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納怎么記賬
剛做出納那會兒,我最怕的就是月底對賬——明明感覺每筆錢都記了,可現金盤點時總會差個幾十塊,銀行對賬單和日記賬也對不上,加班翻憑證翻到眼花是常事。后來帶我的老會計說:“出納記賬不難,難的是把‘錢’和‘賬’擰得清、扣得細。”這句話我記到現在。
其實,出納記賬本質上就是給公司的“錢袋子”記流水賬:每一分錢怎么進來的、怎么出去的,什么時候進的、什么時候出的,都得清清楚楚寫明白。這活兒看著簡單,卻關系到公司資金安全,記錯一筆可能就會出大問題。今天就結合我這些年的經驗,從“記什么”“怎么記”到“怎么避坑”,手把手教你把出納賬記明白,新手也能直接上手。
一、先搞懂:出納記賬,到底在記什么?
很多新手剛接觸出納時,會把“記賬”和會計的“做賬”搞混——其實兩者差遠了。會計管“賬”(比如做報表、算利潤),出納管“錢”(現金、銀行存款),而出納記賬,核心就是記錄“錢的流動”:現金怎么收、怎么付,銀行賬戶里的錢怎么進、怎么出,每一筆都要對應真實的業務,最后做到“賬實相符”(賬上的數字和實際的錢對得上)。
簡單說,你可以把公司的資金想象成一個“水池”,出納的賬本就是“流水記錄冊”:
有人往池子里加水(收款),要記清楚:誰加的?加了多少?什么時候加的?
有人從池子里舀水(付款),要記清楚:誰舀的?舀了多少?為什么舀(用途)?
比如:
收到客戶交來的貨款現金5000元,這是“現金收款”,要記;
用公司銀行卡給供應商轉了10000元采購款,這是“銀行付款”,要記;
員工來報銷差旅費800元,你用現金付給他,這是“現金付款”,要記;
銀行賬戶收到一筆活期存款利息200元,這也是“銀行收款”,必須記。
劃重點:只要涉及“現金”或“銀行存款”的變動,不管金額大小,出納都得記賬。哪怕是老板臨時從公司借走100元買辦公用品,也要記清楚——別覺得“小錢不用記”,積少成多,最后對賬時就是這些“小錢”讓你頭疼。
二、手把手教:5步完成出納記賬,新手也能照做
記賬流程說起來復雜,其實拆成步驟就很簡單。我剛入行時,老會計給我總結了“5步記賬法”,照著做基本不會錯,你也可以試試:
步驟1:收集原始憑證——記賬的“證據”不能少
所有記賬都得有“依據”,這個依據就是原始憑證。沒有憑證就記賬,等于“無中生有”,后期查賬根本說不清。常見的原始憑證有這些:
收款時:客戶的收據、銀行進賬單(銀行蓋章的收款憑證)、銷售發票的記賬聯;
付款時:費用報銷單(員工報銷要貼發票,領導簽字)、支票存根(開支票付款后留下的根)、銀行轉賬回單(轉賬后銀行給的憑證);
其他:現金盤點表、銀行對賬單(月底銀行給的,用來核對賬目)。
舉個例子:員工小王來報銷交通費,他會給你一張“費用報銷單”,上面寫著“交通費”,金額300元,還貼了3張出租車發票,部門經理和財務總監都簽了字。這張報銷單+發票,就是你記“現金付款300元”的原始憑證,必須收好,不能弄丟。
新手注意:收到憑證后先檢查3點: 金額有沒有涂改(手寫憑證金額寫錯要重開,不能直接改); 該簽字的人有沒有簽(比如報銷單必須有領導審批簽字,不然不能付錢); 發票是不是真的(現在電子發票多,記得核對發票代碼和號碼,避免收到假票)。
步驟2:填寫記賬憑證——把“業務”翻譯成“賬目語言”
原始憑證是“證據”,但直接記在賬本上太亂,需要先整理成記賬憑證(也叫“傳票”)。記賬憑證就像“翻譯器”,把具體業務(比如“付小王交通費”)翻譯成會計能看懂的“科目”和“金額”。
記賬憑證一般包括這些內容,照著填就行:
日期:業務發生的當天(比如3月15日付的錢,就寫3月15日,別拖到第二天);
憑證編號:按順序編,比如“現付1號”(現金付款第1筆)、“銀收5號”(銀行收款第5筆),方便后期查;
摘要:簡單寫清楚業務內容,比如“支付小王3月交通費”“收到A公司貨款”,別太籠統(比如只寫“付款”,后期根本不知道付的是什么);
科目:出納常用的科目就兩個:“庫存現金”(現金收付)和“銀行存款”(銀行收付)。付款時,科目寫在“貸方”;收款時,科目寫在“借方”(不用糾結借貸方向,記住“收錢借方,付錢貸方”就行);
金額:大小寫都要寫,小寫前加“¥”,大寫前加“人民幣”,比如小寫¥300.00,大寫“人民幣叁佰元整”(注意“整”字,金額到分就不用寫“整”)。
舉個例子:3月15日,付小王交通費300元(現金支付),記賬憑證可以這么填:
日期:2024年3月15日
憑證編號:現付字第3號
摘要:支付行政部小王3月交通費
科目:貸方“庫存現金”
金額:小寫¥300.00,大寫“人民幣叁佰元整”
填完后,把原始憑證(報銷單+發票)貼在記賬憑證后面,就像給“賬目”附上“證據”,以后查賬一目了然。
