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會計主要考什么內容
如果你正打算考初級會計,心里肯定嘀咕過:這考試到底考啥?難不難?我零基礎能學會嗎?作為帶過300+學員的“過來人”,今天就用大白話給你說清楚——初級會計其實是“門檻級”考試,但想一次過,得先搞懂它到底“考什么”“怎么考”。這篇文章會從考試科目、核心考點、題型分值到備考避坑,全給你扒透,看完直接能上手規劃復習。
一、考試科目:兩科“兄弟”,一個偏“動手”一個偏“記背”
初級會計考試就考兩科,《初級會計實務》 和 《經濟法基礎》,必須一次過兩科才算合格(單科合格成績不保留)。這兩科就像一對“兄弟”,性格完全不同:
《初級會計實務》:偏“理科”,得會“算賬”
這科說白了就是教你“怎么做會計分錄”“怎么算成本利潤”,比如企業買了批原材料怎么記賬?賣了產品賺了多少錢怎么算?里面全是“真刀真槍”的實務操作,理解比死記硬背重要100倍。
舉個例子:公司用銀行存款買了10臺電腦,每臺5000元,作為辦公設備。這時候你得知道,“銀行存款”減少了,“固定資產”增加了,分錄要寫成:
借:固定資產 50000
貸:銀行存款 50000
(別覺得簡單,后面學“存貨”“收入”時,分錄能繞到你頭暈!)
《經濟法基礎》:偏“文科”,得會“記規則”
這科全是“法條”和“稅務知識”,比如增值稅怎么算?工資里哪些錢不用交稅?簽勞動合同要注意啥?細節多到爆炸,記錯一個數字可能就丟分。
比如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是5000元/月,超過部分要按比例交稅,但“三險一金”可以扣除——這些數字和規則,記錯了做題肯定錯。不過別怕,很多考點和咱們生活相關,比如“加班費怎么算”“發票能不能抵扣”,結合生活案例記會輕松很多。
二、核心考點拆解:這些章節每年“出鏡率”最高,占分超70%!
別被兩本書的厚度嚇到,初級會計考點有“輕重”,抓住高頻章節,復習效率能翻倍。我整理了近3年考情,這幾章必須重點啃:
《初級會計實務》:3大“頂流”章節,學會穩拿50分+
1. 第三章《流動資產》(占分15%-20%)
流動資產就是“能很快變成錢”的資產,比如現金、存貨、應收賬款。這章是分錄“重災區”,尤其是“存貨”的計價方法(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和“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賬務處理,幾乎年年考不定項大題。
舉個真題考點:某公司月初庫存商品100件,單價10元;本月購入200件,單價12元;本月賣出150件。用“先進先出法”算發出成本是多少?
(答案:100×10 + 50×12 = 1600元——這種題必須練到“不假思索”)
2. 第五章《收入、費用和利潤》(占分20%-25%)
“收入”是企業的“生命線”,這章講的就是“賣東西怎么確認收入”“費用怎么扣”“利潤怎么算”。新收入準則下,“控制權轉移”的判斷(比如發貨了算不算收入?客戶簽收了才算!)是重點,經常結合“合同資產”“合同負債”考大題,零基礎一開始可能覺得繞,多看例題就懂了。
3. 第二章《會計基礎》(占分10%-15%)
這章是“會計入門第一課”,比如會計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會計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記賬規則(“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看似基礎,但所有分錄的“根”都在這,學不懂后面寸步難行。
《經濟法基礎》:3大“得分王”章節,記住就能撿分
1. 第四章《稅法概述及貨物和勞務稅法律制度》(占分25%-30%)
增值稅、消費稅全在這章,計算量大,考點細。比如增值稅的“進項稅額抵扣”(哪些發票能抵?抵扣多少?)、“視同銷售”(把自產產品發給員工算不算銷售?算!),每年都是不定項大題的“常駐嘉賓”。
避坑提醒:增值稅稅率別記混!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是13%,提供交通運輸服務是9%,小規模納稅人通常是3%(今年有沒有調整?一定要看最新教材,每年稅率可能微調!)。
2. 第五章《所得稅法律制度》(占分15%-20%)
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是重點,尤其是企業所得稅的“稅前扣除項目”(工資能全扣,福利費只能扣工資總額的14%,超過部分不能扣),記不住比例就會算錯應納稅額。個人所得稅的“綜合所得”(工資、勞務報酬等)計算,和咱們打工人息息相關,必須掌握。
3. 第八章《勞動合同與社會保險法律制度》(占分10%-15%)
