰虛無濕者:比如經??诟缮嘣?、手腳心發熱、舌紅少苔的人,茯苓的"滲濕"作用可能會讓身體更干。
3. 孕婦:茯苓有輕微的興奮子宮作用,孕婦尤其是孕早期最好咨詢醫生后再吃。
4. 低血糖患者:茯苓可能會輔助降低血糖,低血糖的人要注意監測血糖變化。
另外,茯苓不能過量吃,一般每天10-15克為宜(大概就是3-5片中等大小的茯苓塊),過量可能會導致口干、便秘等不適。
茯苓就是這樣一種"潤物細無聲"的養生食材,它不像人參、鹿茸那樣"大補",卻能在日常飲食中慢慢調理我們的身體。如果你也有濕氣重、睡不好、消化差這些小毛病,不妨試試用茯苓做道湯、泡杯茶,堅持一段時間,身體會給你驚喜。不過要記住,養生沒有"萬能藥",合理飲食、規律作息才是根本,茯苓只是我們健康路上的"好幫手"而已。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Nutritionist/16393.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