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會考試的書在哪買-注會考試有幾本教材
剛準備考注會的小伙伴,是不是一打開購物軟件就懵了?“注會教材”“CPA輔導書”“歷年真題”……各種關鍵詞看得眼花繚亂,先不說買哪本,光是“注會到底有幾本教材”“在哪買才靠譜不踩坑”這兩個問題,就夠讓人頭大的。畢竟注會備考周期長、難度高,要是一開始教材就選錯了,后面的努力可能都白費。今天這篇文章,就幫你把這些問題捋清楚——從教材數量到購買渠道,再到避坑指南,全是干貨,看完直接能上手操作。
一、先搞清楚:注會考試到底有幾本教材?
很多人以為“注會教材”就是一本厚厚的書,其實不是。注會考試分兩個階段,專業階段和綜合階段,每個階段的教材數量不一樣,而且每年都會更新,千萬別買錯版本!
1. 專業階段:6科教材,一科一本,缺一不可
專業階段是注會考試的“重頭戲”,考6門科目,對應的教材也是6本,每科一本,內容獨立,互不重復。這6科分別是:
《會計》:注會的“入門基礎”,也是最難的科目之一,教材厚到能當磚頭(開玩笑的,但確實不薄),涉及金融工具、長期股權投資等復雜知識點,每年變動也挺大,比如收入準則、租賃準則這些,新教材出來一定要重點看。
《審計》:很多人覺得審計教材像“天書”,因為里面全是專業術語,比如“風險評估”“控制測試”,但其實跟著教材的邏輯走,先理解審計流程,再啃具體準則,會輕松很多。
《稅法》:“碎法”不是白叫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這三大稅種占了大半內容,而且每年政策變動最大的就是稅法,比如個稅起征點、增值稅稅率調整,舊教材根本用不了,必須買最新版。
《經濟法》:相對偏記憶的科目,教材里公司法、證券法、合同法這些章節是重點,雖然文字多,但邏輯清晰,適合搭配案例理解,不用死記硬背。
《財務成本管理》(財管):計算量最大的一科,教材里各種公式能讓你看到頭禿,比如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本量利分析,不過教材上的例題很經典,吃透例題比刷題更有用。
《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戰略):教材最薄,但別小看它!里面的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這些,需要結合案例靈活運用,近幾年考試越來越偏向實務,教材上的理論框架必須掌握。
簡單說,專業階段就是6科=6本教材,少一本都不行。而且要注意:注會教材每年4月左右會根據最新考試大綱更新,比如2024年的教材就是根據2024年大綱修訂的,2025年備考的話,一定要等2025年新版教材出來再買,舊教材只能用來提前熟悉框架,具體知識點還是以新版為準。
2. 綜合階段:1本教材,考“綜合能力”
如果你順利通過了專業階段6科,就可以考綜合階段了。綜合階段不分科目,只考1科,叫“職業能力綜合測試”,所以對應的教材也只有1本,全稱是《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綜合階段教程》。
這本教材和專業階段不一樣,它不按科目分章節,而是按“案例分析”的形式編排,比如給一個上市公司的財務案例,讓你結合會計、審計、稅法等多科知識分析問題,重點考你的綜合運用能力。所以綜合階段的教材更像是“實戰指南”,需要搭配專業階段的基礎來學。
總結一下:注會考試的官方教材,專業階段6本,綜合階段1本,總共7本。但對大部分剛開始備考的考生來說,先搞定專業階段的6本教材就夠了,一步一步來,別貪多。
二、買教材最怕踩坑!這3個渠道最靠譜,附避坑指南
知道了教材數量,接下來就是“在哪買”的問題。市面上賣注會教材的渠道很多,但“靠譜”和“便宜”很難兼得,稍不注意就可能買到盜版、舊版,甚至內容錯誤的教材,影響備考節奏。我當年備考的時候,就吃過買錯版本的虧——貪便宜在小網店買了本“2023年新版”稅法教材,結果拿到手發現里面的增值稅稅率還是2021年的,氣得直接退貨。
下面這3個渠道,是我和身邊考過注會的朋友親測靠譜的,各有優缺點,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
1. 官方渠道:最放心,但可能“慢半拍”
注會教材的官方出版社有兩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和經濟科學出版社,每年的教材都是這兩家聯合出版的。所以直接從官方渠道買,絕對不用擔心版本和真偽問題。
具體渠道:
出版社官網/微店: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官網、經濟科學出版社天貓旗艦店,每年4月教材上市后,這里會第一時間開售,而且保證是正版。
中注協指定平臺: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網上報名系統(簡稱“注會報名系統”),在每年報名的時候(4月),會有教材購買入口,報名時順便下單,一站式搞定,缺點是發貨可能慢一點,畢竟報名人數多,出版社要排隊發貨。
優點:100%正版,內容最新,不用擔心踩坑;缺點:價格是定價(專業階段每本教材大概70-90元,6本下來差不多500元左右),沒有折扣,而且發貨速度可能不如電商快。
2. 電商平臺:性價比高,但要認準“自營”和“旗艦店”
如果想省錢,又想快點拿到教材,電商平臺是不錯的選擇,但一定要擦亮眼睛,別買到盜版!