步驟3:登記日記賬——每天的“流水賬”要及時記
記賬憑證填好后,就要登記日記賬了。出納的日記賬有兩本:現金日記賬(記現金收付)和銀行存款日記賬(記銀行收付),都是“活頁本”,可以隨時加頁。
登記時記住一個原則:序時登記,逐筆記錄。就是說,當天發生的業務,按時間順序一筆一筆記,別攢到第二天,更別“合并記錄”(比如把兩筆收款合在一起記,后期對不上賬)。
日記賬的格式一般有“日期、憑證號、摘要、借方、貸方、余額”幾列,填的時候注意:
日期:和記賬憑證一致;
憑證號:寫記賬憑證的編號(比如“現付3號”),方便對應;
摘要:直接抄記賬憑證的摘要,不用自己編;
借方/貸方:收款記“借方”,付款記“貸方”(和記賬憑證一致);
余額:每天結束后算一下,公式是“上日余額+本日借方合計-本日貸方合計=本日余額”(現金日記賬每天都要算余額,銀行存款日記賬可以幾天算一次,但最好每天算)。
舉個例子:3月15日現金日記賬(假設上日余額5000元):
日期 | 憑證號 | 摘要 | 借方 | 貸方 | 余額 |
---|---|---|---|---|---|
3.15 | 現收1號 | 收到B公司押金 | 1000 | 6000 | |
3.15 | 現付3號 | 支付小王3月交通費 | 300 | 5700 | |
3.15 | 現付4號 | 購買辦公用品 | 200 | 5500 | |
本日合計 | 1000 | 500 | 5500 |
每天記完后,在“本日合計”行畫一條單橫線,結出借方、貸方合計和余額,這樣月底對賬時一眼就能看到每天的收支情況。
步驟4:日清月結——當天的賬當天清,月底的賬月底結
“日清月結”是出納記賬的“鐵律”,也是避免出錯的關鍵。我剛工作時偷懶,覺得“今天的賬明天記也行”,結果有一次現金少了100元,翻了3天的憑證才發現是漏記了一筆收款,加班到半夜才對上,從那以后再也不敢拖延。
日清:每天下班前,做3件事:
盤點現金:把保險柜里的現金(紙幣+硬幣)數一數,和現金日記賬的“本日余額”對一下,必須一模一樣(比如賬上余額5500元,實際數出來也得是5500元);
整理憑證:把當天的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按編號排好,用夾子夾起來,別亂扔(丟一張憑證,后期查賬能急死你);
核對網銀:如果當天有銀行收付,登錄企業網銀,把轉賬記錄和銀行存款日記賬對一下,確保每筆都記了。
月結:每個月底,做2件事:
結出“本月合計”:在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的最后一筆業務下面,結出“本月借方合計”“本月貸方合計”和“月末余額”,畫兩條橫線(雙紅線),表示本月賬目結束;
核對銀行對賬單:銀行會在月初寄來“銀行存款對賬單”(現在也能網上打印),上面有這個月所有銀行賬戶的收支明細。你要把銀行對賬單和銀行存款日記賬逐筆核對,找出“未達賬項”(比如銀行已經收了錢,但企業還沒收到回單,所以沒記賬),然后編“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確保調節后的余額一致(具體怎么編,后面“避坑指南”會講)。
步驟5:對賬與交接——和會計、銀行“對清楚”
出納記的賬不是“自己看的”,還要和會計、銀行對賬,確保大家的賬都一致。
和會計對賬:會計會根據你給的記賬憑證做“總賬”,月底你要把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的“月末余額”報給會計,和會計總賬里的“庫存現金”“銀行存款”余額核對,必須一致(如果不一致,可能是你漏記了,或者會計科目記錯了,要一起查);
和銀行對賬:就是前面說的“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比如銀行對賬單余額10000元,企業日記賬余額9500元,差500元——一查發現銀行扣了500元手續費,但企業還沒收到回單,沒記賬,這就是“未達賬項”。調節表上加上這筆500元,兩邊余額就都是10000元了,說明賬沒問題。
三、避坑指南:90%的出納都踩過的3個記賬雷區
記賬不難,但細節多,稍不注意就會出錯。我總結了3個新手最容易踩的坑,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雷區1:數字寫錯了,直接涂改
剛做出納時,我有次把“5000元”寫成“500元”,發現后直接用涂改液涂了重寫——結果被老會計罵了:“賬本上的數字能隨便改?這叫‘篡改賬目’,性質都變了!”
