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建造師答題技巧
最近總收到考生私信:“備考大半年,模擬考還是卡在及格線邊緣”“案例題寫滿了答題卡,分數卻少得可憐”“選擇題糾結半天,最后還是選錯”……其實二級建造師考試,拼的不只是知識點積累,更看答題“戰術”——同樣的知識儲備,用對技巧能多拿20分,用錯方法可能功虧一簣。今天就結合近5年真題規律和閱卷標準,拆解一套“拿來就能用”的答題方法論,幫你把會的都答對,不會的也能“蒙”對幾分。
一、選擇題:3招避開“出題陷阱”,正確率提升40%
選擇題占總分的30%-40%,看似簡單,實則暗藏“坑點”。很多考生刷題時覺得“知識點都會”,但一到考試就錯一片,問題往往出在沒看透題目陷阱。分享3個實戰驗證過的技巧,親測幫我當年法規選擇題正確率從60%提到了90%。
1. 排除法:先“排錯”再“選對”,縮小范圍更高效
適用場景:選項中有明顯錯誤的單選題、多選題。
操作步驟:
先掃一眼選項,把教材中明確表述錯誤的排除(比如時間、數字、主體錯誤)。
剩下的選項中,對比題干關鍵詞,排除“答非所問”的選項。
最后在2個糾結選項中,選“最貼合教材原文”的那個(二級建造師考試重規范,原文表述優先)。
舉個例子(法規真題):
> 根據《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下列情形中,屬于不同投標人之間相互串通投標情形的是( )。
> A. 約定部分投標人放棄投標或者中標
> B. 投標文件相互混裝
> C. 投標文件載明的項目經理為同一人
> D. 委托同一單位或個人辦理投標事宜
用排除法分析:
先回憶教材:“相互串通投標”分“有約定”(主動串通)和“視為串通”(被動情形)。選項B、C、D屬于“視為串通”(教材原文列舉的情形),而題干問的是“相互串通”(主動約定),所以直接排除B、C、D,選A。
2. 關鍵詞法:題干“藏線索”,圈畫3類詞秒出答案
適用場景:題干長、知識點模糊的題目。
3類必圈關鍵詞:
時間/數字:比如“30日”“5年”“200萬”(法規、管理高頻考點);
絕對化表述:“必須”“不得”“應當”(注意和“可以”“可”區分,后者更靈活);
主體/行為:比如“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工程師”(明確責任主體,避免張冠李戴)。
舉個例子(管理真題):
> 某建設工程項目在施工中,項目經理強令工人冒險作業,導致發生安全事故,該項目經理應承擔( )責任。
> A. 民事 B. 刑事 C. 行政 D. 管理
圈關鍵詞:“強令工人冒險作業”“安全事故”。教材原文:“強令他人違章冒險作業,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直接對應“刑事責任”,選B。
3. 多選題“保守策略”:寧少選不多選,拿分更穩
多選題是“送命題”也是“送分題”:選對1個得0.5分,全對得2分,錯選1個整題0分。很多考生貪心“選滿5個”,結果反而丟分。
正確做法:
不確定的選項堅決不選,只選“100%確定”的(比如教材原文原話、法規明確規定)。
若選項中出現“和題干無關”“表述絕對化且教材沒提”的,直接排除。
目標:每題至少選2個確定選項,保證得1-1.5分,比“賭5個全對”更劃算。
二、案例分析題:5步“踩分公式”,從“寫滿不得分”到“精準拿分”
實務科目(建筑、市政、機電等)的案例分析占80分,是決定能否通關的“生死線”。很多考生反饋“案例題寫了幾百字,得分卻不到10分”,核心問題是沒掌握“閱卷采分點”——案例題不是“寫得多就得分多”,而是“寫對關鍵詞才給分”。分享一套我帶學員時總結的“5步踩分法”,去年有個學員用這招,實務從58分提到了82分。
1. 審題:先看問題再讀背景,帶著“目標”找線索
錯誤做法:拿到題先通讀背景,讀了3分鐘才發現問題問的是“安全隱患”,結果又得回頭重讀,浪費時間。
正確步驟:
花1分鐘掃讀5道案例題的“問題”,用橫線標出關鍵詞(比如“指出錯誤”“補充措施”“計算工期”“分析責任”)。
帶著問題讀背景材料,邊讀邊圈畫“關鍵信息”(時間、事件、主體、數據),比如看到“腳手架搭設高度24m”,立刻想到“需編制專項施工方案,但不用專家論證”(管理考點)。
2. 定位:對應教材章節,明確“考哪個知識點”
案例題的每個問題,幾乎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原型考點”。比如:
問“質量事故等級” 對應“施工質量事故預防與處理”章節;
問“進度計劃調整” 對應“建設工程項目進度控制”章節;
問“合同索賠” 對應“建設工程合同與合同管理”章節。
小技巧:在題干旁標注“對應教材PXX頁”(平時刷題時養成習慣,考試時能快速反應)。比如看到“不可抗力導致停工”,立刻想到“工期可索賠,費用不可索賠”(教材明確結論)。
3. 組織答案:分點標號+關鍵詞前置,讓閱卷老師“一眼看到采分點”
