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CPA
CPA考試到底能不能一次過?我的答案是:能,但你得用對方法。 作為一個曾經在職備考兩年,最終全科通過的“過來人”,我太清楚大家備考時的焦慮——教材厚得像磚頭,知識點繞得像迷宮,工作和學習永遠在搶時間。這篇文章會把我踩過的坑、總結的經驗全部分享出來,從科目搭配到學習方法,再到考前沖刺,保證你看完就能上手,少走至少一半彎路。
一、先搞清楚:CPA難在哪?為什么值得考?
很多人一開始就被“中國第一考”的名頭嚇退,其實CPA難的不是知識點本身,而是“信息差”和“持久戰”。
信息差體現在:官方教材寫得太晦澀,比如長期股權投資的“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響”,直接看定義能把人繞暈;還有每年教材變動的重點,比如2023年稅法新增的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這些如果沒人點撥,自己啃書效率極低。
持久戰更折磨人:專業階段6科要在5年內考完,每科平均需要200-300小時學習時間。我見過太多人學到一半放棄,不是因為笨,而是沒規劃好節奏,學著學著就失去信心了。
但為什么每年還有上百萬人擠破頭去考?因為它的“性價比”真的太高:應屆生有CPA能進四大、投行;在職人士考下來能跳槽漲薪,甚至轉行到金融、審計行業。我自己就是例子,考完后從普通會計崗跳到了企業財務分析,薪資直接翻倍。
二、備考第一步:科目搭配,別上來就“all in”
CPA六科就像六個性格迥異的“對手”,盲目全報等于同時和六個高手打架,必敗無疑。合理搭配科目,能讓你事半功倍。
1. 零基礎/在職考生:先易后難,2-3科/年
第一年:會計+稅法
會計是六科的“地基”,比如“收入準則”“金融工具”這些內容,其他科目都會用到。稅法和會計關聯度高(比如增值稅、所得稅的會計處理),而且記憶內容多,適合和偏理解的會計搭配。
我第一年就這么報的,會計花了300小時,稅法200小時,最后兩科都過了。
第二年:審計+經濟法
審計教材像“天書”,但其實是“紙老虎”,只要理解了“風險導向審計”的邏輯,很多知識點一通百通。經濟法純記憶,法條多但重點突出(比如公司法、證券法),可以放在審計之后學,當作“放松”。
第三年:財管+戰略
財管計算量大,需要大量刷題練手感(尤其是資本預算、企業價值評估);戰略最簡單,背框架+結合案例分析就行,兩科搭配壓力小。
2. 全職備考/學霸:3-4科/年,主攻“黃金組合”
會計+審計+稅法:這三科是事務所最看重的,關聯度極高(比如審計要用到會計知識,稅法涉及企業所得稅的審計調整)。
財管+戰略+經濟法:財管和戰略都是“公司治理”相關,經濟法可以調節難度。
重點提示:千萬別相信“一年過六科”的毒雞湯!除非你是全職備考+智商超群+每天學習10小時,否則普通人這么干只會身心俱疲,最后一科都過不了。
三、資料不用多,這3樣就夠了(親測有效)
備考CPA最忌諱買一堆資料,結果哪本都沒看完。我當年踩過的坑:買了官方教材、某機構的講義、5本習題冊,最后發現真正有用的只有3樣:
1. 網課:選對老師比機構重要
會計:張敬富(講得細,例子多,零基礎友好);郭建華(適合有基礎的,考點抓得準)
審計:劉圣妮(口訣多,幫你記考點);金鑫松(邏輯清晰,適合理解型學習)
稅法:葉青(稅法一姐,條理清楚);王穎(例子接地氣,容易懂)
建議先試聽2節課,選一個你能聽下去的老師,比名氣重要。
2. 輕一/應試指南(教輔書):代替教材,直接劃重點
官方教材太厚,很多內容不考。教輔書會把考點提煉出來,還配例題和真題,效率高10倍。我當年會計教材一頁沒看,全靠輕一,照樣過。
3. 歷年真題:至少刷近5年的,刷3遍以上
CPA考試“重者恒重”,比如會計的合并報表、審計的風險評估、稅法的增值稅,每年都考。真題刷透了,你會發現80%的考點都在重復。
刷題技巧:第一遍按章節刷,第二遍按套卷刷,第三遍只刷錯題。
四、學習方法:別死磕教材,用“輸出法”記知識點
很多人學習就是“看網課-劃書-感動自己”,但合上書啥也記不住。我用的“輸出法”,親測記憶效率提升50%:
