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備考步驟
每天刷到“30天上岸”“行測80分秘籍”的經驗貼,卻連考什么科目、崗位怎么選都沒搞清楚?打開購物軟件想買資料,結果推薦頁全是“必買教材”“押題卷”,到底哪本才有用?備考群里總有人說“我已經刷了1萬題”,自己卻連基礎公式都記不全,焦慮得整夜睡不著……
如果你也正在經歷這些,別慌——公務員考試從來不是“悶頭死學”就能上岸的游戲,它更像一場需要策略、節奏和耐心的“馬拉松”。我見過太多人跟風買資料、盲目刷題,最后分數沒提升,還把自己熬成了“備考怨種”;也見過有人用對方法,6個月從“小白”逆襲成筆試第一。
這篇文章會把備考拆成4個階段,每個階段告訴你“具體做什么、怎么做、避什么坑”,全是實戰過的干貨,哪怕你現在對考公一無所知,跟著走也能少走90%的彎路。
一、準備階段:先搞清楚“考什么、怎么選”,別上來就悶頭學
(建議時長:1-2周)
很多人備考第一步就錯了——還沒搞清楚“敵人是誰”,就急著買教材、刷網課。就像打仗前不看地圖,沖上去只會當炮灰。這個階段的核心是“信息差”:你對考試了解越多,后面的努力就越精準。
1. 花3天搞懂“考情”:別讓“考什么”成為你的盲區
公務員考試分“國考”和“省考”(部分省份還有“選調生”“事業單位聯考”,但核心內容和公務員考試類似),不管考哪種,你都要先弄明白這3件事:
考哪些科目? 90%的崗位考《行測》和《申論》,部分崗位(如公安、銀保監)加試專業科目。行測全是選擇題,分5個模塊:常識判斷(20題)、言語理解(40題)、數量關系(10-15題)、判斷推理(40題)、資料分析(20題),國考130-135題,省考120題左右,考試時間都是120分鐘。申論是主觀題,一般4-5道題,考概括、分析、對策、應用文、大作文,考試時間150-180分鐘。
歷年真題長什么樣? 去“國家公務員局官網”(國考)或“XX省人事考試網”(省考)下載近3年真題,打印出來翻一遍。不用做,就看題型、題量、難度,比如:國考行測的數量關系難,省考可能簡單點;申論國考喜歡考“宏大主題”(如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省考更貼近本地實際(如廣東考“粵港澳大灣區”,浙江考“共同富裕”)。
今年考試時間? 國考一般10月報名、11月底考試;省考分“聯考”(3月報名、4月考試,如河南、安徽等)和“單獨命題”(如江蘇12月、浙江1月、廣東1月)。記不住沒關系,關注“公考雷達”APP,輸入學歷、專業,它會自動推送你能報的崗位和考試時間。
2. 花1周選崗:“考得好不如報得好”真的不是玄學
每年都有“140分沒進面,120分上岸”的例子,差別就在選崗。選崗就像“填志愿”,既要結合自身條件,也要算“競爭比”,記住3個原則:
優先“限制條件多”的崗:比如“限專業、限應屆生、限黨員、限基層工作經歷”,條件越多,報名人數越少。我朋友小王,計算機專業應屆生,第一次報了“三不限”崗位(不限專業、不限學歷、不限戶籍),130分排50名;第二次選了“限計算機+應屆生+基層項目人員”的崗,125分就筆試第一了。
避開“萬人坑”:像“XX市財政局”“XX區政府辦公室”這種聽起來就“高大上”的崗位,哪怕限制專業,競爭比也可能破千。如果你的目標是“上岸”而非“去大城市核心崗”,可以考慮“基層崗”(如鄉鎮、街道)、“冷門系統”(如氣象局、統計局調查隊),競爭壓力小很多。
別只看“分數”,要看“性價比”:有些崗位分數低,但在偏遠地區、基層服務期5年,如果你接受不了長期離家,上岸后也會痛苦。選崗時把“工作地點、薪資待遇、晉升空間”列出來,排個優先級,別為了上岸而上岸。
3. 資料別買太多:3類資料足夠,多了就是浪費錢
備考群里總有人曬“一桌子資料”,但真相是:90%的資料到考試都沒翻過。新手必備的資料只有3類,多一本都是負擔:
基礎教材:行測用《粉筆行測的思維》(分模塊講知識點,適合小白),申論用《申論的規矩》(教你怎么讀材料、踩得分點),別買某公某圖的“大厚本”,內容太雜,抓不住重點。
真題集:國考近5年真題+你目標省份近5年真題,必須買紙質版!模擬題不用買,質量參差不齊,還可能誤導思路。
網課(可選):如果自律性差、基礎薄弱,可以報個網課(推薦粉筆980系統班,性價比高),但別沉迷“聽課”——網課是“輔助”,不是“全部”,聽完一節就要立刻做題,不然等于白聽。