正確做法:
如果沒登賬,記賬憑證寫錯了,直接撕了重填(別心疼紙,規范最重要);
如果已經登賬,數字寫錯了,用“紅筆更正法”:在錯的數字上畫一條紅線(別涂掉,要能看清原來的數字),然后在上面用藍筆寫正確的數字,最后在旁邊簽上你的名字(表示是你改的)。比如把“500”改成“5000”,就畫掉“500”,上面寫“5000”,簽上名。
雷區2:原始憑證弄丟了,假裝沒發生
有次員工小李報銷差旅費,把發票遞給我后,我隨手放在桌上,結果被風吹到地上,后來怎么找都找不到。當時我慌了,心想“要不就不記這筆賬了?”幸好老會計提醒:“憑證丟了可以補,賬不記就是失職!”
正確做法:
先在公司群里問有沒有人撿到,或者去可能丟失的地方(比如垃圾桶、打印機旁)找找;
如果實在找不到,讓員工補開憑證(比如發票丟了,讓對方公司開“發票丟失證明”,蓋公章;費用報銷單丟了,讓員工重填一張,領導重新簽字);
補不到憑證的,一定要寫“情況說明”,詳細寫清楚業務內容、金額、為什么丟了,讓領導簽字確認,作為記賬依據(這是最后的辦法,盡量別用)。
雷區3:摘要寫太籠統,后期查賬“抓瞎”
“摘要”看著簡單,其實很重要。我見過有人記“銀行收款”,摘要只寫“收款”,結果年底審計查賬,問這筆錢是誰付的、為什么付,他翻了半天憑證才想起來——如果憑證也丟了,這筆賬就成了“糊涂賬”。
正確做法:摘要要“三要素”:誰(付款方/收款方)、什么事(業務內容)、什么時候(月份/日期)。比如:
別寫“收貨款”,寫“收到A公司2月貨款”;
別寫“付費用”,寫“支付3月辦公室水電費”;
別寫“借款”,寫“暫借張總差旅費(4月出差用)”。
四、效率工具:3個記賬小技巧,每天少花2小時
記賬雖然要細心,但也不用埋頭苦算。分享3個我常用的小工具,能省不少時間:
1. Excel日記賬模板
不用買專門的賬本,用Excel做個日記賬模板就行。在“余額”列設置公式“=上一行余額+借方-貸方”,每天輸入借方、貸方金額,余額自動算,不用手動加(記得每天備份,防止文件丟失)。
2. 財務軟件基礎功能
現在很多公司用財務軟件(比如用友、金蝶),出納模塊可以直接錄入收付款,自動生成日記賬和記賬憑證,還能聯網同步銀行流水,省去手動登賬的時間(但原始憑證還是要自己收齊,軟件只是輔助)。
3. 手機掃描存檔
原始憑證容易丟?用手機掃描APP(比如“掃描全能王”)把憑證掃成PDF,按日期存在電腦文件夾里,命名為“20240315-現付3號-小王交通費”,后期查賬直接搜文件名,比翻紙質憑證快10倍。
其實,出納記賬就像給公司的資金“寫日記”,每天的收支都要記清楚、寫明白。剛開始可能會手忙腳亂,甚至出錯,但只要記住“細心、及時、規范”這六個字,多練幾次就熟練了。畢竟,把每一分錢的來龍去脈都搞清楚,不僅是對工作負責,也是對自己的職業口碑負責——你說對吧?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686705.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