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會計不同的人怎么備考
初級會計考試每年都有幾百萬人報名,但通關的永遠是少數。不是因為考試多難,而是很多人用錯了方法——學生黨抱著書死啃,在職黨熬夜刷題效率低,寶媽一邊哄娃一邊焦慮記不住……其實,備考就像穿鞋,別人的經驗再好用,不合腳也走不遠。這篇文章就針對零基礎小白、在職備考黨、寶媽考生、學生黨四類人群,拆解各自的核心痛點和定制化方案,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
一、零基礎小白:從“會計是啥”到“一次通關”,別讓“陌生感”嚇退你
(特點)純純門外漢,連“借”和“貸”都分不清
零基礎考生最容易犯的錯,是上來就被“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種公式唬住,覺得“我肯定學不會”。其實初級會計是會計行業的入門考試,難度相當于“會計啟蒙課”,只要方法對,3個月足夠入門到通關。
(痛點)越學越懵,總在“入門”和“放棄”之間反復橫跳
我表妹去年第一次考初級,一開始買了本厚厚的《中級財務會計》當預習,翻了兩頁就哭了:“什么是長期股權投資?我連短期的都不懂啊!”后來才發現,零基礎根本不需要“超前學習”,反而容易被難住,直接從初級教材入手才是正解。
(備考方案:3步走,從“看懂”到“會做”)
1. 先掃盲:用“人話”學基礎,別被術語嚇跑
前2周別碰教材,先找會計入門科普內容(比如B站“會計小白入門3小時”這類短視頻,或者《會計基礎一點通》這種圖文并茂的書),搞懂3個核心問題:
會計是干嘛的?(記錄企業的錢怎么來、怎么花)
“借”和“貸”到底是啥?(別記定義,就當是“左”和“右”,資產類科目“左增右減”,負債類“右增左減”,先記口訣再慢慢理解)
初級考什么?(《初級會計實務》考做賬實操,《經濟法基礎》考稅法和法規,實務占60%精力,經濟法占40%)
2. 分階段學:基礎期“慢就是快”,強化期“抓大放小”
基礎期(1-1.5個月):跟基礎網課(選老師時注意:別選講得太深的,選“舉例子多、說話接地氣”的,比如講“固定資產折舊”時,能用“你家買冰箱,用5年就舊了,每年損耗的錢就是折舊”這種例子的老師)。每天2小時,先聽一節網課,再做教材后的“課后練習”(別做難題,就做基礎題,確保每個知識點都能看懂解析)。
強化期(1個月):重點突破高頻章節。實務里“資產”(占20-30分)、“收入、費用和利潤”(占15-20分)是必考點,把這兩章的例題反復做3遍;經濟法里“增值稅、消費稅”(占20分)、“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占15分)是核心,記稅率時別死記,比如增值稅稅率分“13%(大部分貨物)、9%(農產品、交通)、6%(服務)”,結合生活例子記(買衣服13%,打車9%,外賣6%)。
沖刺期(2周):刷近3年真題,每天1套實務+1套經濟法,錯題一定要搞懂“為什么錯”(是知識點沒記牢,還是題目陷阱沒看出來),比如“題目問‘計入管理費用的有哪些’,別漏了‘印花稅’,它雖然是稅,但會計里計入管理費用”。
3. 避坑指南:這3件事千萬別做
別買太多資料!官方教材+1本基礎題庫+近3年真題,足夠了,資料堆成山反而沒時間看;
