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應該如何備考
備考注冊會計師(CPA),大概是很多財務人繞不開的一場“修行”。有人說它是“財會界的第一考”,6科專業階段+1科綜合階段,少則2-3年,多則5-6年,漫長到足以磨掉很多人的耐心。但每年依然有上百萬人擠破頭往里沖——畢竟,這本證書背后,是更廣闊的職業空間、更硬核的專業認可,甚至是轉行、跳槽時的“硬通貨”。
不過,CPA備考從來不是“死磕就能過”的事。我見過太多人,抱著“今年必須過6科”的雄心壯志開始,最后連教材都沒翻完;也見過在職寶媽每天擠2小時學習,兩年拿下專業階段。區別在哪?除了努力,更重要的是科學的規劃、高效的方法,以及扛得住壓力的心態。這篇文章,我會把自己和身邊人踩過的坑、總結的經驗揉進去,從“備考前準備”到“沖刺階段策略”,給你一套能直接上手的備考指南。
一、備考前:先搞懂這3件事,別急著翻書
很多人備考CPA的第一步是“買教材、聽網課”,但其實,真正該做的是“想清楚”。方向錯了,后面再努力都是白費。
1. 先問自己:“我為什么考CPA?”
這不是雞湯,而是備考的“底層動力”。CPA備考周期太長了,長到你會遇到無數次想放棄的瞬間:加班到10點回家還要看書、周末朋友聚會你在刷題、學到崩潰時懷疑“考這個到底值不值”……
如果你的理由是“別人都在考”“聽說含金量高”,大概率撐不過3個月。但如果是“想進四大/投行,這是敲門磚”“現在的工作遇到瓶頸,需要專業能力突破”“想轉行做財務,沒有證書沒底氣”,這些具體的目標,會在你撐不下去時拉你一把。
我認識一個姐姐,32歲從行政轉行做財務,零基礎備考CPA。她說每次學不下去,就想想“如果拿到證書,就能去應聘財務主管,不用再做打雜的工作”,硬是每天5點起床學2小時,晚上學到11點,兩年過了5科。目標越具體,動力越持久。
2. 科目搭配:別貪多,“穩過”比“多報”更重要
CPA專業階段有6科:會計、審計、稅法、經濟法、財管、戰略。每年都有人問“能不能一年報6科”,我的答案是:除非你是全職備考、每天能學8小時以上,且基礎極好(比如本身是會計專業碩士),否則別試。
普通人怎么搭配合適?看你的備考時間:
在職備考(每天3-4小時):建議1-3科。零基礎優先“會計+稅法”(會計是基礎,和稅法關聯度高,比如所得稅章節需要會計知識);有基礎可以“會計+審計+稅法”(但要確保每天能學4小時以上,審計偏理解,稅法偏記憶,搭配起來不會太枯燥)。
全職備考(每天6-8小時):可以3-4科。比如“會計+審計+財管+戰略”(會計審計是核心,財管偏計算,戰略偏記憶,難易搭配),或者“會計+稅法+經濟法+戰略”(偏文科組合,記憶內容多,計算少)。
二戰/有基礎:優先補上次沒過的科目,搭配1-2科新科目。比如上次會計58分,這次主攻會計,搭配經濟法(簡單,能增加信心)。
避坑提醒:別一開始就報“會計+審計+財管”——這三科被稱為“CPA三座大山”,會計難在理解,審計難在邏輯,財管難在計算,同時學很容易心態崩。我第一年就踩了這個坑,報了這三科,結果財管只看了3章就放棄了,最后只過了會計。
3. 資料別亂買:這3樣就夠了
備考CPA最容易犯的錯是“資料收集癖”:網課找了五六個老師的,教材買了官方的、機構的,題庫下了三四個APP,結果根本看不完,反而浪費時間。
其實核心資料就3樣:
官方教材:每年4月左右出版,一定要買最新版!CPA教材每年會根據政策調整(比如稅法的稅率、經濟法的法條),舊教材可能誤導你。不用通讀,重點看老師課上劃的章節,搭配網課做筆記。
網課:選1-2個老師跟到底,別換來換去。每個老師風格不同,比如會計的張敬富(幽默通俗,適合零基礎)、審計的劉圣妮(細致,考點講得透)、財管的鄭曉博(邏輯清晰,公式推導明白)。試聽2節課,選聽得懂、不犯困的老師就行。
真題:近5年的真題至少刷3遍!CPA考試“重者恒重”,很多考點每年換湯不換藥。別做模擬題,真題才是最好的復習資料。
