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房產稅-房產稅征收標準
最近后臺總有人問:“房產稅到底是個啥?我家那套房要不要交?”說實話,每次提到“稅”這個字,估計不少人心里都會咯噔一下——畢竟這關系到真金白銀。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說清楚:什么是房產稅?現在到底怎么收?普通人到底要不要擔心?文章有點長,但全是干貨,建議先收藏再看。
一、先搞懂:房產稅到底是個什么“稅”?
很多人一聽“房產稅”,就和“買房子交的稅”混為一談,其實完全不是一回事。
簡單說,房產稅是對“持有房產”征收的稅——只要你手里有房子,就可能每年都要交一筆錢,有點像給房子交“年度管理費”,只不過收稅的是國家。
這里要分清三個容易混淆的概念,不然很容易被帶偏:
契稅:買房子的時候一次性交的稅(比如首套房1%-3%),屬于“交易環節”的稅,交完就完事了;
房地產稅:這是個大概念,包括房產稅、土地增值稅、契稅等所有和房子相關的稅,咱們今天說的“房產稅”只是其中一種;
房產稅:專門針對“持有房產”收的稅,目前還在試點階段,不是全國都收。
打個比方:契稅相當于你買手機時交的“購置稅”,一次性付清;房產稅則相當于你用手機時每月交的“套餐費”,只要你還在用(持有),就得一直交(當然,具體要不要交、交多少,要看政策)。
二、為什么要征房產稅?不是為了“薅羊毛”
估計有人會說:“房子是我自己買的,憑啥每年還要交稅?”其實房產稅的出臺,核心目的不是為了讓大家多花錢,而是為了解決幾個現實問題:
1. 調節財富分配:現在不少人手里握著好幾套房,而年輕人卻買不起房。房產稅相當于給多套房持有者“加點成本”,避免財富過度集中在房產上。
2. 抑制“炒房”:過去有些人買房不是為了住,而是為了漲價賣掉。如果持有房子每年都要交稅,炒房的成本就高了,自然會減少“囤房”行為。
3. 給地方財政“找新錢”:以前地方財政主要靠賣地,現在土地越來越少,房產稅能成為一筆穩定的收入,用來修學校、醫院這些公共設施。
當然,這些都是長遠目標,具體效果還要看怎么收、收多少。
三、重點來了:目前房產稅怎么收?(試點地區案例)
注意!全國性的房產稅還沒正式出臺,現在只有上海、重慶兩個試點城市,從2011年就開始試行了。咱們可以通過這兩個地方的政策,看看房產稅大概怎么收(各地可能不一樣,僅作參考)。
(1)上海:主要針對“新買房的人”,有免稅面積
上海的房產稅試點有兩個特點:只對“新購住房”收(2011年以后買的),而且有免稅面積,剛需基本不用慌。
征收對象:
上海本地人:如果家里已經有1套房,再買第2套及以上,要交;
外地人:在上海買首套房就要交(除非有居住證且滿3年,可免)。
免稅面積:
按“人均”算,每人60平米。比如一家三口,最多可以免稅180平米(60×3)。如果新買的房子加上之前的房子,總面積超過180平米,只對超出的部分收稅。
稅率:
看房價!如果買的房子單價低于上海上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平均銷售價格2倍(2023年這個價格是65941元/平,2倍就是131882元/平),稅率是0.4%;高于2倍,稅率是0.6%。
舉個例子:
上海本地人小李,家里3口人,已有一套120平米的房子。2024年又買了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單價8萬/平(低于131882元/平,稅率0.4%)。
全家總住房面積:120+100=220平米,免稅面積180平米,超出40平米。
房產稅=超出面積×單價×70%×稅率(上海有個“70%的扣除比例”,相當于打7折)
即:40×80000×70%×0.4%=40×80000×0.7×0.004=8960元/年。
也就是說,小李每年要交8960元房產稅。
(2)重慶:主要針對“高檔房”和“多套房”,稅率更高
重慶的試點和上海不一樣,重點盯著“高檔住房”和“外地人炒房”,普通剛需房基本不收。
征收對象:
獨棟別墅(不管什么時候買的,都要交);
高檔住房(建筑面積單價達到重慶上年度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均價2倍及以上的房子,2023年這個均價是13191元/平,2倍就是26382元/平);
外地人在重慶買的第2套及以上住房(無戶籍、無企業、無工作的“三無人員”)。
免稅面積:
獨棟別墅:每戶免稅180平米;
高檔住房:每戶免稅100平米;
本地人首套房:不管多大都免稅。
稅率:
比上海高,分三檔:
房價是均價2-3倍的,稅率0.5%;
3-4倍的,稅率1%;
4倍以上的,稅率1.2%。
舉個例子:
重慶人老王,有一套200平米的獨棟別墅(免稅180平米,超出20平米),房子單價3萬/平(是均價13191元的2.27倍,稅率0.5%)。
房產稅=超出面積×單價×稅率=20×30000×0.5%=3000元/年。
四、哪些人需要重點關注房產稅?普通人別瞎焦慮
看完試點案例,估計有人松了口氣,有人更慌了。其實大部分普通人根本不用怕,這幾類人可以多留意:
手里有3套及以上房子的人:不管是在試點城市還是未來可能推廣的城市,多套房持有成本肯定會增加;
買了高檔房、別墅的人:這類房子大概率會被納入征收范圍,而且稅率可能不低;
“三無人員”在熱門城市買房:比如重慶對外地炒房的收稅,未來其他城市可能也會有類似政策。
而對于只有1-2套自住房的剛需家庭,幾乎不用擔心——從試點政策就能看出,國家明確“保障基本居住需求”,肯定會有免稅面積,甚至可能完全不用交。
五、關于房產稅的3個常見誤區,別再被帶節奏了
網上關于房產稅的說法亂七八糟,這幾個誤區一定要澄清:
誤區1:“所有房子都會收房產稅”
不可能!國家早就說了“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意思就是先從少數城市、少數房子開始試,絕對不會“一刀切”讓所有人都交稅。剛需自住房肯定是重點保護對象。
誤區2:“房產稅會讓房價暴跌”
想多了。上海、重慶試點10多年,房價該漲還是漲,只是炒房的少了些。房價主要看供需、經濟、人口,房產稅頂多讓房價“更穩”,不會暴跌(真暴跌對誰都沒好處)。
誤區3:“試點政策就是全國最終標準”
不一定。試點的意義就是“試錯”,比如上海的“新購住房才收”、重慶的“分檔稅率”,未來全國推廣時可能會調整,比如擴大征收范圍,或者提高免稅面積,這些都要等官方文件。
最后說幾句
房產稅說到底是個“調節稅”,不是為了讓大家買不起房,而是為了讓房子回歸“住”的本質,讓財富分配更公平。目前全國性政策還在研究中,上海、重慶的試點也在不斷調整。如果你手里只有1-2套自住房,真不用天天焦慮;如果是多套房持有者,可以多關注政策動向,提前規劃。
提醒:以上內容基于現有試點政策整理,未來全國性房產稅的具體征收范圍、稅率、免稅標準等,請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全文完)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747449.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