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師考試答題技巧,看完這份攻略考試有底了
最近總收到考生私信:“老師,稅務師考試時間夠嗎?多選題總怕多選不敢選怎么辦?綜合題一看就頭大怎么破?”其實每年考前,這些問題都會集中爆發——畢竟稅務師5科里,光《稅法一》《稅法二》就有80道題,《涉稅服務實務》還要寫主觀題,3個小時確實不算寬裕。
今天這篇攻略,我結合自己當年備考3科一次過的經驗,以及近5年帶過2000+考生的實戰總結,從時間分配、題型拆解、避坑指南到考前狀態調整,給你一套能直接上手的答題“方法論”。不用死記硬背,看完照著練,至少多拿10分不是問題。
一、時間管理:3科通用的“搶分時刻表”
先潑個冷水:稅務師考試“做不完題”是常態,但“合理放棄”能讓你把該拿的分都拿到。不同科目題型不同,時間分配必須“精準到分鐘”,不然很容易前松后緊。
1. 稅法一/稅法二:40道單選是“保分關鍵”
這兩科題型一樣:40道單選(40分)、20道多選(40分)、2道計算(16分)、2道綜合(24分),總分140分,90分合格。
時間分配表(以180分鐘為例):
單選題:40分鐘(每題1分鐘,最多不超過1.2分鐘)
多選題:30分鐘(每題1.5分鐘,別糾結)
計算題:20分鐘/科(2道題,每道10分鐘,先易后難)
綜合題:60分鐘/科(2道題,每道30分鐘,留足時間讀資料)
檢查+填答題卡:30分鐘(最后留,別等到最后10分鐘慌慌張張)
實操技巧:單選題是“送分題”,遇到一眼會的直接選,不確定的先標記(比如用鉛筆在題號旁畫圈),千萬別糾結。我去年帶的一個考生,就因為在一道“消費稅納稅環節”的單選題上糾結了5分鐘,導致最后1道綜合題只做了一半,虧大了!
2. 涉稅服務實務:主觀題“踩點給分”,別寫廢話
這科是“老大難”:20道單選(20分)、10道多選(20分)、5道簡答題(40分)、1道綜合題(20分),主觀題占60分,很多人栽在“寫太多”或“寫不到點上”。
時間分配表:
客觀題(單選+多選):40分鐘(和稅法一/二節奏差不多)
簡答題:60分鐘(5道題,每道12分鐘,問啥答啥,別展開)
綜合題:40分鐘(1道題,先看問題再讀資料,帶著問題找線索)
檢查+填答題卡:40分鐘(主觀題答題卡空間有限,提前規劃好答題區域)
舉個例子:簡答題問“企業支付的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稅前扣除有哪些限制?”直接答“保險企業:當年全部保費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額的18%;其他企業:合同確認收入金額的5%”,別扯“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XX條”,閱卷老師只看關鍵詞,寫多了反而浪費時間。
二、各題型“踩分密碼”:從單選到綜合,每道題都有“套路”
1. 單選題:“排除法+關鍵詞定位”,正確率提升30%
單選題4選1,哪怕不會也有25%正確率,用對方法能到80%以上。
核心步驟:
先讀題干,圈出“關鍵詞”(比如“不正確的是”“不適用的是”“錯誤的是”,每年都有人因為沒看到“不”字丟分?。?
排除明顯錯誤選項(比如選項里有“所有”“一律”“均”這種絕對詞,大概率錯,除非教材原文明確寫了)
剩下2個不確定的,聯想“考點關聯”(比如考“增值稅免稅項目”,記不住具體的,就想“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產品”“古舊圖書”這些高頻考點,排除陌生選項)
真題舉例(2023年稅法二):
問:“下列所得中,不屬于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的是( )”
選項:A.工資薪金 B.勞務報酬 C.財產租賃 D.稿酬
關鍵詞是“不屬于”,綜合所得包括“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直接排除A、B、D,選C。
2. 多選題:“保守策略”比“貪心”更重要
多選題5選2-4個正確答案,多選、錯選不得分,少選每個正確選項得0.5分。記住:不確定的不選,寧愿少拿分,也別丟分!
