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繳實收資本如何做會計分錄
摘要
認繳制下的實收資本會計處理,是很多創業者和會計新手的“老大難”——明明營業執照上寫著注冊資本500萬,可錢還沒到賬,要不要做賬?收到股東的錢或設備,分錄又該怎么寫?稍不注意就可能記錯賬、留隱患。今天這篇文章,從認繳和實繳的核心區別講起,結合3個真實案例,手把手教你不同場景下的會計分錄怎么做,幫你避開90%的實操坑。
一、先搞懂:認繳制vs實繳制,別從根上就錯了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困惑:“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我是不是得馬上在賬上記1000萬實收資本?” 這其實是把“認繳”和“實繳”搞混了,也是最容易踩的第一個坑。
認繳制是2014年公司法改革后推行的,簡單說就是:注冊公司時,你可以先承諾“我要出多少錢”(注冊資本),但不用馬上把錢打到公司賬戶,只要在公司章程約定的期限內繳齊就行(比如3年、5年,甚至10年)。
實繳制則是改革前的要求:注冊時必須把承諾的錢實實在在打到公司賬戶,還要找會計師事務所驗資,拿到驗資報告才能辦營業執照。
核心區別:認繳是“承諾出資”,實繳是“實際到賬”。會計做賬看的是“實繳”,沒到賬的認繳,根本不用做分錄!
舉個例子:小李2023年開了家設計公司,注冊資本200萬,公司章程寫的是“2026年前繳齊”。2023年他只實際打了50萬到公司賬戶,那2023年的賬上只能記50萬實收資本,剩下的150萬(認繳未實繳部分),現在一分錢分錄都不用做。
二、認繳時:別瞎做賬!這3種情況一分錢分錄都沒有
很多人看到營業執照上的注冊資本,就忍不住想在賬上“體現”一下,結果要么錯記“其他應收款”,要么虛增“實收資本”,最后被稅局或工商盯上。記住:只要錢沒到公司賬上,所有認繳相關的業務,都不用做會計分錄!
1. 剛注冊公司,只拿到營業執照(認繳未實繳)
比如:小王和朋友合伙開科技公司,注冊資本500萬,約定2027年前繳齊,現在剛拿到執照,一分錢沒到賬。
正確做法:不做任何分錄!
常見錯誤:
借:其他應收款——股東 500萬
貸:實收資本 500萬
(× 大錯特錯!這相當于虛構債務和資本,稅局會認定為“股東借款”,年底未還可能被視同分紅,要交20%個稅!)
2. 股東簽了出資協議,但錢還沒打過來
比如:公司章程寫著“股東A2024年6月繳100萬”,現在才2024年3月,錢沒到賬。
正確做法:不做分錄,把出資協議歸檔留存就行。
為啥不做? 會計講“權責發生制”,但“承諾出資”既不是“權利”也不是“義務”的實際發生,只是個未來計劃,沒到記賬的時候。
3. 股東口頭說“我明天打錢”,但沒實際到賬
這種更簡單:口頭承諾不算數,沒銀行回單、沒收據,啥憑證都沒有,做啥分錄?安心等錢到賬再說。
三、實繳時:錢、設備、專利都能出資!分錄這樣寫才對
當股東真的把錢、東西或權利給到公司時,才算“實繳”,這時候必須做賬。不同的出資方式,分錄不一樣,咱們一個一個說。
場景1:股東以貨幣出資(最常見)
案例:小張的廣告公司,注冊資本300萬,2024年4月收到股東小李轉來的第一筆出資50萬,銀行回單上明確寫著“投資款”。
第一步:確認憑證
必須有銀行進賬單(或回單),且備注欄一定要寫“投資款”“資本金”,千萬別寫“借款”“往來款”,不然沒法證明是出資!
