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產品如何開票
摘要
進口產品開票和咱們平時買國內商品開票不一樣,涉及跨境流程、海關監管和稅務規則,很多人第一次接觸時總被“報關單”“形式發票”“綜合稅”這些詞搞暈。其實只要搞懂進口方式(一般貿易、跨境電商、個人直郵)、準備好關鍵資料(報關單、合同、提單等),再分清企業和個人的開票需求,就能避開90%的坑。這篇文章會手把手教你:不同進口場景怎么開票、必備資料有哪些、開票時哪些信息絕對不能錯,以及遇到發票丟了、開錯了怎么補救,看完就能直接用。
一、先搞懂:進口產品開票,和國內產品到底有啥不一樣?
咱們平時在超市買瓶醬油,結賬時說“開發票”,收銀員直接打一張增值稅普通發票,簡單明了。但進口產品不一樣——它從國外來,要過海關、交關稅,甚至可能涉及退稅,開票流程自然更復雜。
舉個例子:朋友小李上個月從國外代購了一批化妝品,想讓對方開發票報銷,結果對方發來一張全英文的“Invoice”(形式發票),公司財務直接拒收:“這不是稅務發票,不能入賬!”小李當場懵了:進口產品的發票還分“形式”和“稅務”?
沒錯,進口產品開票的特殊性主要在3點:
1. 涉及跨境憑證:除了稅務發票,可能還需要形式發票、報關單等“配套文件”,尤其是企業用于抵扣或退稅時;
2. 稅率計算復雜:國內商品稅率基本固定(比如13%),但進口產品可能要算“關稅+增值稅+消費稅”,不同商品、不同進口方式(比如跨境電商和一般貿易)稅率差很多;
3. 開票主體受限:不是所有賣進口產品的都能開合規稅務發票,比如個人代購可能只能提供形式發票,而跨境電商平臺或正規進口企業才能開增值稅發票。
所以,開票前先搞清楚“你買的進口產品是怎么進來的”,這是第一步。
二、第一步:先看你的進口方式,3種常見場景對應不同開票流程
進口產品的“來路”決定了開票流程,最常見的有3種:一般貿易進口、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個人物品直郵。每種場景的開票方式完全不同,搞錯了可能根本開不出能用的發票。
場景1:一般貿易進口(企業采購為主)
這是最正規的進口方式:企業從國外供應商批量采購,通過海關正規報關、交稅,商品進入國內后再銷售。比如超市里的進口牛奶、4S店的進口汽車,基本都是這種方式。
開票流程(以企業采購為例):
1. 讓國外供應商提供“形式發票”(Invoice):這是國外的“發貨單”,上面要寫清楚買賣雙方信息(企業名稱、稅號)、商品名稱、型號、數量、單價、總金額、貿易術語(比如FOB、CIF),中文或英文都可以,但關鍵信息不能缺。
2. 憑報關單等資料,讓國內進口商開稅務發票:如果你的公司是直接從國外采購,報關入境后,自己就是進口商,需要憑海關出具的《進口貨物報關單》《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簡稱“海關繳款書”),給自己公司開增值稅發票(如果是一般納稅人,可開專票用于抵扣);如果是從國內進口商手里買的(比如找貿易公司采購),直接讓對方開增值稅發票即可,和買國內商品一樣。
舉個例子:A公司從德國采購了100臺機床,報關時海關核定關稅10%、增值稅13%,A公司交完稅后拿到海關繳款書。這時A公司如果要給下游客戶B公司開票,直接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商品名稱寫“機床”,稅率13%,金額按“報關單上的完稅價格+關稅”計算。
場景2: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個人或企業網購為主)
現在大家常從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等平臺買進口商品,這種屬于“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從國外保稅倉或直郵入境,由電商平臺統一報關、交稅。
開票流程(個人和企業有區別):