二、基礎階段:用2-3個月“打地基”,別急著刷題
(建議時長:2-3個月,每天學習6-8小時)
基礎階段就像蓋房子時打地基,地基不穩,后面刷再多題也白搭。很多人一開始就瘋狂刷題,結果行測錯一半,申論寫不出話,就是因為基礎沒打牢。這個階段的核心是“理解知識點+掌握基本方法”。
1. 行測:分模塊突破,先“懂”再“練”
行測5個模塊,難度和分值不同,復習時要“抓大放小”:資料分析、判斷推理、言語理解是“三大巨頭”(占分70%左右),必須重點學;數量關系挑簡單題學(如工程、行程、利潤),難題可以放棄;常識性價比低,不用花太多時間。
資料分析(最容易提分的模塊):先背熟公式(基期量、增長率、比重、平均數),再練速算技巧(截位直除、百化分)。每天學1個公式,做20道題,2周就能從錯10題降到錯3題以內。比如“百化分”,記住“1/6≈16.7%,1/7≈14.3%”,算增長率時直接套,比硬算快10倍。
判斷推理(技巧性最強):圖形推理記“對稱、一筆畫、開閉、數量”等規律,每天刷10道題培養“題感”;邏輯判斷重點學“翻譯推理、加強削弱”,比如“如果A就B”翻譯為“AB”,削弱就找“肯前否后”的選項;類比推理和定義判斷簡單,多刷題就能拿分。
言語理解(靠積累+技巧):選詞填空多積累高頻成語(如“一蹴而就、應運而生、南轅北轍”),每天記10個;片段閱讀學“找主旨句”(轉折后、因果后、對策句),比如“但是”后面的內容往往是重點。
數量關系(挑簡單題):別想著“全做對”,國考15題做對7-8題就夠了。重點學“工程問題(工作總量=效率×時間)、行程問題(路程=速度×時間)、利潤問題(利潤=售價-成本)”,這些題型套路固定,練20道就能掌握。
常識判斷(碎片時間積累):每天花20分鐘看“學習強國”的“新思想”“時政要聞”,或者聽“李夢嬌常識口訣”,不用刻意背,有印象就行。
2. 申論:別“瞎寫”,先學會“抄材料”
很多人覺得申論是“玄學”,寫了半天不知道自己多少分。其實申論的本質是“從材料里找答案”,90%的得分點都在材料里,學會“抄材料”就能拿70%的分。
小題(概括、分析、對策):先讀題干,圈出“關鍵詞”(如“問題、原因、措施”),再帶著關鍵詞去材料里找“同義句”,用“序號+短語”的形式寫下來。比如材料里說“部分農村地區基礎設施薄弱,道路泥濘、沒有路燈”,概括“問題”時就寫“農村基礎設施薄弱:道路泥濘,缺乏路燈”。
應用文(講話稿、倡議書、匯報提綱):記住“格式+內容”。格式分“標題、稱謂、正文、落款”,比如講話稿要有“標題(關于XX的講話稿)、稱謂(各位領導、同志們)、正文(開頭問好+主體內容+結尾總結)”;內容還是從材料里抄,別自己瞎編。
大作文(議論文):結構要清晰,“開頭(點題)+分論點1+分論點2+分論點3+結尾(升華)”。分論點從材料里找,比如材料講了“鄉村振興要靠產業、人才、文化”,分論點就寫“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石”“人才是鄉村振興的引擎”“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靈魂”。開頭和結尾可以背幾句金句,比如“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征途漫漫,惟有奮斗”。
3. 做筆記:別抄書,要“記重點+錯題”
好的筆記是后期復習的“核武器”,但別把筆記做成“教材摘抄本”。行測筆記記“公式、易錯點”,比如資料分析里“同比和環比的區別”“比重差公式的推導”;申論筆記記“規范詞、金句、小題模板”,比如“群眾反映問題沒人管”可以概括為“基層治理缺位”。
錯題本更重要!行測錯題要標“錯誤原因”(公式記錯?審題不清?技巧不會?),每周復盤1次;申論錯題對照參考答案,看自己“漏了哪些得分點”“語言是否規范”,把參考答案的好詞好句抄下來。
三、強化階段:用1-2個月“刷題+總結”,把正確率提上去
(建議時長:1-2個月,每天學習7-9小時)
基礎打牢后,就進入“刷題強化期”。但刷題不是“刷數量”,而是“刷質量”——做1道題,就要搞懂“為什么對、為什么錯、下次怎么快速做對”。很多人刷了1萬題還是50分,就是因為只刷題不復盤。
1. 行測:分模塊刷題套卷刷題,控制時間
