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考試有什么題型
備考CPA的你,是不是經常對著教材發愁:“這么厚的書,到底哪些內容會出題?客觀題靠刷題能拿分嗎?主觀題寫了半天卻不得分,問題出在哪?”其實,搞懂CPA考試的題型,就像拿到了“命題人說明書”——知道考什么、怎么考,復習才能有的放矢。今天這篇文章,我會把CPA考試的題型掰開揉碎了講:從專業階段6科的題型分布、分值占比,到每種題型的“坑點”和應對技巧,甚至附上我當年備考時總結的“避坑指南”,幫你少走彎路。
一、CPA考試題型“全景圖”:先分清“專業階段”和“綜合階段”
很多剛入門的考生會把“專業階段”和“綜合階段”混為一談,其實兩者的題型差異很大,復習方法也完全不同。
1. 專業階段:6科“客觀題+主觀題”組合,側重“知識掌握”
專業階段考6科:《會計》《審計》《稅法》《財務成本管理》(簡稱“財管”)《經濟法》《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簡稱“戰略”)。每科滿分100分,60分合格,題型分為客觀題和主觀題兩大類,各科占比不同(比如會計主觀題占60%,經濟法客觀題占45%)。
簡單說,客觀題(單選、多選)主要考“知識點記沒記牢”,主觀題(計算分析、綜合、簡答、案例分析)則考“會不會用”——比如會計的綜合題會給一個上市公司的業務場景,讓你判斷收入確認、合并報表處理;稅法的計算分析題會讓你算企業所得稅,既要記稅率,還要懂納稅調整。
2. 綜合階段:1套“案例分析題”,側重“實務應用”
綜合階段不考客觀題,只有“職業能力綜合測試”,分試卷一(側重會計、審計、稅法)和試卷二(側重財管、經濟法、戰略),每卷50分,合計60分合格。題型是大案例分析題,比如給一個企業的財務舞弊案例,讓你用審計知識分析風險點;或者給一個公司的戰略擴張計劃,讓你用財管和戰略知識評估可行性。
綜合階段更像“模擬職場”,需要把6科知識串聯起來用,所以備考專業階段時打好基礎很重要——別想著“先過專業,綜合以后再說”,很多知識點到綜合階段會忘得差不多,不如現在就理解透。
二、專業階段6科題型“拆解”:各科“個性”不同,復習方法也得“對癥下藥”
專業階段6科的題型看似相似(都有單選、多選、主觀題),但細節差異很大。比如財管的主觀題幾乎全是計算,戰略的主觀題則以文字論述為主;稅法的多選題“少選也得分”,其他科目的多選題“少選不得分”……這些“隱藏規則”不搞清楚,很容易白白丟分。
1. 《會計》:主觀題占60%,“計算分析+綜合”是拉分關鍵
題型及分值(參考2024年):
單選題:13題×2分=26分
多選題:12題×2分=24分
計算分析題:2題×9分=18分
綜合題:2題×16分=32分
特點:會計是6科里內容最多、難度最大的,主觀題占比60%(計算分析+綜合),直接決定能不能過線。計算分析題通常考“單個章節的重點”,比如收入確認、金融工具、租賃;綜合題則考“跨章節綜合應用”,最典型的就是“長期股權投資+企業合并+合并財務報表”,這部分能拿下,會計基本穩了。
答題技巧:
單選題:考基礎概念,比如“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怎么算”“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有哪些”,刷題時注意總結“易混考點”(比如賬面價值vs計稅基礎、合同資產vs應收賬款)。
多選題:難度大,少選、錯選、多選都不得分,建議“不確定的不選”。比如問“哪些屬于會計政策變更”,如果你只確定2個選項,就選2個,別貪心。
計算分析題:先看問題再讀題!比如題目給了一堆資料,問題問“計算2023年應確認的收入金額”,直接定位到收入相關的資料,避免浪費時間讀無關內容。寫分錄時一定要寫明細科目(比如“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不然可能扣分。
綜合題:分步驟寫!比如合并報表的抵消分錄,先算商譽,再寫抵消母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和子公司所有者權益的分錄,最后寫內部交易抵消分錄。就算最后結果錯了,步驟對了也能拿一半分。
我當年的坑:綜合題第一問算“合并成本”,漏看了“發行股票支付的傭金手續費”(需要沖減資本公積,不影響合并成本),導致后面商譽算錯,白白丟了5分。所以讀題時一定要圈畫關鍵條件,比如“不考慮增值稅”“假定不考慮所得稅”。
2. 《審計》:“簡答題+綜合題”考“實務判斷”,別死記準則
題型及分值(參考2024年):
單選題:20題×1分=20分
多選題:15題×2分=30分
簡答題:6題×6分=36分
綜合題:1題×19分=19分
特點:審計的文字量大,主觀題(簡答+綜合)占55%,考的是“用審計準則解決實際問題”。比如簡答題會給一個審計程序,問“是否恰當,說明理由”;綜合題會給一套審計工作底稿,讓你找“重大錯報風險”“控制缺陷”。
答題技巧:
單選題/多選題:考審計準則的基本概念,比如“審計證據的充分性vs適當性”“控制測試vs實質性程序”,不用死記條文,理解“為什么這么規定”更重要(比如“為什么函證應收賬款”?因為外部證據比內部證據可靠)。
簡答題:“判斷+理由”模式,理由一定要結合題目!比如問“注冊會計師未對存貨實施監盤,是否恰當”,不能只答“不恰當”,要寫“存貨監盤是必要程序,除非存貨對財務報表不重要或監盤不可行,題目中未說明這兩種情況,因此不恰當”。
綜合題:按“風險識別風險應對”的邏輯答題。比如看到“應收賬款周轉率下降”,要想到“收入確認可能存在舞弊風險”,然后寫“應對措施:檢查收入合同、發貨單,函證大額應收賬款”。
提醒:審計教材里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內容很多,但考試不會讓你默寫準則原文,而是考“應用”。所以復習時多做案例題,比如“監盤時發現存貨毀損,注冊會計師該怎么辦”,比背準則條文有用。
3. 《稅法》:“計算問答題”占36分,“碎考點”多到讓人頭禿
題型及分值(參考2024年):
單選題:26題×1分=26分
多選題:16題×1.5分=24分
計算問答題:4題×6分=24分(其中1題可以用英文作答,額外加5分)
綜合題:2題×13分=26分
特點:稅法的特點是“碎”——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三大稅種占70%分值,還有消費稅、土地增值稅等小稅種,每個稅種都有“稅率、計稅依據、稅收優惠、征管規定”,記混一個就會錯。主觀題(計算問答+綜合)占50%,計算量大,且“一步錯步步錯”。
答題技巧:
單選題/多選題:小稅種的“稅收優惠”是重點,比如“小微企業所得稅稅率”“個人轉讓住房免增值稅的條件”。刷題時把易混優惠政策整理成表格(比如“免增值稅vs免個稅的情形”)。
計算問答題:小稅種專場(比如消費稅、土地增值稅、國際稅收),步驟分很重要!比如算土地增值稅,要先算“應稅收入”,再減“扣除項目金額”,算“增值額”,最后找稅率算稅額,每一步都要寫清楚,哪怕最后結果錯了,步驟對了也能拿分。
綜合題: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組合拳”,考的是“納稅調整”。比如題目里說“企業發生的業務招待費100萬,銷售收入5000萬”,要知道業務招待費按“實際發生額的60%”和“銷售收入的5‰”孰低扣除,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隱藏福利:計算問答題里有1題可以用英文作答,額外加5分(但總分不超過100分)。如果英語基礎還行,建議試試——比如考個人所得稅時,用英文寫“Taxable income = Revenue Deductions”,比中文快,還能多拿分。
4. 《財管》:“計算分析+綜合”占60分,“公式記熟+計算器用溜”是關鍵
題型及分值(參考2024年):
單選題:13題×2分=26分
多選題:12題×2分=24分
計算分析題:4題×9分=36分
綜合題:1題×14分=14分
特點:財管是“理科生友好型”科目,主觀題(計算分析+綜合)占50%,但其實客觀題里也有很多計算(比如單選題考“凈現值”“貝塔系數”),所以整科計算量極大。很多人不是不會,而是時間不夠——3小時要做25道客觀題+5道主觀題,平均每道主觀題只有20分鐘,計算器按慢一點就涼了。
答題技巧:
客觀題:記公式!記公式!記公式!比如“經營杠桿系數=(EBIT+F)/EBIT”“可持續增長率=(營業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利潤留存率)/(1-營業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利潤留存率)”,別死記,理解推導過程(比如經營杠桿系數為什么和固定成本有關)。
計算分析題:先寫公式再代入數據!比如考“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先寫“必要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β×(市場平均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再代入數據算。就算數據算錯了,公式對了也能拿一半分。
綜合題:通常考“企業價值評估”或“資本預算”,題目長、數據多,建議用“表格法”整理數據(比如把各年的現金流量列成表格),避免看錯數字。
工具提示:財管考試一定要用“科學計算器”(帶多次方、開方、自然對數功能的),考前練熟計算器的操作(比如算“(1+8%)^5”怎么按),別到考場現學。
5. 《經濟法》:“案例分析題”占50分,“法條+案例”結合著記
題型及分值(參考2024年):
單選題:26題×1分=26分
多選題:16題×1.5分=24分
案例分析題:4題×12.5分=50分
