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會在備考時怎么調整狀態
備考注會的同學,大概都有過這樣的時刻:對著《會計》里的長期股權投資發呆半小時,明明每個字都認識,連在一起卻像看天書;熬夜刷完一套《稅法》真題,正確率剛過50%,合上書突然就不想學了;甚至有時候坐在書桌前,翻開教材的勇氣都沒有,心里只有一個念頭:“要不明年再考吧?”
說實話,注會備考就像一場長達6-8個月的馬拉松,拼的從來不是“每天學12小時”的爆發力,而是“狀態差時能拉自己一把”的續航力。今天就結合我帶過300+考生的經驗,聊聊怎么在崩潰邊緣調整狀態——沒有空泛的大道理,全是能立刻上手的具體方法,你可以邊看邊跟著做。
一、先處理情緒:允許自己“學不進去”,比硬撐更有用
我見過太多考生,狀態一差就陷入“焦慮循環”:學不進去覺得浪費時間更焦慮更學不進去。其實你要知道:備考時狀態有波動,就像跑步時會喘氣一樣正常,硬撐著逼自己坐在書桌前,反而會消耗更多心力。
1. 試試“1小時擺爛法”:給情緒一個出口
去年帶的學員小林,學到《財管》的期權估值時崩潰了三次,有次直接跟我說“不想考了”。我讓她試試“1小時擺爛法”:
設定1小時鬧鐘,在這1小時里,允許自己做任何和學習無關的事(刷短視頻、吃零食、甚至躺著發呆),但鬧鐘一響必須回到書桌前;
回到書桌后,先不碰難的內容,從教材里找一道最簡單的例題(比如會計里的“存貨計價”),花10分鐘做出來,再用紅筆給自己打個勾。
后來小林跟我說,這個方法讓她發現:“原來狀態差的時候,不用逼自己‘必須學多少’,先讓情緒落地,再用小成就感拉自己回來,反而更輕松。”
2. 寫“情緒清單”:把焦慮“倒”出來
如果你經常覺得心里堵得慌,拿張紙寫“情緒清單”比悶在心里好。格式不用復雜,就寫三列:
第一列:“我現在在焦慮什么?”(比如“《審計》背了3遍還是記不住”“別人都開始刷題了我還在看教材”);
第二列:“這些焦慮里,哪些是事實,哪些是我的想象?”(比如“別人進度快”可能是事實,但“我肯定考不過”就是想象);
第三列:“如果只解決一件事,現在能做什么?”(比如“記不住就每天只背3個審計準則,先做到‘眼熟’”)。
寫完你會發現,80%的焦慮都是“想象出來的災難”,剩下20%的問題,其實都有具體的解決辦法。
二、再優化方法:用“最小行動”打破拖延,比“完美計劃”更靠譜
很多人狀態差,不是不想學,而是被“學不完”的壓力嚇退了。比如計劃“今天學3章《經濟法》”,結果第一章就遇到5個難懂的法條,直接放棄。其實狀態不好時,別追求“學多少”,先追求“開始學”,用“最小行動”啟動自己。
1. “5分鐘啟動法”:把“大山”拆成“臺階”
我帶的考生里,有個叫阿哲的男生,以前總說“學《戰略》像看政治書,一看就困”。后來我讓他試試“5分鐘啟動法”:
每天坐到書桌前,先告訴自己:“就看5分鐘,看完不想學就走。”
這5分鐘只做一件事:打開教材,用熒光筆把每段的第一句話劃出來(比如《戰略》里“波特五力模型”的五個要點,先劃標題)。
結果呢?阿哲說:“劃完第一句,就忍不住想看看后面講了啥;看完一段,又想試試能不能用自己的話復述出來。不知不覺就看了半小時,比硬逼著自己‘必須學2小時’有效多了。”
2. “錯題本復盤三步法”:用“成就感”代替“挫敗感”
刷題錯得多,最容易打擊狀態。但你要知道:錯題不是“失敗”,是“考點路標”。與其盯著“正確率60%”焦慮,不如用“三步法”把錯題變成提分點:
第一步:標錯因(在錯題旁寫“知識點沒記牢”“審題漏了條件”還是“計算失誤”);
第二步:挖考點(翻教材找到這道題對應的章節,用紅筆在教材頁碼旁寫“2023真題考了這個點”);
第三步:做“迷你總結”(比如稅法里“增值稅視同銷售”總錯,就寫個小紙條貼在書桌前:“外購貨物用于集體福利不視同銷售;自產貨物用于集體福利視同銷售”)。
我去年有個學員,《稅法》從58分提到82分,就是靠這個方法:她把每道錯題都當成“幫自己找到薄弱點的朋友”,而不是“證明自己不行的敵人”。錯題本越厚,她反而越踏實——因為知道“這些坑我都踩過了,考試就不會再掉進去”。
三、最后搭“支撐系統”:別一個人硬扛,讓“反脆弱”接住你
注會備考是個孤獨的過程,但“孤獨”不代表“孤立”。很多人狀態崩,就是因為“所有壓力自己扛”,時間久了就容易垮。其實搭一個“反脆弱支撐系統”,能讓你在狀態差時,有人拉一把、有方法托住你。
1. 找“3人學習小組”:互相當“狀態監督員”
別找太多人,3個人剛好:一個進度快的(帶你往前跑),一個和你節奏差不多的(互相打氣),一個心態穩的(你崩的時候他能勸你)。每天不用聊太多,在群里發三句話就行:
早上:“今天目標:會計第10章例題+20道稅法選擇題”;
晚上:“完成情況:會計例題做完了,稅法選擇題錯了5道,明天復盤”;
遇到卡殼:“有沒有人記得財管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公式?我總把β系數和Rm搞混”。
我之前帶的一個小組,有個女生學到《審計》時想放棄,另外兩個人直接把自己的“崩潰日記”發給她——原來大家都有過“背到哭”的時刻,瞬間就不覺得孤單了。
2. 定“每周小獎勵”:給備考加點“甜”
長期備考就像苦行僧,偶爾也要給自己“喂顆糖”。每周日晚上,花5分鐘定一個“下周小獎勵”,比如:
這周《會計》能把“金融工具”章節例題全做對,獎勵自己看一部電影;
這周沒有熬夜(12點前睡),獎勵自己買一本想買的書;
哪怕這周狀態一般,但堅持每天學了2小時,也獎勵自己喝一杯奶茶。
記住:獎勵不是“浪費時間”,是給大腦“充電”。就像手機沒電了要充,你的狀態也需要用“小確幸”來續航。
其實說到底,注會備考調整狀態的核心,不是“永遠保持雞血”,而是“允許自己有低谷,但知道怎么爬起來”。你可能今天學不進去,明天刷題錯一堆,甚至偶爾想放棄——這些都沒關系。重要的是,當你情緒平復后,能想起“1小時擺爛法”讓自己落地,用“5分鐘啟動法”重新開始,知道學習小組里有人在等你打卡……
最后想說:備考注會很難,但你要相信,那個能在無數個崩潰的夜晚重新翻開教材的你,已經比昨天的自己更強大了。狀態會波動,但你的堅持,會把這些波動變成向上的曲線。加油,你走的每一步,都在靠近那張證書。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Certified_Public_Accountant/601488.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