第二步:寫分錄
借:銀行存款——XX銀行 500000
貸:實收資本——小李 500000
(如果公司有多個股東,要在“實收資本”下按股東名字設明細科目,方便后續查賬)
注意:如果股東轉錢時沒備注“投資款”,趕緊讓股東補個《出資確認書》,寫清楚“此筆款項為XX對XX公司的實收資本出資”,雙方簽字蓋章,附在憑證后面,避免后期爭議。
場景2:股東以實物出資(設備、房產、存貨等)
案例:小王的服裝廠,股東老王用自己的一臺縫紉機出資,這臺縫紉機買的時候花了20萬,用了2年,現在市場價15萬,股東和公司約定按15萬作價出資。
關鍵點:實物出資不能隨便定價!要先找資產評估機構評估(金額小的可雙方協商,但最好有評估報告),還要辦理財產轉移手續(比如設備要過戶到公司名下,房產要辦房產證變更)。
分錄步驟:
1. 收到設備,評估價15萬
借:固定資產——縫紉機 150000
貸:實收資本——老王 150000
(如果是存貨,就借“庫存商品”;如果是房產,就借“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
2. 別忘了!實物出資可能涉及增值稅
如果股東是企業(不是個人),用設備出資視同銷售,公司可能能拿到增值稅專用發票。假設老王的公司開了13%的專票,稅額1.95萬(15萬×13%),那分錄要加上進項稅:
借:固定資產——縫紉機 15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9500
貸:實收資本——老王 169500
(這時候,老王的實繳金額就是16.95萬,超出約定出資額的部分可計入“資本公積”,比如約定出15萬,實際票額16.95萬,差額1.95萬借“資本公積——資本溢價”)
場景3:股東以無形資產出資(專利、商標、技術等)
案例:科技公司股東老李,用自己研發的一項專利技術出資,評估價80萬,約定全部計入實收資本。
注意:無形資產出資有比例限制嗎?以前規定不能超過注冊資本的20%,現在早就取消了,100%用無形資產出資都行,但必須評估且過戶!
分錄:
借:無形資產——專利技術 800000
貸:實收資本——老李 800000
(后續按專利的使用年限攤銷,比如專利還能用10年,每年攤銷8萬:借“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攤銷”80000,貸“累計攤銷”80000)
四、特殊情況:分期出資、多繳出資、抽逃出資,分錄咋處理?
實際操作中,出資不會那么“標準”,比如分期打錢、股東多打了錢、甚至有人偷偷把錢轉走(抽逃出資),這些情況分錄要特別注意。
1. 分期出資(最常見,按實際到賬金額分次做分錄)
比如:公司章程約定“股東A分3次出資,2024年50萬,2025年30萬,2026年20萬”。
2024年收到50萬:
借:銀行存款 500000
貸:實收資本——A 500000
2025年收到30萬:
借:銀行存款 300000
貸:實收資本——A 300000
(以此類推,每次到賬做一次,不用提前預提)
2. 股東多繳出資(超出注冊資本的部分,計入“資本公積”)
比如:公司注冊資本100萬,股東B本來要出50萬,結果轉了60萬,備注“投資款”。
分錄:
借:銀行存款 600000
貸:實收資本——B 500000
資本公積——資本溢價 100000
(“資本公積”是股東投入的超過注冊資本的部分,以后可以轉增資本,但要交印花稅哦)
3. 抽逃出資(絕對禁止!但萬一遇到,分錄不能亂做)
比如:股東C剛打了100萬投資款,第二天就以“借款”名義轉走了。
錯誤做法:直接做“借:其他應收款——C 100萬,貸:銀行存款 100萬”(這等于明著告訴稅局“我抽逃出資”!)
正確處理:抽逃出資是違法行為,輕則罰款,重則追究刑事責任!如果已經發生,趕緊讓股東把錢還回來,實在還不回來,別自己瞎做分錄,找專業會計或律師處理,千萬別抱有僥幸心理。
五、避坑指南:這3個細節做錯,小心稅局找上門
1. 注冊資本別亂填:認繳不是“不用繳”,只是“晚點繳”,如果到期繳不齊,可能被列入“經營異常”,還得減資或股權轉讓,麻煩得很。建議按實際需求填,比如初創公司填10-100萬就夠了。
2. 實繳后記得交印花稅:按“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的合計金額,萬分之二點五交印花稅(2024年還是減半征收,即萬分之一點二五)。比如實繳50萬,印花稅=50萬×0.000125=62.5元,別漏交!
3. 出資憑證要留好:銀行回單、評估報告、財產轉移證明、出資確認書……這些憑證要保存10年以上,工商或稅局查賬時必須能拿出來,缺一個都可能被認定為“虛假出資”。
最后總結
認繳制下的實收資本會計分錄,核心就一句話:“認繳不做賬,實繳才記賬;錢、物、權不同,分錄各不同”。記住這個原則,再結合實際案例一步步做,基本不會出錯。如果遇到特別復雜的情況(比如跨境出資、債轉股),別自己硬扛,找個專業會計或稅務師問問,畢竟賬目清晰才是企業長久經營的基礎。
(注:本文會計處理依據《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及最新公司法規定,若后續政策調整,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718665.html,違者必究!
以上是重慶恒企會計培訓整理的認繳實收資本如何做會計分錄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