別和別人比進度!零基礎就按自己的節奏來,別人1個月學完,你2個月學扎實,反而更穩;
別怕問“傻問題”!遇到不懂的,直接在網課評論區問老師,或者搜“初級會計+知識點名稱”,比如“交易性金融資產怎么核算”,很多博主會用漫畫講清楚。
二、在職備考黨:每天2小時,碎片時間也能“攢”出證書
(特點)白天上班累成狗,晚上回家只想躺
在職考生的最大敵人不是難度,是“時間”和“精力”。我同事小李做行政,每天8點上班,6點下班,通勤1小時,回家還要做飯、收拾,真正能坐下來學習的時間,只有晚上8點到10點,周末偶爾還要加班。但她去年用3個月過了初級,秘訣就是“把碎片時間當黃金用”。
(痛點)學了就忘,效率低到想砸書
很多在職黨會陷入“熬夜刷題”的誤區:晚上學到12點,早上6點起來背考點,結果白天上班犯困,晚上學習注意力不集中,陷入“學了忘、忘了學”的惡性循環。其實在職備考,“效率”比“時長”更重要。
(備考方案:時間管理+重點突破,拒絕無效努力)
1. 碎片時間“磨耳朵”,整塊時間“啃硬骨頭”
通勤時間(每天1小時):別刷短視頻了!聽經濟法口訣(比如“增值稅稅率:13%貨勞,9%交郵基建,6%現代服務,0%出口”)、實務分錄(“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反復聽,形成肌肉記憶)。
午休時間(30分鐘):刷10道選擇題(用手機題庫,比如“會計云課堂”“東奧題庫”,只做單選和多選,判斷題容易糾結,浪費時間),錯了當場看解析,記不住的考點截圖存在手機相冊,晚上復習。
晚上8-10點(2小時):這是黃金時間,用來學實務(實務需要理解+計算,適合集中精力)。先花10分鐘看白天的錯題截圖,再學1節新課(重點章節優先),最后30分鐘做對應的章節練習題(只做計算分析題和不定項選擇題,這兩種題型分值高,需要動筆算)。
2. 抓“性價比最高”的考點,別追求“全會”
初級會計60分及格,在職黨沒時間學所有內容,要學會“戰略性放棄”:
必拿分章節(占70%分值):實務的“資產”“收入”“財務報表”,經濟法的“增值稅”“所得稅”“勞動合同法”,這些章節必須吃透,真題至少刷2遍;
了解即可章節(占20%分值):比如實務的“政府會計”、經濟法的“稅收征管法”,記住核心考點(比如政府會計用“雙分錄”,稅收征管法里“偷稅漏稅的處罰”),不用深究細節;
偶爾考的冷門章節(占10%分值):沒時間可以直接放棄,比如“會計法律制度”里的“會計職業道德”,考1-2分,記不住就算了,把時間留給必拿分章節。
3. 心態調整:每周留半天“擺爛時間”,避免 burnout
在職備考最忌諱“緊繃”,小李每周日下午都會徹底放松:逛街、看電影、睡懶覺,她說“如果一直逼著自己學,反而堅持不下去,適當擺爛反而能攢足下周的勁兒”。記住:初級會計只是一個證書,別因為備考影響工作和生活,慢慢來,反而快。
三、寶媽考生:左手抱娃右手刷題,“時間碎片”也能拼出通關路
(特點)孩子是“行走的干擾源”,學習總被“媽媽抱”打斷
寶媽考生的時間就像被打碎的玻璃,很難有完整的2小時。鄰居王姐的孩子2歲,她說“剛打開書,孩子就來搶筆;剛聽懂一個知識點,孩子又哭著要喝奶;晚上好不容易哄睡了,自己也困得睜不開眼”。但她去年還是過了初級,靠的就是“見縫插針”和“家人助攻”。
(痛點) guilt感爆棚:“我是不是沒盡到媽媽的責任?”
