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被曬傷了怎么辦
夏天一到,陽光就變得格外“熱情”,稍不注意防曬,皮膚就可能被曬傷。紅腫、疼痛、脫皮,甚至還會起水泡,那種火辣辣的感覺真的太難受了。別慌,這篇文章就來詳細說說皮膚被曬傷后到底該怎么辦,從緊急處理到后續修復,再到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誤區,一次性講清楚,讓你科學應對曬傷,把傷害降到最低。
一、先搞清楚:你是不是真的曬傷了?
很多人以為曬紅了就是曬傷,其實沒那么簡單。曬傷在醫學上稱為“日光性皮炎”,是皮膚過度暴露于紫外線后產生的急性炎癥反應。
輕度曬傷:通常表現為皮膚發紅、發燙,有輕微的刺痛感,摸起來有點粗糙。這種情況一般在暴曬后幾小時內出現,12-24小時達到高峰。比如周末去海邊玩了一下午,回來發現胳膊和脖子紅彤彤的,就是輕度曬傷的典型表現。
中度曬傷:除了紅腫、疼痛加劇外,皮膚可能會出現水腫,甚至有小水泡。這時候皮膚非常敏感,碰一下都疼,還可能伴有輕微的頭痛、乏力等全身癥狀。我自己前陣子去爬山,沒做好防曬,回來臉頰就又紅又腫,還起了幾個小水泡,那幾天真是吃不下睡不著。
重度曬傷:如果皮膚出現大面積的水泡、破潰,并且伴有發燒、寒戰、惡心嘔吐等嚴重全身癥狀,那就要立刻去醫院了,這可能已經是重度曬傷,甚至有脫水的風險。
所以,先對照一下自己的情況,看看曬傷到了哪個程度,再決定下一步怎么辦。
二、曬傷急救“黃金72小時”,這幾步最關鍵!
一旦發現皮膚被曬傷,前72小時是修復的關鍵時期,處理得當能大大減輕不適,加速恢復。記住,曬后修復,“冷”字當頭!
1. 立刻降溫,給皮膚“滅火”
曬傷后的皮膚就像被點燃的小火苗,第一步就是趕緊“滅火”——降溫。
用冷水濕敷:準備干凈的毛巾(最好是紗布,更柔軟透氣),用常溫的清水浸濕(千萬不要用冰水!過冷的刺激會讓皮膚血管收縮,反而不利于散熱和修復),輕輕擰到半干,敷在曬傷部位,每次15-20分鐘,每天可以敷3-4次。這樣能迅速帶走皮膚表面的熱量,緩解紅腫和疼痛。我上次曬傷就是這么做的,敷完之后感覺火辣辣的臉瞬間舒服多了。
洗個溫水澡:如果是大面積曬傷,可以洗個溫水澡,水溫不要太高,37左右就好,避免用熱水燙洗,那樣會加重皮膚損傷。洗澡時間也不要太長,5-10分鐘即可,不要用肥皂或沐浴露,以免刺激皮膚。
2. 及時補水,修復屏障
曬傷會導致皮膚大量失水,屏障功能受損,所以補水保濕是重中之重。
選擇溫和的保濕產品:洗完澡或濕敷后,趁著皮膚還微微濕潤,趕緊涂上保濕乳液或凝膠。最好選擇含有蘆薈膠、透明質酸(玻尿酸)、神經酰胺、維生素E等成分的產品。蘆薈膠有很好的舒緩鎮靜作用,是曬后修復的經典選擇,但要注意選擇純度高、不含酒精和香精的產品,不然可能會刺激皮膚。透明質酸和神經酰胺則有助于修復皮膚屏障,鎖住水分。
多喝水:皮膚缺水,身體也會缺水。多喝水能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從內部幫助皮膚恢復。
3. 舒緩鎮痛,減輕不適
如果曬傷后疼痛比較明顯,可以適當采取一些措施來舒緩鎮痛。
外用藥物:對于輕度到中度的曬傷,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一些外用的糖皮質激素乳膏,比如氫化可的松乳膏,能減輕炎癥和瘙癢。但要注意,面部和兒童皮膚要慎用,而且不能長期大面積使用。
口服藥物:如果疼痛難忍,可以吃一片非甾體類抗炎藥,比如布洛芬,它不僅能止痛,還能減輕炎癥反應。但記得要按照說明書的劑量服用,有胃病的人要謹慎。
三、不同程度曬傷,護理重點各不同
1. 輕度曬傷(僅發紅、發燙、輕微刺痛)
這種情況相對好辦,重點就是降溫、補水、保濕。按照上面說的急救步驟做,一般3-5天就能自行恢復。這期間要避免再次暴曬,出門一定要做好硬防曬(帽子、口罩、防曬衣)。
2. 中度曬傷(紅腫、疼痛明顯、有水腫或小水泡)
除了堅持降溫補水,還要特別注意保護皮膚,避免水泡破裂感染。
不要刺破水泡:小水泡可以讓它自行吸收。如果水泡不小心破了,要用無菌棉簽蘸取碘伏輕輕消毒,然后涂抹抗生素軟膏(如莫匹羅星軟膏),最后用無菌紗布輕輕覆蓋,避免摩擦和污染。
避免使用刺激性護膚品:像含有酒精、香精、酸類(如果酸、水楊酸)的護膚品,這段時間都要停用,以免加重皮膚負擔和刺激。
飲食清淡:少吃辛辣、油膩、海鮮等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的新鮮蔬菜水果,比如橙子、獼猴桃、西蘭花、堅果等,有助于皮膚修復。
3. 重度曬傷(大面積水泡、破潰、伴全身癥狀)
這種情況千萬別自己扛著,趕緊去醫院皮膚科就診!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給予系統性的治療,比如口服或靜脈注射糖皮質激素、抗生素,以及進行傷口處理等。
四、這些曬后修復的“坑”,你可別踩!