閱卷老師每天批幾百份試卷,平均每題看20秒,答案是否清晰、關鍵詞是否突出直接影響得分。
黃金結構:
用“”分點(不要用“首先、其次、最后”,不直觀);
每點開頭放“關鍵詞”(比如問“錯誤之處”,直接寫“錯誤1:XXX;正確做法:XXX”);
結合背景材料“抄原文”(比如背景提到“施工單位未對鋼筋進行進場檢驗”,答案就寫“錯誤:施工單位未對鋼筋進行進場檢驗;正確做法:鋼筋進場時應按規定進行外觀檢查、力學性能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反例(錯誤答案):“施工單位做法不對,鋼筋得檢驗,不然質量沒保證,可能出事……”(沒有關鍵詞,全是口水話,0分)
正例(正確答案):“錯誤之處:施工單位未對鋼筋進行進場檢驗。正確做法:根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15,鋼筋進場時應查驗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并按規定抽取試件作力學性能和重量偏差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關鍵詞突出,引用規范,得滿分)
4. 計算類題目:寫清“公式+步驟”,結果錯了也能拿步驟分
實務案例常考“工期計算”“費用索賠計算”“工程量計算”,這類題即使結果算錯,只要公式和步驟對,也能得60%以上分數。
必寫3要素:
公式(比如“總時差=最遲開始時間-最早開始時間”);
代入數據(比如“工作A總時差=5-3=2天”);
結論(比如“該工作總時差為2天,不影響總工期”)。
提醒:計算時保留2位小數,單位寫清楚(比如“萬元”“天”),避免因“格式錯誤”丟分。
5. 開放性問題:“教材話術+背景信息”結合,別自己瞎編
遇到“提出改進措施”“分析原因”這類開放性問題,很多考生喜歡“自由發揮”,結果答不到點上。記住:二級建造師考試答案“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先寫教材原文表述,再結合背景材料補充細節。
例子:問“針對模板坍塌事故,提出預防措施”。
答案結構:
教材原文:“模板工程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經審批后實施”(采分點1);
結合背景:“背景中模板支架未進行承載力驗算,故應補充:模板支架搭設前需進行承載力驗算,確保滿足施工荷載要求”(采分點2);
教材原文:“模板安裝完成后應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澆筑混凝土”(采分點3)。
三、通用“搶分技巧”:這些細節能幫你多拿10分
除了分題型技巧,還有幾個“考場潛規則”,看似不起眼,卻能直接影響得分——我當年就靠這些細節,硬生生多拿了8分,剛好壓線通關。
1. 時間管理:選擇題控制在40分鐘內,案例題留足2小時
很多考生前面選擇題糾結太久,導致案例題沒時間做。合理分配:
法規/管理:單選題40題(30分鐘),多選題20題(15分鐘),留5分鐘檢查;
實務:選擇題30分鐘內搞定,剩下2.5小時全給案例題(每題30分鐘,最后留15分鐘檢查)。
小竅門:遇到“卡殼題”先標記,做完會的再回頭,別在一道題上死磕(考試不是“解難題大賽”,把會的都拿到分才是關鍵)。
2. 卷面規范:字可以丑,但必須“清晰可辨”
閱卷老師最怕“鬼畫符”——字寫得潦草,關鍵詞被墨水蓋住,即使答對了也可能漏判。
3個卷面要求:
用0.5mm黑色簽字筆(別用0.38mm,太細看不清);
答案寫在“答題區域內”(超出邊框的部分電腦掃描不到);
寫錯了劃1條橫線,別涂成“黑疙瘩”(比如“施工單位”寫成“建設單位”,劃掉重寫即可,別涂黑一團)。
3. 考前“應急準備”:背10個“萬能答題模板”
最后3天沒時間刷題?背10個高頻考點的“萬能模板”,遇到類似題直接套用:
安全事故原因:“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管理缺陷”;
質量事故處理程序:“事故調查;原因分析;制定方案;實施處理;⑤驗收鑒定”;
索賠成立條件:“非承包人原因;造成工期/費用損失;在規定時間內提出索賠”。
二級建造師考試難嗎?難,但沒難到“需要天賦”的程度。我見過太多考生,不是輸在“沒學懂”,而是輸在“沒答對”——明明知識點都會,卻因為技巧不對,讓大半年的努力付諸東流。希望今天分享的這些技巧,能幫你把“會的知識”穩穩轉化成“卷面分數”。記住:考試不只是考能力,更是考策略,用對方法,你離通關可能就差這最后一步。
(注:文中涉及的考試政策及規范要求,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Construction_division/483286.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