個人購買:直接在平臺申請開票,平臺會開增值稅普通發票(電子票為主),抬頭只能是個人姓名,需填寫身份證號(部分平臺可填手機號,但報銷可能有問題)。比如你在某平臺買了一支進口口紅,訂單完成后在“我的訂單”里點“申請開票”,填姓名+身份證號,1-3天就能收到電子發票。
企業采購:注意!不是所有跨境電商平臺都能給企業開票。只有平臺在海關備案了“企業采購通道”,才能開企業抬頭的增值稅普通發票(不能開專票,因為跨境電商商品已按“綜合稅”交稅,無法抵扣)。如果平臺沒有企業通道,企業只能用個人名義購買,再以個人發票報銷(但部分公司財務不認可,這點要提前問清楚)。
重點提示:跨境電商發票的“備注欄”必須注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否則可能被稅務部門認定為不合規發票。
場景3:個人物品直郵(親友寄送或個人代購)
比如國外親友寄的禮物、個人找代購買的少量商品,這種屬于“個人物品入境”,海關按“行郵稅”征稅(稅率低于一般貿易,且有50元免稅額度)。
開票情況:這種方式基本開不了國內稅務發票。因為個人物品入境時,海關不要求提供商業合同,也沒有“進口商”,國外寄件人可能會給一張形式發票(Invoice),但這只是交易憑證,不能用于國內稅務抵扣或正規報銷。如果是代購,可能會給你一張“代購小票”,但同樣不是稅務發票。
提醒:如果是公司讓你代購商品,想報銷的話,最好別用個人直郵方式,改成讓代購走“跨境電商企業通道”或找正規進口公司采購,否則財務很可能不認。
三、開票前必須準備的5類資料,少一個都可能白跑
不管哪種進口方式,開票前都得把資料備齊,尤其是企業用戶,缺一個資料可能導致發票開不出來,甚至影響退稅。
1. 海關進口貨物報關單
這是“核心中的核心”,上面有商品的“身份證信息”:商品編碼(決定稅率)、完稅價格(交稅基數)、進口日期、經營單位(進口商)等。企業開票時,商品名稱、金額必須和報關單一致,否則稅務部門會認定為“虛開發票”。
怎么獲取:一般貿易進口的企業,報關完成后海關會出具紙質報關單或電子報關單(可在“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下載);跨境電商平臺會統一保管報關單,個人或企業可聯系平臺客服申請查看。
2. 商業合同(或訂單截圖)
證明買賣關系的憑證,上面要寫清楚商品明細、數量、單價、總金額。企業采購時,合同金額需和報關單、形式發票一致;個人在跨境電商平臺購買,訂單截圖就是合同,開票時平臺會自動關聯訂單信息。
3. 形式發票(Invoice)
國外供應商開的“發貨單”,雖然不是國內稅務發票,但企業用于抵扣或退稅時,稅務部門可能要求提供,作為交易真實性的輔助證明。內容必須包含:買賣雙方名稱、地址、商品描述、HS編碼(海關商品編碼)、金額、幣別、貿易術語(FOB/CIF等)。
4. 提單或運單
證明貨物運輸的憑證,海運用提單(Bill of Lading),空運用運單(Air Waybill)。企業進口時,提單/運單上的“收貨人”需和報關單上的“經營單位”一致,否則可能影響清關和開票。
5. 原產地證書(部分商品)
如果進口商品來自與我國簽訂“自貿協定”的國家(比如東盟、澳大利亞),提供原產地證書可享受關稅減免。這時開票金額要按“減免后關稅計算的完稅價格”填寫,否則可能多交稅。
四、企業vs個人開票:需求不同,注意事項差太多
同樣是進口產品開票,企業和個人的需求完全不一樣:企業要抵扣、退稅,個人要報銷、維權,對應的注意事項也差很多,千萬別搞混。
企業開票:重點在“合規抵扣”,這3點不能錯
1. 發票類型選對:一般納稅人企業采購進口商品,要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于抵扣進項稅);小規模納稅人開“增值稅普通發票”即可。
2. 商品名稱和編碼必須和報關單一致:比如報關單上寫“0306179090 凍蝦(帶頭)”,發票不能簡寫“凍蝦”,編碼也必須填0306179090,否則稅務系統比對不通過,無法抵扣。
3. 稅率按海關核定填寫:一般貿易進口商品的增值稅稅率和國內商品一致(大部分13%),但要注意:海關繳款書上的“增值稅額”是抵扣依據,發票上的稅率要和海關核定的一致,不能自己亂填。
個人開票:重點在“能報銷”,這2個信息別填錯
