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賬憑證的編制的種類
摘要
記賬憑證是會計核算的“基石”,每一張憑證都關系著賬目是否清晰、報稅是否準確。但很多會計新手(甚至老會計)都會在“該用哪種憑證”上犯迷糊:收到貨款填收款憑證還是轉賬憑證?付房租用付款憑證時貸方科目總寫錯?別急,今天這篇文章就把記賬憑證的種類掰開揉碎講清楚——從最常用的“收/付/轉憑證”,到單式/復式憑證的區別,再到通用憑證和機制憑證的實操技巧,每種類型都配具體案例和編制步驟,幫你徹底告別“憑證選擇困難癥”,讓做賬效率翻倍。
一、先搞懂:為什么要區分記賬憑證的種類?
說實話,剛接觸會計工作時,我也曾覺得“記賬憑證不都長那樣嗎?隨便填一張能記清楚不就行了?”后來跟著老會計做了幾個月才發現,憑證種類搞錯,后續麻煩能“堆成山”:比如把轉賬業務錯填成收款憑證,會導致現金/銀行存款日記賬虛增;付款憑證漏記貸方科目,月底對賬時銀行余額怎么都對不上……
其實,區分憑證種類的核心目的就兩個:
1. 讓賬目更“有條理”:不同業務用不同憑證,查賬時能快速定位(比如想找所有收款記錄,直接翻收款憑證就行);
2. 降低出錯率:每種憑證有固定的科目方向(比如收款憑證借方必是“庫存現金”或“銀行存款”),相當于給新手“搭了個框架”,不容易填錯。
所以,不管你是剛入行的會計小白,還是自己管賬的老板,搞懂憑證種類都是“必修課”。
二、按用途分:最常用的“收/付/轉”三類憑證(附編制示例)
這是實務中用得最多的分類方式,90%的中小企業手工賬都會用這種。簡單說,就是看業務是否涉及“現金”或“銀行存款”,來決定用哪種憑證。
(1)收款憑證:“錢進來”時用它
定義:專門記錄“現金”或“銀行存款”增加的業務(比如收到貨款、借款、租金等)。
核心特征:憑證左上角“借方科目”固定填“庫存現金”或“銀行存款”,貸方科目根據業務內容填(比如“主營業務收入”“應收賬款”等)。
編制步驟(以銀行收款為例):
1. 填日期:業務發生當天(比如2023年10月15日);
2. 編憑證號:按“收字第X號”排序(比如本月第3筆收款,就是“收字第3號”);
3. 寫摘要:簡明扼要描述業務(比如“收到甲公司貨款”);
4. 填科目和金額:借方“銀行存款”,貸方“應收賬款——甲公司”,金額寫全(比如12000元);
5. 附原始憑證:銀行回單、銷售發票等(記得數清楚張數填上去);
6. 簽名:制單、審核、出納、記賬人都要簽字(別漏了!)。
舉個例子:
10月15日,公司收到甲公司通過銀行轉賬支付的上月貨款12000元,原始憑證有銀行進賬單1張、銷售發票復印件1張。
收款憑證填寫如下:
日期:2023年10月15日
憑證號:收字第3號
摘要:收到甲公司貨款
借方科目:銀行存款 12000元
貸方科目:應收賬款——甲公司 12000元
附件:2張
(2)付款憑證:“錢出去”時用它
定義:專門記錄“現金”或“銀行存款”減少的業務(比如付工資、交水電費、采購付款等)。
核心特征:憑證左上角“貸方科目”固定填“庫存現金”或“銀行存款”,借方科目根據業務內容填(比如“管理費用”“原材料”等)。
注意!這個坑90%的人踩過:
涉及“現金和銀行存款互轉”的業務(比如從銀行取現、現金存銀行),只編付款憑證,不編收款憑證!
比如從銀行取現5000元,只編“銀行存款付款憑證”(貸方“銀行存款”,借方“庫存現金”),避免重復記賬。
編制示例:
10月20日,用現金支付辦公室水電費800元,原始憑證有水電費發票1張。
付款憑證填寫如下:
日期:2023年10月20日
憑證號:付字第8號
摘要:支付10月水電費
貸方科目:庫存現金 800元
借方科目:管理費用——水電費 800元
附件:1張
(3)轉賬憑證:不涉及“錢”的業務用它
定義:記錄不涉及現金和銀行存款收付的業務(比如計提折舊、結轉成本、攤銷費用、賒銷商品等)。
特點:沒有固定的借方或貸方科目,需要根據業務性質分析“誰借誰貸”,新手容易在這里“卡殼”。
編制步驟:和收/付款憑證類似,但左上角沒有固定科目,直接在“會計科目”欄填借貸雙方科目。
舉個例子:
10月31日,計提本月管理部門固定資產折舊3000元(假設固定資產是電腦,折舊計入管理費用)。
轉賬憑證填寫如下:
日期:2023年10月31日
憑證號:轉字第15號
摘要:計提10月管理部門折舊
借方科目:管理費用——折舊費 3000元
貸方科目:累計折舊 3000元
附件:折舊計算表1張
三、按填列方式分:單式憑證和復式憑證,該選哪種?
