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建造師實務備考經驗-答題技巧-備考經驗
摘要
一級建造師實務科目(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等)是整個考試中最讓人頭疼的“攔路虎”——知識點雜、案例分析難、通過率常年卡在10%-15%,每年都有大批考生倒在“96分合格線”前。作為2022年一次通關建筑實務的“過來人”,今天我把自己踩過的坑、總結的備考干貨和答題“保命技巧”全部分享出來,從基礎階段怎么啃教材,到沖刺階段如何刷真題,再到考場上案例題怎么“踩點得分”,全是能直接上手用的實在內容。如果你正被實務折磨得想放棄,或者覺得“明明很努力卻總考不過”,這篇文章或許能幫你找到突破口。
一、備考經驗:3階段穩扎穩打,拒絕“假努力”
備考實務最忌諱“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么抱著教材死啃三個月卻抓不住重點,要么瘋狂刷題卻不總結規律,最后時間花了,分數沒漲。結合我自己和身邊3個一次通關朋友的經驗,實務備考必須分階段推進,每個階段有明確目標,才能把力氣用在刀刃上。
1. 基礎階段(3-4個月):把教材“啃透”,別急于刷題
核心目標:搞懂“是什么”,建立知識框架,知道每個考點“從哪來”
很多人一開始就急著刷題,結果題目涉及的教材知識點都沒見過,刷10道錯8道,越刷越焦慮。實務的根基在教材,尤其是“施工技術”和“項目管理”兩大部分,90%的案例考點都能在教材里找到原文(比如“危大工程專項施工方案的審批流程”“索賠成立的條件”)。
具體做法:
教材至少精讀2遍:第一遍通讀,用不同顏色的筆標記“高頻考點”(比如帶“必須”“嚴禁”“應”的句子,歷年真題反復考的內容)和“看不懂的地方”;第二遍精讀,對著網課(推薦選一個擅長講實務的老師,比如建筑實務的王瑋、市政的陳明,別貪多,跟一個老師吃透就行)把第一遍標記的“看不懂”逐個攻破。
舉個例子:我第一遍讀“混凝土施工縫留置位置”時,覺得文字描述太抽象,后來看網課老師畫了個結構圖,結合“受力最小原則”,瞬間就記住了“梁、板留在跨中1/3處”“單向板留在短邊任何位置”。
畫“思維導圖”梳理框架:比如“施工質量管理”這章,下面分“材料質量控制”“施工過程質量控制”“驗收程序”,每個小點再展開具體內容。不用畫得多好看,自己能看懂就行,目的是讓零散的知識點串成線。
避坑提醒:別用“倍速”聽網課!實務很多技術細節(比如“防水卷材鋪貼方向”“腳手架搭設高度限值”)需要慢慢理解,倍速聽很容易漏關鍵信息,后期做題只會更費勁。
2. 強化階段(2個月):真題+錯題,抓“采分點”思維
核心目標:搞懂“怎么考”,知道真題的“坑”在哪,學會從題目中反推考點
基礎打牢后,就該用真題檢驗效果了。實務真題的價值遠超模擬題,近5年的真題至少要刷3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側重點。
具體做法:
第一遍:閉卷限時做,模擬真實考試:案例題一定要“動手寫”,別覺得“我腦子里知道答案就行”——很多時候,腦子里想的和寫在紙上的完全是兩碼事,寫出來才能發現自己“表述不規范”“漏答關鍵點”的問題。比如問“索賠是否成立”,你只寫“成立”或“不成立”,最多得1分;但如果寫“索賠成立,理由:業主延遲提供圖紙(非承包方原因);造成工期延誤(有損失)”,就能拿全分。
第二遍:逐題分析“采分點”:對著真題答案(推薦官方教材配套的“歷年真題與解析”,別用雜牌機構的答案,可能有錯誤),標出來每個得分點對應教材的哪一頁、哪句話。比如2021年建筑實務案例題考“施工總平面圖設計的內容”,答案里的“防火間距”“臨時水電管線”其實就是教材里“施工總平面圖設計原則”的原文表述。
第三遍:總結“高頻考點”和“易錯點”:把5年真題里反復出現的考點列出來(比如“安全事故等級劃分”“進度偏差分析”),這些就是今年考試的“重點嫌疑人”;同時整理錯題本,記錄自己“為什么錯”(是知識點沒記牢?還是審題不清?),比如我曾把“施工許可證的辦理主體”記成了施工單位,后來在錯題本上寫了“建設單位辦許可證,施工單位辦安全許可證”,考前翻一遍,印象特別深。
3. 沖刺階段(1個月):模擬+記憶,抓“性價比最高”的分
核心目標:提升“應試能力”,在有限時間內把會的題都答對,不會的題盡量“蒙”到分
沖刺階段別再追求“學新知識點”了,性價比太低。重點是通過模擬考試訓練答題節奏,同時把“高頻考點”和“易混點”記牢。
具體做法:
每周2次完整模擬:用近2年的真題(留到沖刺階段用),嚴格按照考試時間(上午9點-12點)做題,手機關機,模擬真實考場氛圍。很多人平時做題不計時,考試時案例題寫得太慢,最后兩道題沒時間做,這是最可惜的——實務案例題每道20分左右,丟一道就基本沒戲了。