二、備考中:效率翻倍的4個核心方法
解決了“方向”問題,接下來就是“怎么學”。CPA內容多、難度大,拼的不是“學習時長”,而是“學習效率”。
1. 時間管理:把碎片時間“焊”在計劃表上
很多人說“沒時間學”,但其實每天能擠出來的時間比你想的多。比如:
通勤時:用藍牙耳機聽網課(1.5倍速,重點章節聽2遍);
午休時:花30分鐘做20道選擇題(用手機題庫,比如“會計云課堂”“東奧會計在線”);
睡前1小時:復盤當天學的內容,畫思維導圖(不用太復雜,列關鍵詞就行,比如“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后續計量、處置步驟)。
給在職黨一個具體的時間表參考(每天3.5小時):
6:00-7:30:學新課(腦子最清醒,適合學難的內容,比如會計的合并報表、財管的現金流計算);
12:30-13:00:刷題(做上午學的章節練習題,及時鞏固);
20:00-22:00:復習+聽課(復習當天內容,聽老師的重點串講,做筆記)。
別追求“完美計劃”,比如某天加班到10點,就少學1小時,第二天補上。重要的是“每天都學一點”,而不是“學一天歇三天”。
2. 聽課技巧:別當“低頭族”,邊聽邊“動手”
很多人聽課像追劇,老師講得熱鬧,自己聽得開心,聽完啥也記不住。這是因為你只是“被動接收”,沒有“主動思考”。
正確的聽課方法是:
課前預習:花10分鐘看教材目錄和本節重點,知道老師要講什么,帶著問題聽;
課中做筆記:別抄老師的PPT!重點記“自己不懂的地方”“易混考點對比”“口訣”。比如稅法里“增值稅免稅項目”太多記不住,老師編了口訣“農民古書學避孕,盲人藥品來扶貧”(農民銷售自產農產品、古舊圖書、避孕藥品、盲人機構提供的育養服務、扶貧貨物捐贈),記口訣比記條文快10倍;
課后30分鐘復盤:合上書,試著用自己的話講一遍“這節課講了什么”,講不出來的地方就是沒聽懂,回頭重聽。
3. 刷題策略:真題至少刷3遍,錯題本是“救命稻草”
CPA考試是“無紙化機考”,6科都是選擇題+主觀題,尤其是會計、財管,主觀題占分高(50分左右),只聽課不做題,等于白學。
刷題分3步走:
第一遍(基礎階段):按章節刷題,每學完一章做對應的練習題,重點是“搞懂知識點”,錯了就翻書、看解析,把錯題標出來(用不同顏色的筆,紅色=完全不會,黃色=半懂半錯)。
第二遍(強化階段):刷真題套卷,掐時間做(比如會計3小時,審計2.5小時),模擬考試氛圍。這一遍重點是“總結考點”,比如會計的“收入確認”“金融工具”每年必考,把這些高頻考點整理到筆記本上。
第三遍(沖刺階段):只刷錯題+真題高頻考點。錯題至少做2遍,第一遍錯可能是知識點沒懂,第二遍錯可能是思路不對,第三遍基本就能掌握了。
我去年考稅法時,把近5年真題的“企業所得稅”主觀題都刷了3遍,總結出常考的扣除項目(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廣告費)和稅率,考試時遇到類似的題,直接套用思路,節省了很多時間。
4. 記憶法則:別死記硬背,用“邏輯+場景”記
CPA需要記憶的內容很多,比如經濟法的法條、戰略的模型、稅法的稅率。死記硬背不僅痛苦,還容易忘。試試這兩個方法:
邏輯記憶法:比如審計里的“風險評估程序”,包括“詢問、觀察、檢查、分析程序”,不用死記,想想“審計師去企業查賬,第一步肯定是問會計(詢問),然后看看現場(觀察),翻翻憑證(檢查),最后分析數據有沒有異常(分析程序)”,用邏輯串起來,記得更牢。
場景聯想法:比如財管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公式是“必要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β×(市場平均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可以聯想“你買股票,至少要拿到無風險收益率(比如國債利率),如果股票風險高(β大),就要多拿點風險補償,所以加上β乘以風險溢價”。