這章考的全是“職場常識”,比如試用期多久(勞動合同3年以上,試用期最多6個月)、加班費怎么算(周末加班2倍工資,法定假日3倍)、社保怎么交(單位和個人的繳費比例)。考點不難,但細節多,容易混淆,比如“經濟補償金”和“賠償金”的區別,得對比著記。
三、題型分值:知道“怎么考”,才能更高效“得分”
初級會計全是客觀題,沒有主觀題(不用寫作文,放心!),但題型不同,得分技巧也不同:
題型 | 《初級會計實務》 | 《經濟法基礎》 | 答題技巧 |
---|---|---|---|
單選題 | 20題,每題2分,共40分 | 23題,每題2分,共46分 | 直選法為主,不確定的用排除法 |
多選題 | 10題,每題2分,共20分 | 10題,每題2分,共20分 | 多選、少選、錯選都不得分,謹慎! |
判斷題 | 10題,每題1分,共10分 | 10題,每題1分,共10分 | 答錯倒扣分(扣0.5分/題),不會就空 |
不定項選擇題 | 15題,每題2分,共30分 | 12題,每題2分,共24分 | 少選得相應分值(選對1個得0.5分),優先選確定的 |
劃重點:判斷題“倒扣分”,不確定的千萬別蒙!不定項選擇題是“大題拆成小題”,比如給一段企業業務,后面跟3個小題,考的都是前面說的核心章節(比如收入+資產結合考),一定要仔細讀題干,別漏掉關鍵信息(比如“不考慮增值稅”這種提示)。
四、備考最容易踩的3個坑(附避坑指南)
帶過這么多學員,發現大家總在這幾個地方“栽跟頭”,提前避開,能少走半年彎路:
坑1:“只看課不做題”,以為聽懂就是會了
很多人抱著網課看,覺得老師講的都懂,但一做題就錯——因為“聽懂”和“會做”是兩碼事!會計分錄、稅法計算,必須自己動手寫、動手算,不然考場上看到題目還是“眼熟手生”。
避坑指南:每學完一節,立刻做課后習題;學完一章,做章節真題。做題時別翻書,做完再對照答案改,錯的題標紅,第二天再做一遍。
坑2:“死記硬背法條”,不去理解邏輯
經濟法法條多,有人就埋頭背,但背了又忘,忘了又背,效率極低。其實很多法條背后有“邏輯”,比如“為什么增值稅要區分進項和銷項?”“因為國家要收的是‘增值部分’的稅”,理解了邏輯,記起來事半功倍。
避坑指南:用“口訣”“案例”輔助記。比如記企業所得稅“職工福利費扣除比例14%”,可以聯想“公司100個員工,最多能給14個人發全額福利”;記勞動合同“試用期工資不得低于80%”,就想“老板不能太坑,試用期也得給八成工資”。
坑3:“忽視新增/變化內容”,拿舊教材復習
初級會計教材每年都會微調,比如稅法稅率、會計準則變化,而新增內容往往是當年重點!比如2024年《初級會計實務》新增了“碳排放權交易”的內容,當年考試就考了多選題。
避坑指南:一定要用最新教材(每年12月左右出版),或者聽老師講“新舊教材對比”,把變化部分標出來,重點復習。
五、3步備考法:零基礎也能穩過線(親測有效)
初級會計及格線是60分(滿分100分),不用追求滿分,抓住核心考點,用對方法就能過。分享一個我帶零基礎學員用過的“3步備考法”,按這個節奏走,3個月足夠:
第一步:基礎階段(1-2個月):“地毯式”過教材,搭框架
用官方教材或輕一,跟著網課過一遍知識點(推薦聽基礎班,別直接跳強化班)。重點是理解概念,梳理框架,比如《初級會計實務》每章畫思維導圖(資產包括哪些?流動資產有哪些?非流動資產有哪些?),《經濟法基礎》把相似考點對比記(比如增值稅和消費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每天2小時:1小時看課,1小時做課后題+整理筆記。
第二步:強化階段(1個月):“刷題+錯題”,抓重點
刷歷年真題(近3年的就夠),尤其是不定項大題,反復做。錯題一定要整理到本子上,標注錯誤原因(是知識點沒懂?還是粗心?),每周花2小時復盤錯題。這時候你會發現,常錯的題其實就集中在那幾個考點(比如實務的收入分錄、經濟法的增值稅計算),針對性突破。
小技巧:用“真題套卷”模擬考試,掐時間做(實務2小時,經濟法1.5小時),提前適應考試節奏。
第三步:沖刺階段(2周):“回歸教材+模擬卷”,查漏補缺
最后兩周別再做難題怪題,回歸教材,把重點章節(前面說的3大頂流章節)再過一遍,看錯題本。每天做1套模擬卷(東奧、中華的都可以),保持做題手感。這時候心態最重要,告訴自己“60分就夠,別慌”。
初級會計不難,但“輕敵”是大忌——每年都有學員覺得“簡單”,考前突擊一周,結果差幾分沒過。其實它就像一場“馬拉松”,不用跑多快,但要穩扎穩打,把該拿的分拿到手。記住:你不需要考100分,只需要比59分多1分。
以上考試內容基于2024年考試大綱整理,2025年若有調整,請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Accounting_titles/722959.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