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公務員攻略申論
摘要
申論到底是不是“玄學”?為什么有人裸考能拿65分,有人復習半年卻卡在50分?作為帶過300+考生上岸的“老申論人”,我想說:申論不是靠“靈感”,而是靠“套路”——但這個“套路”不是模板,而是對閱卷規則、材料邏輯、得分要點的精準把控。這篇文章會從 “閱卷人視角”拆解得分密碼,帶你搞懂小題怎么“踩點給分”、大作文怎么“立意不跑偏”,附3個真題案例和5個避坑指南,幫你從“瞎寫”到“會寫”,備考效率提升80%。
一、先搞懂:申論到底考什么?(90%的人第一步就錯了)
很多同學拿到申論題,第一反應是“寫作文”,要么對著材料抄一堆,要么自己瞎發揮——這都是沒搞懂申論的本質。
申論的核心是 “模擬機關工作”:領導給你一堆材料(政策文件、調研報告、群眾反饋),讓你提煉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對策,或者寫一篇講話稿、倡議書。所以,“材料是爹,題干是媽”,脫離材料的“自嗨式寫作”,閱卷老師直接打低分。
我當年備考時,見過一個同學把“鄉村振興”寫成了“個人奮斗史”,滿篇抒情,結果申論48分——這就是典型的“沒搞懂考試目的”。記住:申論所有答案都藏在材料里,你的任務是“翻譯”材料,不是“創造”材料。
二、小題:得小題者得申論(手把手教你“踩點得分”)
申論總分100分,小題(概括、分析、對策、應用文)占60-70分,大作文占30-40分。小題是“硬分”,踩點就給分,比大作文更容易提分。但很多同學小題得分低,不是因為沒找到點,而是 “點找不全”“邏輯亂”“語言不規范”。
1. 概括題:“關鍵詞定位法”,一個要點都別漏
概括題是最簡單的小題,也是最容易丟分的——因為“漏點”。比如2023年國考地市級第一題:“根據‘給定資料1’,概括F市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的主要做法。”
得分關鍵:材料里的動詞+名詞短語,就是得分點。
材料原句:“F市投入2000萬元專項資金,對農村廁所進行改造,推廣三格式化糞池,覆蓋率達85%。” 得分點:投入專項資金,改造農村廁所,推廣三格式化糞池。
材料原句:“組織村民成立‘環境監督隊’,每周檢查衛生,對亂扔垃圾的農戶進行‘紅黑榜’公示。” 得分點:成立環境監督隊,定期檢查衛生,實行紅黑榜公示。
實操步驟:
讀題干,圈出“概括對象”(如“做法”“問題”“原因”);
逐段讀材料,用“”標出動詞+名詞短語(如“完善制度”“加強監管”“投入資金”);
同類合并(比如“建垃圾站”“設垃圾桶”都歸為“完善設施”),避免重復;
用“總-分”結構寫答案,開頭一句總括,后面分點列要點(標序號,閱卷老師看得清)。
2. 對策題:“問題反推+材料找現成”,對策要“能落地”
對策題最忌諱“假大空”,比如寫“加強宣傳”“完善制度”,閱卷老師直接無視。好的對策要 “具體、可操作、有主體”。
以2022年國考副省級第三題為例:“針對‘給定資料4’中部分老字號發展面臨的困境,提出解決建議。”
材料里提到困境:“產品同質化嚴重,年輕人不買賬;缺乏數字化營銷渠道,線上銷量低。”
錯誤對策:“創新產品,加強營銷。”(太籠統,不得分)
正確對策:
產品創新:聯合高校設計團隊,推出“國潮聯名款”(如老字號糕點+動漫IP),每月上新1款年輕化單品;
數字化營銷:入駐抖音、小紅書,邀請美食博主測評,開設直播間講解老字號歷史故事,每周直播2次。
技巧:對策題先看材料有沒有“現成對策”(比如專家建議、政策文件里的措施),有的話直接抄;沒有就用“問題反推”,每個問題對應1-2個對策,確保“誰來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3. 應用文:格式+內容,缺一不可
應用文(講話稿、倡議書、匯報提綱等)占分高,且有“格式分”(5-10分),丟了太可惜。
格式分怎么拿?記住常見文種的“三要素”:
標題:居中(如“關于XX的倡議書”“在XX會議上的講話稿”);
稱謂:頂格寫(如“各位領導、同事:”“廣大市民朋友:”);
落款:發文單位+日期(右下角,應用文一般都要,除非題干說“不必考慮格式”)。
內容分怎么拿?看題干要求。比如寫“講話稿”,開頭要“打招呼+介紹背景”,中間分點講“成績/問題/對策”,結尾“總結+號召”;寫“倡議書”,要說明“為什么倡議”“倡議做什么”“怎么做”,語言要有感染力(但別太抒情,畢竟是機關文風)。
三、大作文:從“跑題”到“一類文”,就靠這3步