1. 聽課時:邊聽邊“說”,把知識點講給自己聽
比如學“金融資產分類”,別光劃書,合上書后試著說:“金融資產分三類,攤余成本、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區別在于……” 說不明白的地方,立刻倒回去重聽。
2. 記筆記:用“思維導圖”代替抄書
比如審計的“內部控制五要素”,別抄定義,畫個思維導圖,寫上“控制環境、風險評估過程、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對控制的監督”,每個要素下面寫1-2個關鍵詞(如控制環境包括“治理層參與程度”“企業文化”)。這樣既清晰又好記。
3. 刷題后:寫“錯題反思”,別只抄答案
錯題本不是抄題本!比如財管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算錯了,要寫:“錯誤原因:貝塔系數取值搞錯了,題目給的是‘市場組合的貝塔系數’,我當成了‘股票的貝塔系數’。下次注意審題時圈出關鍵詞。”
五、分科學習技巧:每科都有“得分密碼”
1. 會計:抓“大題考點”,放棄偏題怪題
會計大題每年就考那幾個:合并報表(18分)、收入(10分)、金融工具(10分)、租賃(8分)。這幾塊啃透了,及格沒問題。像“政府會計”這種考分少又難的,考前背背重點就行,別死磕。
2. 審計:把自己當成“偵探”,理解“為什么這么做”
審計不是背條文,而是理解“審計程序的目的”。比如“函證應收賬款”,目的是“驗證應收賬款的真實性”,所以要直接發函給客戶,不能讓被審計單位經手。理解了目的,程序就記住了。
3. 稅法:“碎知識點”每天記一點,別堆到最后
稅法小考點多(比如增值稅的免稅項目、個稅的專項附加扣除),建議準備一個“口袋筆記”,每天早上花10分鐘記3-5個,積少成多。我當年就是這么記的,增值稅稅率表到現在都沒忘。
4. 財管:刷題!刷題!刷題!
財管公式多(比如MM理論、期權定價模型),光背公式沒用,必須刷題練手感。建議用Excel做題,熟悉快捷鍵(比如Alt+=求和),考試時能省時間。
5. 經濟法/戰略:考前1個月集中背,用“關鍵詞法”
經濟法的法條不用全背,記關鍵詞就行。比如“公司合并決議”,記住“有限責任公司全體股東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考試時用自己的話組織一下就行。戰略背“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這些框架,結合案例套就行。
六、考前1個月:做好這3件事,提分20+
1. 模擬考試:用機考系統,嚴格計時
很多人平時做題都挺好,一到考場就慌,因為不熟悉機考系統。考前一定要用中注協的模擬系統(官網有),按考試時間做套卷,訓練速度和心態。我第一次模考財管,差點沒做完,后來針對性練了計算速度,考試時提前20分鐘就答完了。
2. 回歸教材+錯題本:別再做新題
考前做新題只會增加焦慮,重點看教材的“新增考點”(每年考綱變化的地方必出題)和錯題本。我考前把錯題本過了3遍,考試時至少遇到5道“原題”。
3. 調整作息:別熬夜,保持狀態
考前一周別熬夜刷題了,每天保證7小時睡眠。我當時每天晚上11點睡,早上6點起,上午學會計/審計,下午學稅法/財管,晚上看經濟法/戰略,和考試時間同步,讓大腦在對應時段保持興奮。
七、最后想說:CPA考的不是智商,是堅持
我見過太多比我聰明的人,但他們要么中途放棄,要么三天打魚兩天曬網。CPA就像一場馬拉松,你不需要跑得最快,但只要每天跑一點,總能到終點。
記住:沒有所謂的“笨鳥”,只有不肯開始飛的鳥。現在就拿起教材,選好科目,制定計劃,一步一步來。等你拿到證書的那天,會感謝現在拼命的自己。
(注:文中涉及的考試政策、教材變動等內容,以中注協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Certified_Public_Accountant/486816.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