背“萬能答題模板”:案例題里有些“套路題”是可以提前準備的,比如“安全事故處理程序”(上報搶救保護現場調查處理總結)、“質量問題整改步驟”(停止施工分析原因制定方案整改驗收)。這些模板不用死記硬背,理解邏輯后用自己的話表述出來就行,但關鍵術語(比如“四不放過”原則)必須準確。
抓“短期記憶考點”:比如數字類考點(“腳手架掃地桿距地面不大于200mm”“防水混凝土抗滲等級不低于P6”)、程序類考點(“專項施工方案的審批流程:施工單位編制總監簽字建設單位批準”),這些內容考前1周集中背效果最好,記得牢還不容易混。
二、答題技巧:案例題“踩點得分”,選擇題“避坑”指南
實務考試分“選擇題”(20分)和“案例題”(120分),案例題是成敗關鍵。很多人案例題寫了滿滿一頁紙,結果得分寥寥,核心問題就是沒掌握“踩點得分”的套路——閱卷老師是按“關鍵詞”給分的,廢話再多,沒寫到關鍵詞也白搭。
1. 案例題:3步“踩點法”,讓每句話都得分
第一步:審題時圈畫“關鍵詞”,明確“考什么”
拿到案例題先別急著寫,花1-2分鐘通讀題干,把關鍵信息圈出來:比如時間(“開工后第3天”“雨季施工”)、主體(“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事件(“鋼筋焊接不合格”“基坑邊坡坍塌”)。這些信息往往是“考點提示”,比如看到“雨季施工”就要想到“防雨措施”“排水措施”“混凝土澆筑注意事項”。
舉個例子:題干描述“某項目在土方開挖過程中,監理工程師發現邊坡坡度為1:0.5,要求施工單位整改”。圈出“土方開挖”“邊坡坡度1:0.5”,立刻想到教材里“深基坑開挖邊坡坡度應根據土質、開挖深度等確定,軟土地區不宜小于1:1.5”,考點就是“邊坡坡度是否符合要求”。
第二步:答題時“分點+關鍵詞”,別寫“小作文”
實務案例題每道20分左右,通常有4-5個小問,每個小問4-5分。閱卷老師看一道題的時間可能只有30秒,所以答案必須“條理清晰、關鍵詞突出”。
分點作答:用“”或“(1)(2)(3)”標清楚,比如問“指出事件中的不妥之處并說明理由”,就寫“不妥之處:XXX;理由:XXX。不妥之處:XXX;理由:XXX。”
關鍵詞前置:把得分關鍵詞放在每句話的開頭,比如問“索賠成立的理由”,直接寫“非承包方原因:業主延遲提供圖紙;造成損失:工期延誤10天,人工窩工20個工日”,而不是繞來繞去寫“因為業主那邊圖紙給晚了,所以我們工期耽誤了,人也閑著沒事干,所以索賠應該成立”。
第三步:遇到“不會的題”,別空著,用“常識+教材話術”蒙分
考試難免遇到沒見過的題,這時候千萬別空著——空著一定沒分,寫了說不定能蒙到1-2分。
用“教材話術”包裝:比如問“如何控制模板起拱高度”,就算記不清具體數字,也可以寫“根據施工規范和設計要求,在模板安裝時設置起拱,起拱高度應符合相關規定”,至少能體現你“懂規范”。
結合題干信息“編”答案:案例題的答案往往藏在題干里,比如題干提到“施工單位未對進場鋼筋進行復驗”,問“不妥之處”,就可以寫“不妥之處:未對進場鋼筋進行復驗;理由:進場材料應按規定進行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2. 選擇題:“排除法”+“常識判斷”,提高正確率
選擇題雖然分值不高,但20分里多拿5分,可能就決定你能不能過96分。
單選題:優先用“排除法”,把明顯錯誤的選項排除掉,剩下的2個選項如果不確定,就選“教材原文表述”或“更絕對的選項”(實務很多考點是“必須”“嚴禁”,比如“腳手架必須設置掃地桿”)。
多選題:“寧缺毋濫”,不確定的選項千萬別選。多選題正確答案一般是2-4個,選對1個得0.5分,選錯1個整道題0分,所以寧愿只選2個確定的,也別貪多冒險。
三、最后想說:實務不難,難在“堅持”和“方法”
備考一級建造師的過程,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凈了沒有,只能一遍遍地洗。實務這科尤其如此——可能你刷了3遍真題,模擬考還是只有80分;可能你背了10頁筆記,合上書還是想不起來。但請相信,這些“看不見的努力”,最終都會在考場上給你回報。
我當年備考時,也曾在深夜對著錯題本崩潰,也曾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考一建”,但現在回頭看,那些啃教材到凌晨的日子,那些反復修改案例答案的耐心,才是通關的真正原因。
記住:實務沒有“捷徑”,但有“方法”。按階段推進,抓真題考點,練答題技巧,你離96分可能只差“再堅持一下”。
(注:本文備考方法基于歷年考試規律總結,具體考點和考試要求請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Construction_division/731033.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