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生怎么考初級會計
摘要
在校生考初級會計,其實是「時間紅利期」+「考試性價比」雙高的選擇——時間相對自由、學習狀態在線,考下證書既能給簡歷加分,又能提前掌握職場剛需技能。但身邊太多同學踩過「拖延到考前突擊」「盲目刷題不總結」「非專業生不敢報名」的坑。這篇文章結合我和3個不同專業室友的備考經歷,從「能不能考」「怎么規劃時間」「具體怎么學」到「考場避坑」,給你一套能直接上手的落地攻略,尤其適合課多、零基礎、容易焦慮的在校生。
一、先搞清楚:在校生到底「能不能考」?
很多同學第一步就卡在這里:「我還沒畢業,學歷不夠吧?」「非會計專業能報名嗎?」
官方報名條件就兩條(以2024年為例,2025年政策未出,具體以財政部通知為準):
1. 高中畢業及以上學歷(包括高中、中專、職高、技校);
2. 遵守會計法律法規,具備良好職業道德,無嚴重違反財經紀律行為。
劃重點:在校生(大專、本科、研究生)完全符合學歷要求,哪怕你是大一新生,只要有高中畢業證就能報。我室友@小林 是英語專業大二,去年照樣順利報名、拿證,所以別被「專業門檻」嚇到,初級會計對專業沒限制。
但要注意:報名時需要填寫學歷信息,如果還沒拿到大學畢業證,就填「高中」,上傳高中畢業證照片(找不到的話,學信網可查學籍證明也行,具體看當地財政局要求)。
二、在校生考初級會計:優勢很大,但坑也不少
先給你打打氣:在校生備考,其實比上班族、寶媽輕松太多——
3個天然優勢:
時間可控:沒工作壓力,每天能擠出3-4小時專注學習(比如晚自習、沒課的下午、周末);
學習氛圍好:圖書館、自習室隨便選,還能拉室友組隊,互相監督不容易擺爛;
記憶力在線:經濟法需要記的內容多,年輕人記憶力就是優勢(別杠,畢業后你會懂)。
但我見過太多同學浪費這些優勢,踩了「經典坑」:
誤區1:「初級簡單,考前1個月突擊就行」
我隔壁班@小張 就是例子,他覺得初級是「入門級」,平時該玩玩,考前20天開始刷題,結果實務差5分掛科。初級確實不難,但考的細——比如「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增值稅計算」「勞動合同的試用期規定」,這些細節不花時間理解,刷題根本做不對。
誤區2:「非會計專業,先學會計基礎再備考」
完全沒必要!初級教材本身就是「從0開始」,第一章就講會計要素、會計等式,直接跟著教材學就行。我室友@小林 零基礎,一開始也怕,后來跟著網課從「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學起,3個月照樣過線。
誤區3:「課太多沒時間,等放假再學」
大錯特錯!在校生的時間是「碎片化」的,比如課間10分鐘記2個經濟法口訣,午休前刷5道實務題,晚自習集中學1小時網課,每天積累比放假突擊效率高10倍。我去年備考時,每天課表排滿,但硬是擠出3小時,最后實務89、經濟法82。
三、3個月備考規劃:從「小白」到「拿證」,每天3小時就夠
別被「3個月」嚇到,這是給「課多、偶爾想擺爛」的在校生留足了彈性時間。按「基礎階段(1.5個月)+強化階段(1個月)+沖刺階段(0.5個月)」推進,穩得很。
階段1:基礎階段(45天)—— 別貪快,先把「地基」打牢
核心任務:看懂教材,理解80%的知識點,會做基礎題。
具體怎么做:
1. 教材+網課搭配學
教材用官方的《初級會計實務》《經濟法基礎》(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編,淘寶/京東搜「初級會計教材2025」就行,每年變化不大,2025版沒出的話,先用2024版)。
網課選「零基礎友好型」的,比如馬勇、劉忠(別貪多,跟1個老師就行),重點聽老師講「為什么這么做」——比如實務里的「固定資產折舊」,別死記公式,聽懂「折舊就是把買資產的錢,按使用年限分攤到每個月」,分錄自然就會寫。
2. 每天1.5小時實務+1.5小時經濟法
實務:先學「資產」(占分40%+,最難但最重要),再學「收入、費用和利潤」「財務報告」,最后學「管理會計基礎」「政府會計」(這兩章簡單,后期再看)。
經濟法:先學「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稅法部分占分50%),再學「勞動合同與社會保險」「支付結算法律制度」,最后背「會計法律制度」(純記憶,沖刺階段集中背)。
3. 邊學邊做「章節題」
別等一章學完再做題!每學完1節,就做5-10道題(推薦《輕一》章節題,或者APP刷題,比如「會計云課堂」「東奧會計在線」),錯了立刻翻書搞懂,標記在教材上(比如用紅筆寫「這個分錄容易漏增值稅」)。
階段2:強化階段(30天)—— 刷題+總結,抓「高頻考點」
核心任務:通過刷題找出薄弱點,針對性突破,掌握「解題套路」。
具體怎么做:
1. 按「模塊」刷題,別盲目刷套卷
比如實務分「資產模塊」「負債模塊」「收入模塊」,經濟法分「稅法模塊」「勞動法模塊」,每個模塊集中刷30-50道題,重點刷「多選題」(初級會計多選題少選、錯選都沒分,最容易丟分)。
2. 準備「錯題本」,但別抄題
在校生時間緊,抄題太浪費!直接把錯題截圖打?。ㄓ梦⑿拧笀D片轉文字」功能提取題目),或者在APP里收藏錯題,每周花2小時集中復盤:
這道題考的是什么知識點?(比如「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處置損益計算」)
我為什么錯?(是知識點沒懂,還是粗心?)
