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會報考條件是什么-免考有什么條件-考試科目
摘要
想考注冊會計師(CPA)的人,最關心的無非三個問題:我到底能不能考?有沒有機會免考幾科?考試要考哪些科目,難不難? 今天這篇文章,就從報考條件的“學歷門檻”“特殊情況”,到免考的“資格要求”“申請流程”,再到考試科目的“難度排序”“搭配建議”,一次性講透。內容都是干貨,看完能讓你少走90%的彎路——畢竟考注會本身就夠難了,別在這些基礎問題上浪費時間。
一、注會報考條件:這3類人能考,2類人不行
很多人第一步就卡在“我到底有沒有資格報名”上。有人說“必須本科畢業”,有人說“應屆生也行”,到底誰說得對?咱們直接看財政部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簡稱“中注協”)的官方要求,分3類情況說清楚。
1. 基本條件:這2條是底線,少一條都不行
不管你是什么學歷、什么職業,想考注會,必須先滿足這兩條“硬杠杠”:
第一條: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簡單說,就是年滿18周歲,或者16周歲以上靠自己收入生活的人;精神狀態正常,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第二條:具有高等專科以上學校畢業學歷,或者具有會計或者相關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
重點在第二條——學歷或職稱,滿足一個就行。
2. 學歷/職稱要求:大專及以上學歷,或中級職稱
(1)學歷要求:“大專及以上”怎么理解?
全日制學歷:比如統招大專、本科、碩士、博士,只要拿到畢業證就能報(應屆生也能報,后面細說)。
非全日制學歷:自考、成考、網絡教育、電大等國家承認的學歷,只要學信網能查到,也能報。比如你是中專學歷,后來自考了大專畢業證,拿到證就能報名。
注意:高中學歷、中專學歷,哪怕你工作10年、經驗再豐富,也不能直接報名——必須先提升學歷到大專及以上,或者考個中級職稱(比如中級會計師、中級審計師)。
(2)職稱要求:哪些“中級職稱”算“相關專業”?
如果沒有大專學歷,但有“會計或相關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也能報名。這里的“相關專業”包括:會計、審計、統計、經濟等。比如:
中級會計師、中級審計師、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中級統計師,這些都算。
但像中級工程師、中級教師這類和會計不相關的職稱,就不行。
3. 特殊情況:應屆生、軍校學歷、“黑名單”人員能報嗎?
(1)應屆生能不能報?
能!但有個“補錄學歷信息”的流程。比如你是2025年6月畢業的本科生,2025年4月注會報名時,還沒拿到畢業證,這時候可以先報名,只要在當年8月中注協規定的時間內(一般是8月15日前),登錄報名系統補錄學歷信息,通過審核后就能參加考試。
重點提示:如果應屆生沒在規定時間內補錄學歷,或者學歷審核沒通過,就算報名了也考不了,報名費也不退,所以一定要記好時間!
(2)軍校學歷、黨校學歷認可嗎?
軍校學歷:只要是國家承認的(比如通過教育部學歷認證的),就能報,和普通高校學歷一樣。
黨校學歷:部分黨校學歷(比如中央黨校、省市級黨校的全日制學歷)可能被認可,但具體要看學信網能不能查到,建議報名前先在學信網做學歷認證。
(3)哪些人“絕對不能報”?
被吊銷注冊會計師證書,自處罰決定之日起至申請報名之日止不滿5年的;
以前年度參加注會考試因違規被禁考期限未滿的;
已經取得全科合格的(考完了還考啥)。
二、注會免考條件:這5類人能少考1-2科,申請流程看這里
注會考試有7科(6科專業+1科綜合),對很多人來說壓力不小。但如果你符合條件,能申請免考部分科目,直接少奮斗半年到1年——這可不是“走后門”,是中注協明確的政策,趕緊看看你有沒有資格。
1. 免考適用人群:哪些證書/資格能免考?
目前注會免考政策主要針對兩類人: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人,和有其他國家/地區注冊會計師資格的人。具體能免考哪科,看下面:
(1)有“高級技術職稱”:免考1科專業階段科目
如果你有“會計或相關專業高級技術職稱”(比如高級會計師、高級審計師、高級經濟師、高級統計師),可以申請免考專業階段1個“專長科目”。比如:
高級會計師:通常免考《會計》;
高級審計師:通常免考《審計》;
高級經濟師(財政稅收方向):可能免考《稅法》。
注意:只能免考專業階段,綜合階段不能免;而且只能免1科,不能多免。
(2)有ACCA(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暫時不能直接免考
很多人問“有ACCA能免考注會嗎?”——目前中注協的政策是:ACCA全科通過不能直接免考注會科目,但反過來,注會全科通過后,能免考ACCA的9科(F1-F9)。
(3)有HKICPA(香港注冊會計師):可免考3科專業階段
如果你是HKICPA全科合格會員,且符合注會報考條件,可以申請免考《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3科,直接考剩下的《稅法》《經濟法》《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
(4)其他境外資格:部分可免考,看具體協議
中注協還和其他一些國家/地區的會計師協會有互免協議,比如:
美國CPA(AICPA):通過AICPA的四門科目,可免考注會的《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4科,只需考《稅法》《經濟法》;
澳洲CPA:符合條件可免考部分科目(具體以中注協最新公告為準)。
(5)在校大學生能申請免考嗎?