很多寶媽會陷入自我懷疑:“別人都在陪孩子玩,我卻在學習,是不是太自私了?”其實你錯了——備考本身就是給孩子做榜樣:媽媽在努力,你也可以努力長大。王姐說:“現在孩子看到我看書,會自己拿繪本坐在旁邊翻,雖然看不懂,但知道‘媽媽在做正經事’,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比考證書更重要。”
(備考方案:家人分工+場景化記憶,帶娃學習兩不誤)
1. 和家人“簽協議”:每天留出2小時“專屬學習時間”
王姐的做法是:和老公約定“晚上7-9點,孩子歸爸爸管”(爸爸可以帶孩子玩玩具、讀繪本、洗澡),自己躲進臥室鎖上門學習;周末上午讓婆婆幫忙帶2小時,集中刷一套真題。別不好意思開口,家人的支持是寶媽備考的“第一生產力”。
2. 利用“孩子相關場景”記考點,記得牢又不費腦
喂奶時記經濟法:比如背“勞動合同期限”:“1年以內試用期不得超過1個月,1-3年不得超過2個月,3年以上不得超過6個月”,可以聯想“孩子1歲內喝母乳,2歲內喝奶粉,6歲上小學”,用生活場景串聯考點;
陪孩子玩時練實務分錄:比如給孩子買玩具花了100元,心里默念“借:管理費用-福利費 100 貸:庫存現金 100”(假設是公司給員工的福利),把生活中的花錢場景都轉化成分錄練習;
孩子睡后復盤:孩子10點睡后,花30分鐘看當天的錯題(別學新課,容易越學越困),用彩色筆在錯題本上標“高頻錯”(比如“毛利率法算成本”總算錯,就標紅筆寫“收入-毛利=成本,毛利=收入×毛利率”)。
3. 工具推薦:這些“帶娃神器”也是學習神器
錯題本APP:用“GoodNotes”“Notability”記錯題,孩子突然來打擾時,隨時保存,不怕筆記丟;
藍牙耳機:孩子午睡時,戴耳機聽網課(音量調小,別吵到孩子);
計時器:和孩子玩“比賽”,比如“媽媽學習25分鐘,你自己玩25分鐘,誰先完成誰贏”,既能專注學習,又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四、學生黨(大學生/應屆生):時間多但易拖延?用“目標感”逼自己高效學
(特點)時間一大把,卻總在“明天學”和“再玩會兒”中徘徊
學生黨備考的優勢是“時間充裕”,劣勢是“自制力差”。學妹小張大三考初級時,一開始計劃“每天學4小時”,結果上午刷劇,下午逛街,晚上說“明天一定學”,拖到考前1個月才開始慌,最后壓線飄過(實務61,經濟法60),她說“再給我一次機會,絕對不會這么浪”。
(痛點)信息過載,不知道該跟哪個老師、用哪套資料
學生黨容易陷入“資料收集癖”:關注十幾個備考博主,存幾十個G的網課,買五六本輔導書,結果哪個都沒看完。其實初級會計備考資料“在精不在多”,選對1個老師+1套資料,比囤100套更有用。
(備考方案:制定“可落地”計劃+用“輸出倒逼輸入”,拒絕假努力)
1. 做“拆分到小時”的時間表,把“大目標”變成“小任務”
別寫“今天學實務”這種模糊計劃,要具體到“上午9-10點:學實務‘存貨’章節網課;10-11點:做教材P35-40練習題;下午2-3點:整理存貨錯題;3-4點:學經濟法‘增值稅’第一節”。小張后來復盤時說:“如果當時把每天的任務拆成1小時1小時的,就不會覺得‘4小時好難’,反而能按部就班完成。”
2. 用“費曼學習法”:給同學講題,倒逼自己真懂
學生黨有天然的“學習搭子”——同學。可以組隊學習,每天花30分鐘互相講題:比如你給同學講“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賬務處理”,同學給你講“消費稅的計稅依據”。講不明白的地方,就是你沒吃透的知識點,馬上翻書或問老師。小張說:“我當時和室友組隊,她經濟法好,我實務好,互相講題后,兩個人都提分很快。”
3. 結合實習/課程學,把“書本知識”變成“實戰經驗”
如果是會計專業的學生,可以在學習《初級會計實務》時,去學校財務室實習(哪怕打雜),看看真實的記賬憑證長什么樣,“應收賬款”“應付賬款”在憑證里怎么體現;非會計專業的學生,可以結合生活場景學,比如兼職賺了錢,想想“這筆收入要不要交個稅”(學生兼職按“勞務報酬”交個稅,800元以下免稅),把知識點和實際結合,記得更牢。
其實不管你是哪種考生,初級會計備考的核心都一樣:找到自己的節奏,別被別人的進度打亂;抓準重點,別在冷門考點上浪費時間;堅持下去,哪怕每天只學1小時,3個月也能攢出通關的底氣。畢竟,證書不會辜負每一個認真努力的人。
以上備考建議基于歷年初級會計考試情況整理,具體考試內容、政策要求請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645552.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