除了按用途,還可以按“填列方式”分——簡單說,就是一張憑證上只填一個科目(單式),還是填所有科目(復式)。
(1)復式憑證:一張憑證記全“借貸雙方”(推薦新手用)
定義:一張憑證上同時填列經濟業務所涉及的全部會計科目(借方和貸方),前面講的“收/付/轉憑證”都屬于復式憑證。
優點:能直觀看到業務全貌(比如“銀行存款增加,應收賬款減少”),查賬方便,適合大多數企業。
缺點:如果業務涉及多個科目(比如采購材料,同時付運費、稅費),一張憑證可能寫不下,需要“分數編號”(比如轉字第5 1/2號、5 2/2號)。
(2)單式憑證:一個科目一張憑證(現在很少用了)
定義:把一項業務的借方和貸方科目分開,每張憑證只填一個科目(比如借方科目填一張“借項憑證”,貸方科目填一張“貸項憑證”)。
舉個例子:用銀行存款支付貨款5000元(借:應付賬款 5000,貸:銀行存款 5000),需要編兩張單式憑證:
借項憑證:借方“應付賬款”5000元
貸項憑證:貸方“銀行存款”5000元
優點:便于分工記賬(比如一個會計管借方科目,一個管貸方科目),適合業務量大、分工細的大型企業。
缺點:一張憑證只反映部分業務,容易遺漏,而且憑證數量多,整理麻煩——現在手工賬基本不用了,了解即可。
四、按格式分:通用憑證和專用憑證,小公司選哪種更省事?
有些公司覺得“收/付/轉憑證”分類太麻煩,會用“通用憑證”;業務復雜的公司則更傾向“專用憑證”,具體怎么選?
(1)專用憑證:分類明確,適合業務多的企業
就是前面講的“收款憑證、付款憑證、轉賬憑證”,三種憑證格式不同(比如收款憑證借方固定,付款憑證貸方固定),一眼就能區分業務類型。
適合場景:每月業務量超過50筆的企業,或者有專職出納和會計分工的公司(出納管收付款憑證,會計管轉賬憑證)。
(2)通用憑證:一張憑證記所有業務,適合小公司
定義:不分收/付/轉,所有業務都用一種格式的憑證(長得像轉賬憑證,沒有固定的借方或貸方科目欄)。
優點:不用糾結“該用哪種憑證”,新手上手快,適合業務少的小微企業(比如每月就10幾筆業務)。
缺點:查賬時需要一張張翻,不如專用憑證直觀——如果業務慢慢變多,建議換成專用憑證。
舉個例子:小商店老板每月就幾筆收支,用通用憑證時,收到貨款就直接填“借:庫存現金,貸:主營業務收入”,付房租就填“借:管理費用,貸:庫存現金”,簡單粗暴。
五、電算化時代:“機制憑證”要不要學?
現在大部分公司都用財務軟件(比如用友、金蝶),記賬憑證基本是“機制憑證”(軟件自動生成),但你還是得知道它的“脾氣”。
機制憑證的特點:
1. 自動生成,但需要人工核對:比如收到發票時,在軟件里錄入發票信息,系統會自動生成“借:原材料,貸:應付賬款”的憑證,但你得核對金額、稅率有沒有錯(系統偶爾會抽風,比如把“13%稅率”識別成“9%”)。
2. 格式固定,種類簡化:軟件里一般只有“記賬憑證”一種格式(類似通用憑證),不用手動分收/付/轉,但會在憑證上標注“現金/銀行/轉賬”類型(方便篩選)。
3. 注意“反結賬”風險:機制憑證刪除或修改需要權限,如果已經結賬后發現憑證錯了,得“反結賬-反記賬-反審核”才能改,步驟比手工賬麻煩,所以錄入時盡量仔細。
六、新手常見問題:分不清憑證種類?3個小技巧幫你快速判斷
最后,總結幾個“懶人判斷法”,幫你3秒確定用哪種憑證:
技巧1:看“現金/銀行存款”是否變動
現金/銀行存款增加 收款憑證
現金/銀行存款減少 付款憑證
現金/銀行存款不變 轉賬憑證
技巧2:記不住分類?先寫分錄再判斷
比如業務是“銷售商品未收款”,分錄是“借:應收賬款,貸:主營業務收入”,沒有現金/銀行存款,直接用轉賬憑證。
技巧3:小公司直接用“通用憑證”過渡
如果實在搞不懂分類,剛開始可以用通用憑證,等熟悉業務后再嘗試分收/付/轉——會計學習是循序漸進的,別給自己太大壓力。
記賬憑證的種類雖然多,但核心邏輯很簡單:根據業務特點選憑證,讓賬目清晰、查賬方便。剛開始可能會記錯、填錯,但多練幾次就會發現:原來“收/付/轉”就像會計的“三原色”,組合起來就能畫出清晰的賬目“圖畫”。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少走彎路,做賬越來越順手~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Accounting_titles/36725.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