特點:經濟法看似“背就完事了”,但其實主觀題(案例分析)占50%,考的是“用法條分析案例”。比如給一個合同糾紛案例,問“合同是否有效?甲公司能不能解除合同?”需要你引用《民法典》的條文,結合案例事實分析。
答題技巧:
客觀題:考“法條細節”,比如“有限公司股東會特別決議需要多少表決權通過”“票據背書不得記載的事項有哪些”,刷題時注意“數字”(比如“上市公司獨立董事任期3年”)和“例外情形”(比如“股東代表訴訟的前置程序”)。
案例分析題:“判斷+法條+案例”三段式答題!比如問“乙公司是否有權解除合同”,答:“有權。根據《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的,另一方可以解除合同。本案中,甲公司未按約定交付貨物,經乙公司催告后1個月仍未交付,因此乙公司有權解除合同。”
記憶技巧:經濟法法條不用一字不差背,記住“關鍵詞”就行。比如“股東出資不實”的責任,記住“補足出資+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考試時用自己的話把關鍵詞串起來就行。
6. 《戰略》:“簡答題+綜合題”占65分,“背框架+套案例”是捷徑
題型及分值(參考2024年):
單選題:26題×1分=26分
多選題:16題×1.5分=24分
簡答題:4題×7.5分=30分
綜合題:1題×25分=25分
特點:戰略是6科里內容最少的,但主觀題(簡答+綜合)占55%,且分值集中(綜合題25分)。考的是“用戰略模型分析企業案例”,比如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價值鏈分析,只要把這些模型的“框架”記熟,往案例里套就行。
答題技巧:
客觀題:考“模型定義”和“案例應用”,比如“下列屬于差異化戰略的是”“波特五力模型中的‘潛在進入者威脅’包括哪些”,刷題時多結合生活案例(比如“海底撈的服務屬于差異化戰略”)。
簡答題:直接默寫模型框架!比如問“用價值鏈分析該公司的競爭優勢”,就把價值鏈的“基本活動(內部后勤、生產經營、外部后勤、市場銷售、服務)”和“支持活動(采購、技術開發、人力資源管理、基礎設施)”列出來,每個活動結合案例寫1-2句話。
綜合題:通常給一個企業的“戰略困境”(比如“市場份額下降”“面臨新進入者威脅”),讓你用“SWOT+戰略選擇”分析。先列SWOT(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再根據SWOT提出戰略建議(比如“SO戰略:利用技術優勢,開拓新市場”)。
我當年的經驗:戰略主觀題不用寫太多字,“框架清晰+關鍵詞突出”比長篇大論有用。比如答SWOT時,用“優勢:1. 技術領先;2. 品牌知名度高”這種分點形式,閱卷老師一眼就能看到得分點。
三、各題型通用“避坑指南”:這些錯誤,每年都有人犯
除了各科的“個性”技巧,還有一些通用的答題注意事項,都是我和身邊考生踩過的坑,現在分享給你:
1. 客觀題:別在“糾結題”上浪費時間
CPA考試時間緊,客觀題建議控制在1小時內(平均每題2分鐘)。遇到“不確定的題”,先標記,做完所有題再回頭看,別死磕——比如一道多選題糾結5分鐘,最后可能還是錯,不如把時間留給能拿分的主觀題。
2. 主觀題:“寫了就有分”,別空著
主觀題就算不會,也別空著!比如財管的計算分析題,寫個公式就能拿1-2分;審計的簡答題,寫“不恰當,理由:違反了審計準則的規定”也可能拿0.5分。每年都有考生差1-2分合格,可能就是因為空了幾道題。
3. 審題:圈畫“關鍵條件”,避免“踩坑”
命題人很喜歡在題目里埋“坑”,比如會計的“不考慮所得稅”、稅法的“含稅價vs不含稅價”、財管的“名義利率vs實際利率”。讀題時用鉛筆圈出這些關鍵詞,避免粗心犯錯。
4. 機考:提前練“打字速度”和“公式輸入”
CPA是機考,主觀題需要打字。尤其是財管,公式輸入很慢(比如根號、分式),建議考前用“機考模擬系統”練幾次(中注協官網有免費模擬系統),熟悉公式輸入快捷鍵(比如“√”可以用“sqrt”輸入)。
CPA考試的題型雖然復雜,但只要搞懂“考什么、怎么考”,就能針對性復習。客觀題靠“基礎+刷題”,主觀題靠“理解+應用”,再避開那些常見的“坑”,60分其實沒那么難。
最后提醒:以上題型和分值基于2024年考試政策整理,2025年如有調整,請以中注協官方公布為準。備考時記得關注“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官網,及時獲取最新信息。
加油,備考路上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把題型搞透,下一步就是踏實復習——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數。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Certified_Public_Accountant/723380.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