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考試每年考幾次-一建成績多長時間有效
摘要
一級建造師考試(簡稱“一建考試”)每年只考1次,通常安排在9月中下旬的周末;成績有效期分兩種情況:考全科的考生成績實行2年滾動管理(即連續2個考試年度內通過全部4科即可拿證),免考部分科目或報考增項的考生成績當年有效(需一次性通過報考科目)。這兩個問題幾乎是所有一建考生的“入門必問”,尤其是成績有效期的“滾動規則”,每年都有考生因為沒搞懂而白白浪費備考時間,今天就幫大家把這些規則拆透,順便聊聊怎么避開“成績過期”的坑。
一、一建考試每年考幾次?官方時間安排+特殊情況說明
說實話,每年到了3-4月報名季,后臺總會收到一堆類似的問題:“一建一年能考兩次嗎?”“聽說隔壁二建有的省份一年考兩次,一建也行?” 這里先給大家吃顆定心丸:一級建造師考試全國統一安排,每年只考1次,這是人社部和住建部明確規定的,從2004年開考到現在,除了特殊情況(比如疫情延期),從沒變過。
1. 官方考試時間規律
近幾年的考試時間基本穩定在9月的第三或第四個周末,比如2023年是9月9日-10日,2024年是9月14日-15日(已官宣)。考試科目分兩天考:第一天考《建設工程經濟》(2小時)、《建設工程法規及相關知識》(3小時),第二天考《建設工程項目管理》(3小時)、《專業工程管理與實務》(4小時,分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等10個專業)。
2. 特殊情況:會延期或加考嗎?
2020年和2022年因為疫情,部分省份確實出現過考試延期(比如2022年江蘇、廣東等將一建考試推遲到11月),但延期不代表加考,只是時間延后,全年依然只有1次考試機會。至于“會不會像二建一樣分省份加考”,目前官方沒有任何相關通知,從一建作為“國家級執業資格考試”的定位來看,短期內加考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畢竟一建證書全國通用,統一考試才能保證公平性。
所以,想考一建的同學,每年只有1次“上車機會”,錯過就得再等一年。與其糾結“能不能多考幾次”,不如把精力放在“怎么一次過”上。
二、一建成績有效期多久?分2種情況,90%的人沒搞懂滾動規則
“成績有效期”是比“考試次數”更讓考生頭疼的問題。經常有同學問:“我第一年過了兩科,第二年剩下兩科只過了一科,第三年要重考幾科?” 這就涉及到“滾動管理”的核心規則,咱們分情況說清楚。
1. 考全科(大多數考生的情況):2年滾動有效
如果你是“新考生”,沒有免考科目,需要考《經濟》《法規》《管理》《實務》4科,那么成績按“連續2個考試年度內通過全部科目” 計算。舉個例子:
情況1:小明2023年考了4科,過了《法規》和《管理》,2024年只需要考《經濟》和《實務》,如果2024年這兩科都過了,就能拿證;
情況2:如果小明2024年只過了《經濟》,沒考過《實務》,那么2023年的《法規》《管理》成績就作廢了(因為超過2年滾動周期),2025年需要重考《法規》《管理》《實務》3科;
情況3:如果小明2023年只過了《實務》(最難的一科),2024年必須通過剩下3科,否則2023年的《實務》成績作廢,2025年得重新考4科。
簡單說:滾動周期是“連續2年”,不是“任意2年”。第一年過的科目,第二年一定要把剩下的考完,否則前面的努力就白費了。我見過不少考生,第一年輕松過了3科,第二年栽在《實務》上,第三年又得重考3科,悔得腸子都青了——所以《實務》這科一定要盡早攻克,別把壓力留到最后一年。
2. 免考部分科目或增項:成績當年有效
這兩種情況比較特殊,成績不滾動,必須當年一次性通過所有報考科目:
免考科目:如果你符合“免二科”條件(比如有高級職稱,或取得一級項目經理資質證書),只需要考《管理》和《實務》2科,那么這2科必須在同一年通過,否則成績作廢,下一年得重考;
增項考試:已經有一建證書,想再考一個專業(比如先考了建筑工程,再考市政工程),只需要考《實務》1科,這科也必須當年通過,沒考過的話,下一年得重新報名。
這兩種情況的考生,備考壓力其實更大——因為沒有“第二年補救”的機會,必須“一戰成名”。
三、考生最關心的3個問題:成績過期、跨省考試、補考影響嗎?