三、避開80%人會踩的5個坑
備考CPA,比“知道怎么學”更重要的是“知道別踩坑”。這些坑,我和身邊的朋友幾乎都踩過,希望你能避開。
1. “完美主義”坑:別等“準備好了”才開始
有人總說“等我辭職了全職備考”“等我買齊所有資料”“等我把基礎課聽完再刷題”,結果一等就是半年,最后時間不夠只能放棄。
CPA備考沒有“完美開始”,現在就行動。哪怕每天只學1小時,先把會計第一章“存貨”看完,也比空想強。
2. “只聽課不做題”坑:聽懂≠會做
這是最常見的坑!很多人覺得“老師講的我都懂了”,但一做題就錯。因為聽課是“輸入”,做題是“輸出”,中間隔著“理解+應用”。
記住:CPA是應試考試,會做題才是王道。哪怕課少聽一節,也要保證每天做30道題。
3. “忽視錯題”坑:錯題才是提分關鍵
有人刷題只看正確率,對的題不管,錯的題看一眼解析就過,結果下次遇到還是錯。其實錯題是“暴露你的薄弱點”,比如會計的“遞延所得稅”總錯,說明你對“暫時性差異”理解不透徹,必須回頭重學這部分。
4. “過度焦慮”坑:別和別人比進度
備考群里總有人說“我已經刷完3遍真題了”“我會計審計都聽完了”,看到這些很容易焦慮,懷疑自己進度太慢。
但每個人基礎、時間不一樣,有人每天學8小時,有人每天學2小時,沒有可比性。你只需要按自己的計劃走,今天比昨天多學一個知識點,就是進步。
5. “信息過載”坑:別天天刷“備考經驗”
每天刷小紅書、知乎的“CPA備考經驗”,今天看A說“會計要聽張老師”,明天看B說“審計要背劉老師的講義”,結果自己的節奏全被打亂。
經驗貼可以看,但最多看2-3篇,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后,就專注學習,少刷手機。
四、沖刺階段:最后30天,這樣做能多拿10分
考前30天是“黃金提分期”,這時候別再學新課了,重點是“復盤+模擬”。
1. 回歸真題,總結“高頻考點”
把近5年真題的主觀題再過一遍,總結每科的“必考章節”:比如會計的“收入”“金融工具”“合并報表”,稅法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審計的“風險評估”“控制測試”,這些章節占分60%以上,搞定它們,過線基本沒問題。
2. 模擬考試,適應機考節奏
用中注協的“機考模擬系統”(考前會開放),每天按考試時間做一套真題(比如會計早上8:30-11:30),熟悉輸入法、計算器操作,避免考試時因為“找不到計算器”“打字慢”浪費時間。
3. 調整作息,別熬夜突擊
考前一周別熬夜,保證每天睡7小時。有人覺得“考前熬夜多背點”,但CPA考試3小時,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熬夜只會讓你第二天腦子發懵,反而發揮失常。
備考CPA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凈沒有,只能一遍遍地洗。直到上考場的那一刻,燈亮了,你會發現:只要你認真洗過了每一個地方,那件衣服一定是潔白如新的。
最后想說:CPA很難,但沒有你想的那么難。每年都有零基礎、在職、寶媽通過考試,他們能做到,你也可以。別害怕開始,更別輕易放棄——當你拿到證書的那天,會感謝現在咬牙堅持的自己。
(注:文中涉及的考試政策、教材出版時間等,以中注協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Certified_Public_Accountant/716710.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