推薦渠道:
京東/當當自營:這兩個平臺的“自營”店,相當于平臺自己進貨、發貨,貨源靠譜,而且經常有活動(比如滿100減50),價格比官方便宜20%-30%,發貨速度也快,基本當天買第二天就能到。我去年就是在京東自營買的,6本教材加起來才花了300多,比官方便宜不少。
天貓官方旗艦店:比如“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天貓旗艦店”“東奧會計在線旗艦店”(東奧是官方授權的經銷商),這些店也是正版,活動力度和自營差不多,缺點是可能需要湊單才能享受折扣。
避坑指南:
別買“第三方小店”!尤其是那些價格低得離譜的(比如一本教材賣20元),大概率是盜版,紙質差、印刷模糊,甚至內容缺頁、錯誤,之前有考生跟我吐槽,買了盜版《會計》教材,里面的分錄都是錯的,復習到一半才發現,差點耽誤考試。
看清楚“出版時間”!一定要買當年4月以后出版的,比如2025年備考,就買“2025年版”,封面會有明確標注,別買到前一年的舊版。
3. 線下書店:適合“摸書黨”,但選擇少
如果你習慣買書前翻開看看紙質、排版,或者所在地區電商發貨慢,線下書店也是個選項。
推薦書店:
大型連鎖書店:比如新華書店、西西弗書店,這些書店會進正版教材,不過數量不多,尤其是小城市的書店,可能只進熱門科目(比如《會計》《稅法》),冷門科目(比如《戰略》)可能沒有。
大學周邊書店:很多財經類大學周邊的書店,會專門賣注會、會計職稱的教材,老板可能還會給你推薦輔導書,缺點是價格基本是定價,很少打折。
提醒:線下買的時候,一定要當場翻開教材,看看版權頁的“出版日期”是不是最新的,封面有沒有防偽標識(正版教材封面有“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logo和防偽涂層)。
三、除了官方教材,這些“輔助裝備”要不要入?
很多考生會問:“只看官方教材夠不夠?要不要買輔導書、真題?”其實注會考試難度高,單靠教材肯定不夠,尤其是零基礎考生,教材上的知識點太“干”,需要搭配輔助資料才能理解透徹。
不過也不用買太多,選對1-2本核心資料就行,不然反而會增加負擔。下面這幾類是大多數考生會用到的,你可以參考:
1. 輔導書:幫你“翻譯”教材,零基礎必備
官方教材雖然權威,但語言太專業,比如《審計》里的“認定”“實質性程序”,直接看教材可能一臉懵。這時候就需要輔導書來“搭橋”,把復雜知識點用通俗的話講明白,還會配例題、思維導圖,幫你梳理邏輯。
推薦類型:
教材精講類:比如東奧的《輕松過關一》、中華會計網校的《應試指南》,這些書會逐章講解教材知識點,比教材更易懂,還會標注重點、考點,適合第一遍學習用。
習題類:比如《輕松過關二》(機考題庫),里面有章節練習、歷年真題改編題,學完一章就刷題,能幫你鞏固知識點。
注意:輔導書不用買太多,選一個機構的一套就行(比如“輕一+輕二”),貪多反而學不完。
2. 歷年真題:最接近考試的“模擬題”,必須買!
注會考試的重點每年都差不多,歷年真題就是最好的復習資料。通過做真題,你能知道哪些知識點常考、怎么考(比如《會計》的合并報表每年必考綜合題),還能熟悉出題人的思路。
推薦:近5年的真題(2020-2024年),可以買紙質版(比如東奧的《輕松過關三》就是真題匯編),也可以用機考模擬系統在線做(很多網校都有免費的真題題庫)。
提醒:真題一定要動手做,別只看答案!尤其是主觀題(綜合題、簡答題),自己寫一遍才知道哪里卡殼,哪里知識點沒掌握。
3. 網課講義:搭配視頻課,效率翻倍
如果報了網課(比如東奧、中華、斯爾這些機構的課),老師的講義也是重要資料。講義會把教材的重點濃縮,還會補充老師總結的口訣、技巧(比如《稅法》的“增值稅稅率記憶口訣”),比自己看教材省時間。
建議:聽課的時候把講義打印出來,邊聽邊做筆記,課后直接用講義復習,比翻厚重的教材方便多了。
寫在最后
注會備考是一場持久戰,而選對教材和資料,就像給這場戰役準備了“趁手的武器”。記住:官方教材是核心,必須買最新版;購買渠道優先選官方、自營或旗艦店,別貪便宜買盜版;輔助資料不用多,1本輔導書+歷年真題+網課講義就夠了。
其實剛開始備考的時候,誰都會有點迷茫,不知道從哪下手,但只要踏踏實實地把教材啃透,把基礎打牢,后面的路就會越走越順。最后想說,注會考試難,但每年都有很多人通過,你也可以成為其中一個。加油,備考路上,我們一起努力!
(注:文中教材科目、出版社信息基于2024年考試情況,2025年如有調整,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Certified_Public_Accountant/752647.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