很多人曬傷后會用一些“土方法”,結果不僅沒效果,反而加重了皮膚損傷。看看這些誤區你有沒有犯過:
誤區一:用冰直接敷:前面已經說過,冰的溫度太低,會強烈刺激曬傷的皮膚,導致血管急劇收縮,影響血液循環,不利于皮膚散熱和修復,甚至可能造成凍傷。正確的做法是用常溫的清水或冷毛巾濕敷。
誤區二:曬傷后立刻去角質:曬傷后的皮膚屏障已經受損,非常脆弱,這時候去角質簡直是雪上加霜,會讓皮膚更加敏感、疼痛,還可能引發感染。等皮膚完全恢復正常(至少2-4周)后再考慮去角質。
誤區三:用牙膏、醬油、蘆薈葉直接涂抹:牙膏里含有薄荷、氟化物等成分,會刺激皮膚;醬油更是無稽之談,不僅不能修復,還可能導致色素沉著;新鮮的蘆薈葉雖然含有蘆薈膠,但未經處理的蘆薈葉可能含有大黃素等刺激性物質,容易引起過敏。所以,還是選擇正規的、經過處理的蘆薈膠產品比較安全。
誤區四:脫皮了就用手撕:曬傷后脫皮是皮膚自我修復的過程,死皮下面是新生的嬌嫩皮膚。如果用手撕,很容易把新生皮膚撕破,導致出血、疼痛,還會增加感染和留疤的風險。正確的做法是讓死皮自然脫落,或者用干凈的剪刀小心剪掉翹起的死皮邊緣。
誤區五:覺得曬黑了就不用管了:曬黑是皮膚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但曬黑不代表曬傷就好了。即使皮膚變黑了,如果之前有曬傷的癥狀(紅腫、疼痛),還是需要進行修復護理,否則皮膚屏障功能難以恢復,后續可能會變得更加敏感、干燥。
五、曬后修復期,防曬更是重中之重!
很多人覺得,我都已經曬傷了,皮膚那么紅,肯定不能再曬太陽了,所以防曬無所謂了。大錯特錯!曬傷后的皮膚對紫外線更加敏感,這時候如果不注意防曬,會加重皮膚損傷,導致色素沉著(曬斑),甚至增加皮膚老化和患皮膚癌的風險。
所以,在皮膚完全恢復之前(至少1-2周,甚至更長時間),一定要嚴格防曬!
首選硬防曬:帽子(寬檐帽,能遮住臉、脖子和耳朵)、口罩、防曬衣(選擇UPF50+的專業防曬衣)、太陽鏡,能物理阻擋紫外線,是最安全有效的防曬方式。
謹慎使用防曬霜:如果必須出門,并且硬防曬無法完全覆蓋,可以在完全恢復的皮膚上(沒有破損、水泡的地方)涂抹溫和的、低刺激的物理防曬霜(主要成分是氧化鋅、二氧化鈦)。但如果皮膚還有破損或嚴重敏感,最好先咨詢醫生是否可以使用防曬霜。
六、預防永遠大于治療,別等曬傷了才后悔!
雖然我們說了很多曬傷后的處理方法,但最好的辦法還是避免曬傷。所以,日常做好防曬工作至關重要。
出門前涂抹防曬霜:選擇SPF30+、PA+++以上的防曬霜,出門前20-30分鐘涂抹,足量涂抹(面部大約需要一個硬幣大小的量),并且每隔2-3小時補涂一次。如果出汗多或者游泳,要及時補涂。
避免在紫外線最強的時段出門:上午10點到下午4點,紫外線最強烈,盡量減少外出活動。如果必須出門,一定要做好全方位的防曬措施。
多吃防曬食物:平時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卜素的食物,比如番茄、葡萄、堅果、胡蘿卜等,這些食物有助于增強皮膚對紫外線的抵抗力。
皮膚曬傷雖然常見,但處理不當可能會留下后遺癥。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全面了解曬傷后的正確應對方法,記住,及時處理、科學護理、嚴格防曬,才能讓皮膚盡快恢復健康。夏天享受陽光的同時,可別忘了給皮膚做好“防護衣”哦!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Cosmetology/117861.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