正確思路是什么?(寫2-3句話總結,比如「處置時要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到投資收益」)
3. 背「高頻考點口訣」,經濟法不用死記硬背
經濟法法條多,直接背太痛苦,記口訣效率更高。舉幾個例子:
增值稅稅率:「貨物銷售13%,服務6%,交通9%,農產品9%可抵扣」
勞動合同試用期:「3個月以下沒試用期,3-1年試用期≤1個月,1-3年≤2個月,3年以上≤6個月」
企業所得稅扣除:「廣告費不超過收入15%,業務招待費按發生額60%扣但不超過收入5‰」
階段3:沖刺階段(15天)—— 模擬考試+查漏補缺,調整心態
核心任務:適應考試節奏,確保會的題不丟分,不熟的題盡量拿分。
具體怎么做:
1. 每天1套「歷年真題」,嚴格計時
初級會計考試是機考,實務和經濟法各105分鐘,建議用「東奧/中華」的機考模擬系統(官網有免費的),按考試時間做題(比如上午9點-10點45分做實務,下午2點-3點45分做經濟法),培養時間感。
2. 重點看「近3年真題」,重復考點概率高
比如實務的「存貨計價方法」「固定資產折舊」,經濟法的「增值稅計算」「勞動合同賠償」,這些幾乎每年都考,真題里出現過的錯題,一定要確保100%弄懂。
3. 最后3天:回歸教材+錯題本,別做新題
考前做新題容易打擊信心,不如把教材里標記的重點、錯題本里的總結再過一遍,尤其注意「數字題」(比如稅率、時間、金額)和「分錄題」(實務的核心)。
四、在校生專屬「避坑指南」:這些細節決定你能不能一次過
1. 報名時間別錯過!
初級會計每年11月左右報名(2024年是11月1日-30日,2025年以財政部通知為準),逾期不能補報!建議關注「全國會計資格評價網」或學校會計學院通知,設置手機日歷提醒。
2. 別買太多資料,3樣就夠
官方教材(必備,考點全來自教材)
1本習題冊(《輕一》或《必刷550題》,選1本吃透)
1個網課(基礎薄弱選馬勇,喜歡幽默風格選劉忠,別跟風買一堆課)
3. 利用好「學校資源」
圖書館借舊教材(省錢,每年變化不大,新增內容后期看網課補充)
找會計專業同學借筆記(他們上課記的重點,可能比你自己看教材更高效)
組隊學習(找2-3個同學建群,每天打卡學習時間,周末一起復盤錯題)
4. 考試當天帶齊「兩證」
身份證+準考證(考前3天打印,多打2張備用),別帶手機(考場有存包處,但帶進去算作弊),計算器用機考系統自帶的(提前在模擬系統練手,熟悉操作)。
寫在最后
在校生考初級會計,難的不是「考試本身」,而是「能不能堅持每天學3小時」。我見過太多同學一開始熱血沸騰,學2周就被「分錄太難」「法條太多」勸退,最后棄考。但其實只要按上面的規劃走,把大目標拆成「每天學1章」「每周刷50道題」,你會發現:原來拿證真的沒那么難。
明年這個時候,希望你能曬出初級會計證書,笑著說:「早知道這么簡單,我大一就該考了!」
(注:文中涉及的2025年報名時間、教材版本等信息,以財政部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523474.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