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開業的美容院應如何雇傭員工
摘要:
新開美容院招人難、留人更難?不少老板砸錢投招聘卻招不到合適的人,或是剛培訓好的員工突然離職,最終陷入"開業即缺人"的惡性循環。其實,美容院招聘的核心不在于"招"而在于"匹配"——用對方法找到價值觀一致、技能適配的員工,比盲目追求經驗或顏值更重要。本文結合20+美容院開業招聘案例,從崗位畫像、招聘渠道、面試技巧到留人策略,拆解可直接落地的雇傭方案,幫你避開90%的招聘坑。
一、先搞清楚:你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
(別讓"全能型人才"毀了你的招聘)
很多新手老板寫招聘啟事時喜歡堆砌"經驗豐富、形象氣質佳、能說會道"等模糊要求,結果收到一堆簡歷卻挑不出合適的。正確的做法是先拆分崗位需求,以100左右的社區美容院為例,初期核心崗位配置建議:
崗位 | 核心能力要求 | 薪資結構建議 |
---|---|---|
美容師(2-3人) | 手法穩定>證書數量,服務意識>銷售技巧 | 底薪3k+提成(項目40%+產品15%) |
前臺顧問(1人) | 情緒穩定>顏值,應急能力>學歷 | 底薪4k+辦卡提成(5%-8%) |
店長(1人,可選) | 客訴處理>管理經驗,忠誠度>能力 | 底薪6k+門店利潤10%分紅 |
舉個反面例子: 去年幫閨蜜的美容院做招聘,她一開始非要招"5年以上經驗、會皮膚管理+美甲美睫+身體SPA"的全能美容師,結果薪資開到8k都沒人應聘——這類員工要么自己開店了,要么在連鎖機構當資深技師,根本不會考慮新門店。后來調整為"1年以上經驗,精通2類項目+愿意學習新技能",3天就招滿了人。
二、招聘渠道:別只盯著招聘網站,這3個"隱藏渠道"更好用
(附成本對比和操作步驟)
1. 線下渠道:社區裂變比招聘網站靠譜
社區公告欄+周邊商鋪聯動:打印30份"招聘鄰居"海報,貼在小區單元樓、便利店、理發店(非競品),注明"介紹成功獎勵300元/人"。某小區美容院通過此法招到2名本地員工,穩定性比線上招聘高40%。
人才市場"精準蹲點":每周三、五上午去當地人才市場,帶好門店照片和體驗卡,直接跟求職者說:"我們店就在XX路,今天面試通過明天就能上班,還能免費體驗一次皮膚檢測"。
2. 同行推薦:挖人不如"借人"
找2-3家非競爭關系的美容院(比如開在不同區域的老店),提出"人才共享計劃":對方員工如果想跳槽,優先推薦給你;你店里暫時用不上的儀器,低價給對方用。去年有老板通過這種方式,從美甲店挖到了一個自帶50+客源的美容師。
3. 線上渠道:避開"大海撈針"式招聘
短視頻平臺精準投放:在抖音/快手搜索"美容師求職",給相關用戶私信:"我們在XX區新開了家美容院,裝修風格ins風,現在招美容師,底薪+提成能到8k-1.2w,要不要來看看?"(附門店視頻)
本地生活APP社群:在大眾點評、美團的"本地美容交流群"里發招聘,但別直接發硬廣,先分享"美容院裝修避坑經驗",再順勢說"現在缺靠譜的美容師,有推薦的嗎?"
三、面試:3個問題篩出"能留3年以上"的員工
(比問"你為什么離職"更有效的方法)
1. 用"行為問題"代替"態度問題"
錯誤:"你能接受加班嗎?"(對方肯定說能)
正確:"之前的工作中,你最晚一次下班是什么時候?當時是什么情況?你是怎么處理的?"(觀察對方是否說謊,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情景模擬:提前暴露工作壓力
給求職者設置真實場景:"如果顧客做完護理后說'沒效果,要退款',你會怎么回應?"
合格回答:先道歉安撫情緒,再解釋"皮膚代謝需要周期",最后提出"免費做一次加強護理+送小樣"(既解決問題又不損失顧客);
淘汰回答:"不可能沒效果啊,你是不是回家沒敷面膜?"(推卸責任)
3. 反向背調:悄悄問她的前同事
加求職者微信后,翻她的朋友圈,找到疑似前同事的人(比如經常互動的美容行業從業者),私下問:"XX之前在店里表現怎么樣?顧客反饋如何?"(大部分人會說實話)
四、留人:比高薪更重要的是"給員工一個留下來的理由"
(小美容院的"非薪資競爭力")
1. 設計"看得見的成長路徑"
新人入職第一天,給她一張"技能升級地圖":
3個月學會基礎清潔補水項目 底薪+500
6個月考取皮膚管理師證書 提成比例提高5%
1年能帶新人 額外拿"師徒獎金"(新人業績的10%)
2. 用"細節關懷"代替"畫大餅"
每月給員工過集體生日,老板親手寫賀卡(成本50元,效果比發200元紅包好);
顧客送的水果點心,先分給員工再自己吃;
允許員工每月免費做2次護理(既讓她熟悉項目,又有"福利感")。
真實案例:去年疫情期間,有家美容院老板主動給員工降薪20%,但每天包午飯、下班后送口罩,結果沒有一個人離職。員工說:"老板平時對我們像家人,困難時期一起扛是應該的。"
五、避坑指南:這3類人再缺也不能招
1. 頻繁跳槽的"老油條":半年換3家店的,大概率是眼高手低或愛挑事,招進來會帶壞團隊氛圍;
2. 過度關注薪資的"功利型":面試時反復問"最低能拿多少""有沒有五險一金"(不是不能問,但優先級過高說明穩定性差);
3. 負能量爆棚的"抱怨者":聊到前老板或同事時,全程吐槽"之前的店太坑了""顧客都很傻",這種人會把負面情緒傳給顧客。
開店初期,員工就像美容院的"承重墻",選對了人才能撐得起后續的運營。與其花高價招"明星員工",不如用心培養"潛力員工"——畢竟,愿意和你一起成長的人,才是最珍貴的財富。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Cosmetology/24992.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