3個避坑技巧:
選項里有“可能”“一般”“通常”這種模糊詞,優先保留(大概率對);有“必須”“應當”“一律”這種絕對詞,先打問號(除非教材明確寫了)
選項內容和題干無關的,直接排除(比如題干問“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選項說“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明顯不相關)
拿不準的選項,問自己“教材里有沒有明確寫?”(比如“環境保護稅的征稅范圍包括噪聲”,教材寫了“工業噪聲”,如果選項沒說“工業”,就不選)
血淚教訓:我當年考稅法二,一道多選題有3個確定對的選項,第四個有點模糊,但覺得“萬一對呢”就選了,結果那第四個是錯的,3分全丟!如果只選3個,至少能得1.5分。
3. 計算題/綜合題:“先看問題再讀題”,別當“復讀機”
計算題和綜合題題干長、數據多,很多人從頭讀到尾,結果看完問題又忘了數據在哪,白白浪費時間。
正確流程:
先掃一眼問題(比如“計算該企業2023年應繳納的增值稅”“計算李某2023年綜合所得應納稅額”),明確“求什么”
帶著問題讀資料,圈出關鍵數據(比如收入、成本、費用、稅率,用鉛筆在資料旁標上“收入100萬”“稅率13%”)
按步驟寫計算過程(尤其是涉稅服務實務的主觀題,步驟對了即使結果錯了,也能拿步驟分?。?
舉個例子(綜合題片段):
資料:某企業2023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銷項稅額650萬元,進項稅額400萬元,其中用于職工福利的進項稅額20萬元(不得抵扣)。
問題:計算該企業2023年應納增值稅額。
直接定位“銷項稅額650萬,進項稅額400萬,進項轉出20萬”,公式:應納稅額=銷項-(進項-進項轉出)=650-(400-20)=270萬,步驟寫清楚,哪怕數字算錯,公式對了也有分。
三、90%考生踩過的5個坑,現在避開還來得及
1. 糾結難題,浪費時間
遇到3分鐘沒思路的題,立刻跳過!稅務師考試不是“考滿分”,是“及格”,把會的題都做對,就穩了。我去年有個學員,在一道“土地增值稅清算”的計算題上卡了20分鐘,最后后面3道簡單題沒時間做,直接丟了15分,太可惜了。
2. 答題卡填錯位置
每年都有考生把單選題填到多選題區域,或者題號填串行!建議做一部分填一部分(比如做完單選題就填,做完多選題再填),填的時候邊填邊核對題號,別等到最后一起填,手忙腳亂容易錯。
3. 忽略題干“反向提問”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只差兩個字,但答案完全相反!讀題干時,把“不正確”“不屬于”“錯誤”這些詞圈出來,時刻提醒自己。
4. 計算題省略步驟
尤其是涉稅服務實務的主觀題,別直接寫結果!比如問“計算應納稅額”,要寫出“應納稅所得額=收入-成本-費用=XXX”“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XXX”,步驟分能占50%以上,寫清楚了即使結果算錯,也能拿一半分。
5. 綜合題漏看資料細節
綜合題資料里藏著“坑”,比如“已知該企業適用2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不考慮其他因素”,如果沒看到“不考慮其他因素”,自己加了免稅收入,結果就錯了。讀資料時,把“已知”“不考慮”“除外”這些詞標出來,別自己腦補條件。
四、考前3天“狀態激活”指南:別再刷題,做好這3件事
最后3天,刷題意義不大,重點是“調整狀態+鞏固高頻考點”,讓大腦在考試時處于最佳狀態。
1. 復盤錯題本,只看“高頻錯點”
把近3年真題的錯題翻出來,只看“反復錯的考點”(比如增值稅視同銷售、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限額、個稅綜合所得計算),這些考點大概率會再考,記住正確思路比做新題有用。
2. 模擬實戰,適應考試節奏
每天按考試時間做一套真題(比如稅法一早上9點-11點),用答題卡實戰演練,感受“3小時不喝水、不上廁所”的節奏,避免考試時因為“坐不住”影響發揮。
3. 調整作息,別熬夜突擊
考前1天別熬夜背知識點,保證7小時睡眠。我當年考前一晚10點就睡了,早上起來腦子很清醒,反而比熬夜背的同學發揮好——稅務師考的是“理解+應用”,不是“死記硬背”,狀態好比多背2個考點有用。
其實稅務師考試不難,難的是“會答題”——把時間花在刀刃上,把能拿的分都拿到,你就贏了。最后提醒:考試政策可能會有調整,具體題型、分值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現在距離考試還有時間,把這些技巧練熟,上考場時你會發現:原來答題可以這么順。加油,等你拿證的好消息!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Accounting_titles/743516.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