除了基礎規則,后臺還有幾個高頻問題,集中解答一下,都是考生踩過坑的“血淚經驗”:
1. “成績快過期了,最后一科實在學不動,能申請延期嗎?”
明確回答:不能。一建成績有效期是官方硬性規定,沒有“延期”“暫停”的說法。之前有考生問:“我今年懷孕/生病,能不能申請把去年的成績保留到后年?” 答案也是不行。唯一的辦法是:要么咬牙堅持考完,要么接受成績作廢、明年重考——所以備考計劃一定要留足緩沖時間,別把自己逼到“最后一年背水一戰”的絕境。
2. “我在A省考了一科,明年去B省工作,成績能跨省滾動嗎?”
可以。一建考試是全國統一大綱、統一命題、統一組織,成績全國通用,支持跨省滾動。比如你2023年在山東考過《法規》,2024年去浙江工作,在浙江報名時選擇“老考生”,系統會自動關聯你2023年的成績,只要2024年通過剩下3科,就能在浙江拿證。不過要注意:跨省報名時,需要重新審核學歷、工作年限等報名條件(部分省份支持在線核驗,不用跑腿)。
3. “如果當年考試延期(比如從9月推遲到11月),會影響成績滾動周期嗎?”
不影響。比如2022年部分省份一建考試延期到11月,當年的成績依然和2021年組成“連續2年”滾動周期。官方會在考試通知里明確:“延期考試的成績管理辦法與原計劃考試一致”,所以不用擔心“延期導致周期變長/變短”。
四、備考建議:別讓成績有效期成為你的“時間焦慮”
聊了這么多規則,其實想告訴大家:成績有效期不是“緊箍咒”,而是“時間管理工具”。與其天天擔心“考不過怎么辦”,不如用這3個方法規劃備考,把2年有效期變成“安全墊”,而不是“倒計時”:
1. 第一年主攻“難科+穩科”,別貪多
很多考生第一年想“沖4科”,結果貪多嚼不爛,一科都沒過。建議第一年優先攻克《實務》(最難,但占分最重)+1-2科公共課(比如《法規》或《管理》,相對簡單)。比如:
基礎好的考生:第一年考《實務》+《管理》(這兩科關聯性強,實務里很多內容需要管理知識);
基礎弱的考生:第一年考《法規》+《實務》(法規記憶性內容多,早學早拿分,實務慢慢啃)。
這樣即使第一年只過1-2科,第二年壓力也不會太大。
2. 用“錯題本+真題”鎖定薄弱點,別盲目刷題
一建備考最忌諱“感動自己式努力”——每天刷100道題,卻不總結錯題,下次遇到還是錯。建議每科準備一個“錯題本”,標注錯誤原因(是知識點沒記牢?還是審題失誤?),考前只看錯題本,效率比刷新書高10倍。尤其是《實務》,近5年真題至少做3遍,很多高頻考點(比如施工組織設計、質量事故處理)每年都換湯不換藥。
3. 別被“一年過4科”的雞湯洗腦,按自己節奏來
網上總有人曬“零基礎3個月過4科”的經驗帖,看得人焦慮。但你不知道的是:這些人可能每天能學8小時,或者本身就是工程專業科班出身。普通人備考一建,尤其是在職考生,每天能有3-4小時學習時間就不錯了,與其追求“速成”,不如“穩扎穩打”——2年通過4科,其實是大多數人的正常節奏,一點不丟人。
最后想說:一建考試難的從來不是“一年考幾次”“成績管幾年”,而是“你能不能沉下心,把復雜的規則變成清晰的計劃,把模糊的焦慮變成具體的行動”。備考路上,與其糾結時間夠不夠,不如現在就打開教材,先啃下第一個知識點。
(注:文中考試時間及成績管理規則基于2024年官方最新通知,若未來政策調整,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Construction_division/755083.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