大作文是很多人的“噩夢”,要么寫不完,要么立意跑偏。其實大作文有“萬能框架”,但不是讓你套模板,而是 “緊扣材料立意,用材料案例論證”。
1. 立意:標題=主題+觀點,別自己瞎編
大作文的主題和觀點,必須來自材料!比如2024年國考副省級作文題:“以‘科技自立自強’為主題,聯系實際,寫一篇文章。”
材料里反復提到:“核心技術要自主可控”“企業是創新主體”“人才是第一資源”。
標題:《以自主創新為筆,繪就科技強國新圖景》(主題:科技自立自強;觀點:自主創新是核心)
分論點:
突破“卡脖子”技術,筑牢科技自立自強的“根基”(對應“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激活企業創新活力,點燃科技自立自強的“引擎”(對應“企業是創新主體”);
培育戰略科技人才,夯實科技自立自強的“底氣”(對應“人才是第一資源”)。
避坑:千萬別脫離材料寫“個人創新”“大學生創業”,這就是跑題!立意對了,至少能拿二類文(20-25分);立意錯了,直接三類文以下(15分以下)。
2. 結構:“鳳頭+豬肚+豹尾”,邏輯要清晰
大作文結構不用太復雜,推薦 “五段三分式”:
開頭(鳳頭):用“背景+問題+觀點”引出主題(比如“當前,我國科技領域‘大而不強’問題突出,關鍵芯片依賴進口……因此,實現科技自立自強,需以自主創新為根本路徑”);
分論點(豬肚):3個分論點,每個分論點用“觀點+材料案例+分析”展開(材料里的案例、數據、政策,直接拿來用,比自己編的例子更有說服力);
結尾(豹尾):總結觀點+升華主題(比如“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唯有堅持自主創新,方能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牢牢掌握發展主動權”)。
3. 語言:別寫“口水話”,用“機關術語”提分
大作文語言要 “規范、簡潔、有高度”,避免口語化。比如:
別說“大家要努力創新”,要說“凝聚創新共識,匯聚創新合力”;
別說“企業要多研發”,要說“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核心技術攻關能力”。
平時積累可以看 “人民日報評論”“半月談”,把里面的好詞好句抄下來(比如“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但別生搬硬套,用在開頭或結尾,能讓文章更有“官樣文章”的感覺。
四、時間管理:3小時怎么分配?避免“前松后緊”
很多同學申論寫不完,都是因為時間分配不合理。3小時(180分鐘)建議這樣分:
小題:4道小題,每道25-30分鐘(共100-120分鐘),先做分值高、自己擅長的題;
大作文:留60-80分鐘(5分鐘立意+10分鐘列提綱+40分鐘寫+5分鐘檢查)。
小技巧:平時練習用“手機計時”,每道題嚴格卡時間,到點就停筆——考場不會因為你沒寫完就多給時間,提前適應節奏很重要。
五、5個“血淚教訓”:這些坑千萬別踩!
1. 別過度依賴“模板”:我帶過一個學生,背了“萬能開頭模板”,結果考試時主題是“鄉村振興”,他硬套“科技發展”的模板,直接跑題,申論52分。模板可以學結構,但內容必須結合材料。
2. 卷面別太潦草:申論是“人工閱卷”,字丑沒關系,但要工整!我朋友當年因為涂改太多,卷面像“涂鴉墻”,申論比預估低了8分——平時練習用答題卡寫,強迫自己少涂改。
3. 別忽略“題干細節”:比如題干要求“不超過300字”,你寫了350字,直接扣分;要求“觀點明確”,你開頭沒表態,也扣分。讀題干時圈出“字數”“范圍”“要求”,一個都別漏。
4. 別“脫離材料”瞎寫:大作文論點必須來自材料,小題要點必須從材料里找。記住:申論不是“考你的想法”,而是“考你對材料的理解”。
5. 別只做模擬題:真題是最好的復習資料!近5年國考真題至少做3遍:第一遍限時寫,第二遍對照參考答案改(重點看“自己漏了哪些點”),第三遍總結“材料邏輯”(比如“問題-原因-對策”的結構)。
以上內容基于歷年國考申論考情分析,具體題型、分值等以當年官方考試大綱為準。申論提分沒有捷徑,但找對方法,從50分到70分,真的不難——關鍵是“讀懂材料、踩準要點、規范表達”。把這篇攻略收藏起來,跟著練,下次模考你會感謝現在的自己。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Civil_servants/481756.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