第一階段(分模塊刷題):用“粉筆APP”或紙質題庫,每天刷100道題(資料20、判斷30、言語30、數量10、常識10),重點練“正確率”。比如資料分析目標正確率85%,判斷推理80%,言語理解75%,達不到就回頭看基礎課。
第二階段(套卷刷題):開始做真題套卷,嚴格按照考試時間(上午9-11點行測,下午2-5點申論),用答題卡答題。國考真題做完做省考真題,近5年的題至少刷2遍。
復盤比刷題更重要:刷完一套卷,花2小時復盤。行測統計“各模塊正確率”,比如資料分析錯了3題,是哪類題型(增長率?比重?),為什么錯(公式記錯?算錯數?),把錯題剪到錯題本上,每周重做1次錯題。
2. 申論:“寫+改+背”結合,別只看不寫
申論一定要“動手寫”!很多人覺得“我看懂了材料,知道怎么寫”,但一動筆就卡殼,要么字數不夠,要么邏輯混亂。
小題:每天做2道小題,寫完后對照參考答案(推薦粉筆、中公、華圖三家的答案,取其精華),用紅筆修改“漏點”“語言不規范”的地方。比如你寫“村里路不好走”,參考答案是“農村道路設施不完善”,就把“道路設施不完善”記到筆記里。
大作文:每周寫1篇,用真題題干,自己列提綱、寫全文,然后看范文怎么寫分論點、怎么用例子,模仿范文的“結構”和“表達”。積累一些“萬能例子”,比如袁隆平(農業)、張桂梅(教育)、黃大發(脫貧),寫作文時能用上。
3. 調整心態:接受“正確率波動”,別焦慮
強化階段可能會遇到“瓶頸期”:刷題正確率不升反降,甚至比基礎階段還低。別慌,這是正常現象——說明你在“突破舒適區”,正在進步。這時候可以暫停刷題1天,看看筆記、錯題本,或者出去走走,調整好狀態再繼續。記住:備考就像爬山,有平路有陡坡,堅持住才能到山頂。
四、沖刺階段:用2-3周“模擬+調整”,以最好狀態上考場
(建議時長:2-3周,每天學習6-7小時,注意勞逸結合)
最后階段不用學新知識了,重點是“保持手感+調整狀態”,讓自己在考試當天發揮出最佳水平。
1. 全真模擬:按考試流程走,適應節奏
每天做1套真題(行測+申論),嚴格按照考試時間,早上9點開始行測,下午2點開始申論,用答題卡答題,手機關機,模擬真實考場環境。做完后簡單復盤,只看錯題,別糾結難題。
2. 行測:優化“做題順序”,學會“取舍”
行測120分鐘做130道題,平均每題55秒,不可能全做完。沖刺階段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做題順序”,比如:資料分析(簡單、分高,先做不容易慌)判斷推理言語理解常識數量關系(難,放最后)。遇到“30秒沒思路”的題立刻跳過,別浪費時間,確保會的題都拿到分。
3. 申論:背“萬能模板”,保持書寫工整
申論大作文可以背幾個“開頭結尾模板”,比如“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從XX到XX,從XX到XX,XX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應用文記牢“格式”,別在小事上丟分。另外,每天花10分鐘練字,申論是人工閱卷,書寫工整至少多3-5分。
4. 生活調整:別熬夜,別亂吃東西
考前1周別熬夜,每天11點前睡,保證7小時睡眠;飲食清淡,別吃辛辣、生冷的食物,避免考試當天腸胃不舒服。考前3天去看考場,熟悉路線,定好鬧鐘,帶齊準考證、身份證、2B鉛筆、橡皮、黑色簽字筆(多帶2支)。
寫在最后
公務員考試確實難,競爭激烈、備考周期長,你可能會無數次想放棄。但請相信:那些在清晨背書、在深夜刷題的日子,那些為了一道行測題糾結半天、為了申論分數emo的瞬間,都不會白費。
備考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凈沒有,只能一遍遍地洗。等上了考場,燈光亮了,你會發現:有的人忘了加洗衣粉,有的人用的是洗衣機,但只要你認真洗過了每一個地方,那件衣服一定是潔白如新的。
最后提醒:文中考試時間、科目等內容基于歷年考情整理,具體以當年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祝你:筆鋒所至,夢想開花;金榜題名,成功上岸!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Civil_servants/535720.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