不行。免考申請需要提供相關證書(比如高級職稱證書、HKICPA會員證明),在校大學生通常沒有這些,所以暫時不能申請。
2. 免考申請流程:3步搞定,材料別少帶
符合條件的話,免考申請其實不復雜,每年和注會報名同步進行,具體步驟:
第一步:網上申請
登錄“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網上報名系統”,在“專業階段考試報名”頁面,選擇“免試申請”,填寫個人信息和免試科目,上傳相關證明材料掃描件(比如高級職稱證書、HKICPA會員證明等)。
第二步:地方注協審核
網上申請后,當地注協(比如你在上海報名,就由上海注協審核)會對材料進行審核。部分地區可能要求你到現場提交紙質材料,記得關注當地注協的通知(一般在報名簡章里會寫)。
第三步:審核通過,確認免試
審核通過后,你的報名信息里會顯示“已免試”,考試時直接跳過該科目即可。如果審核沒通過,會收到短信或郵件通知,記得及時補充材料。
提醒:免試資格一旦獲批,長期有效,不用每年申請。
三、注會考試科目:6科專業+1科綜合,難度排序和搭配建議
搞清楚能不能考、能不能免考后,就得面對“考什么”的問題了。注會考試分“專業階段”和“綜合階段”,必須先過專業階段,才能考綜合階段,整體難度不小,但拆解開來看,也不是“ impossible mission ”。
1. 專業階段:6科“硬骨頭”,特點和難度分析
專業階段考6科,分別是《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簡稱“財管”)《稅法》《經濟法》《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簡稱“戰略”)。單科成績5年內有效,也就是說,你只要在5年內考完這6科就行,不用一次性考完。
(1)科目特點和難度排序(從難到易,僅供參考):
《會計》:難度(專業階段“大哥大”,內容多、邏輯性強,涉及金融工具、合并報表等難點,學好了是其他科目的基礎,建議先考)。
《財管》:難度(計算量超大,公式多到記不住,比如資本預算、期權價值評估,需要大量刷題練速度)。
《審計》:難度(教材像“天書”,全是專業術語,比如“風險評估”“控制測試”,需要結合實務理解,沒工作經驗的話學起來會很抽象)。
《稅法》:難度(“碎法”,稅種多,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是重點,每年政策可能有變化,需要記最新規定)。
《經濟法》:難度(偏記憶,公司法、證券法、合同法是重點,和生活關聯度高,比如“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區別”,理解后記憶不難)。
《戰略》:難度(內容最少,像“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偏宏觀,背框架+結合案例分析就行,相對容易)。
2. 綜合階段:1科“大綜合”,考什么?
專業階段6科全部通過后,就能考綜合階段。綜合階段只有1科,分“試卷一”和“試卷二”,一天考完,總分60分合格,成績沒有年限限制。
試卷一:側重“鑒證業務”,主要考《會計》《審計》《稅法》的綜合運用,會給一個企業案例,讓你分析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審計風險在哪里、稅務處理是否合規等。
試卷二:側重“管理咨詢和業務分析”,主要考《財管》《經濟法》《戰略》的綜合運用,比如讓你做財務預算、分析企業戰略風險、判斷合同是否有效等。
特點:綜合階段不考偏題難題,考的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復習時不用摳細節,重點是把6科知識串聯起來,學會用“注冊會計師”的視角分析案例。
3. 科目搭配建議:零基礎/在職/寶媽怎么選?
6科5年內考完,怎么搭配效率最高?不同人群適合不同方案,分享幾個常見搭配:
(1)零基礎/小白:先易后難,2科起步
第一年:《會計》+《經濟法》(會計打基礎,經濟法偏記憶,難度互補,適合入門);
第二年:《審計》+《戰略》(審計和戰略都和“風險”相關,有一定關聯度,戰略簡單能帶動審計學習);
第三年:《財管》+《稅法》(財管計算量大,稅法需要記細節,單獨一年攻克,壓力小)。
(2)在職/時間少:每年2科,穩扎穩打
方案一:《會計》+《稅法》(會計和稅法關聯度高,比如所得稅會計,一起學效率高);
方案二:《財管》+《戰略》(財管難、戰略易,難易搭配,避免一年兩科都難導致崩潰)。
(3)全職備考/學霸:每年3科,快速通關
推薦搭配:《會計》+《審計》+《稅法》(會計是基礎,審計和稅法都和會計相關,三科聯動性強,但需要大量時間,適合全職備考)。
以上內容基于2024年注會考試相關政策整理,2025年如有調整,請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考注會是場持久戰,搞清楚這些基礎問題,相當于給這場戰役畫好了“作戰地圖”——接下來,就是一步一個腳印,把每科都啃下來。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Certified_Public_Accountant/731195.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