1. 抬頭寫個人姓名+身份證號:現在稅務規定,個人發票雖然可以不填稅號,但企業報銷時通常要求“姓名+身份證號”(防止虛假報銷),所以開票時最好主動填上。
2. 商品明細別太籠統:比如買了“進口護膚品套裝”,發票上別只寫“化妝品”,最好寫“XX品牌護膚品套裝(含面霜+爽膚水)”,避免財務以“明細不清”拒收。
舉個真實案例:同事小張在跨境電商平臺買了臺進口投影儀,開票時圖省事,抬頭只寫了“小張”,沒填身份證號。結果公司財務說“無法證明是你本人購買”,不給報銷,最后只能聯系平臺作廢重開,多花了3天時間。
五、開票內容“5不準”:這些錯誤90%的人都犯過
就算資料備齊了,開票時稍不注意也可能出錯。總結下來,有5個“絕對不能犯”的錯誤,犯了輕則重開發票,重則影響退稅或被稅務處罰。
1. 不準隨意更改商品名稱或規格
報關單上寫“200ml 進口洗發水(去屑型)”,發票不能寫成“洗發水”或“進口洗護用品”,必須一字不差(除非海關允許的簡稱,比如“200ml 進口去屑洗發水”)。
2. 不準漏填“備注欄”關鍵信息
跨境電商發票:必須備注“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
代理進口貨物:備注“代理進口貨物”及代理方名稱;
涉及免稅的商品:備注“免稅進口”及海關免稅證明編號。
3. 不準亂選稅率
不同進口方式稅率不同:
一般貿易進口:增值稅稅率13%(大部分商品)、9%(農產品等);
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按“綜合稅”征收(關稅0%+增值稅+消費稅,均按70%征收,比如增值稅13%的商品,實際按13%×70%=9.1%征收);
個人物品直郵:按“行郵稅”(稅率3%、13%、20%三檔,50元以內免稅)。
發票上的稅率要和實際交稅方式一致,比如跨境電商商品不能按13%開,要按綜合稅稅率開。
4. 不準拆分或合并金額
報關單上某商品總金額是10萬元,發票不能拆成“5萬+5萬”開,也不能和其他商品合并開,必須單獨立項,金額一致。
5. 不準用“簡稱”或“別名”寫抬頭
企業抬頭必須寫全稱(和營業執照一致),比如“北京某某科技有限公司”,不能寫“北京某某公司”;個人抬頭寫真實姓名,不能寫“昵稱”或“某某先生/女士”。
六、遇到這些問題別慌!3個常見麻煩的解決辦法
就算再仔細,開票時也可能遇到意外。分享3個最常見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幫你少走彎路。
問題1:發票丟了怎么辦?
企業專票丟了:如果丟了抵扣聯,用發票聯復印件作為抵扣憑證;如果兩聯都丟了,用銷售方的發票記賬聯復印件+主管稅務機關出具的《丟失增值稅專用發票已報稅證明單》,作為抵扣憑證。
個人普票丟了:聯系商家重開電子發票(現在電子發票普及,重開很方便);如果是紙質發票,讓商家復印記賬聯并蓋章,作為報銷憑證(部分公司認可)。
問題2:開票信息填錯了(比如抬頭、稅率)
當月發現:直接讓銷售方作廢原發票,重開一張正確的。
跨月發現:銷售方需開具“紅字發票”沖銷原發票,再開一張正確的藍字發票(企業用戶注意:紅字發票需經稅務部門審核,跨境電商平臺可能需要提供訂單截圖、報關單等證明材料)。
問題3:企業想抵扣,但海關繳款書認證不了
海關繳款書是企業抵扣進口增值稅的依據,如果在“增值稅發票綜合服務平臺”認證時提示“信息不符”,先檢查:繳款書上的“繳款單位”是否和企業名稱一致(代理進口的話,繳款單位可能是代理公司,這時需要代理公司開專票給你);如果信息一致還認證不了,聯系主管稅務局,讓他們手動同步海關繳款書信息。
進口產品開票雖然比國內復雜,但只要記住“先看進口方式、再備關鍵資料、按規則填內容”這三步,基本不會出問題。如果是企業用戶,建議把報關單、合同、發票等資料整理歸檔,方便后續稅務檢查;個人用戶在跨境平臺購買時,記得及時申請開票,別等訂單過了售后期限才想起來。
以上內容基于當前政策整理,如遇海關、稅務政策調整,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Accounting_Practice/451692.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