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師初級考試技巧
摘要
備考初級會計時,你是不是總覺得“書看懂了,題還是不會做”?或者刷了幾百道題,正確率死活上不去?甚至到了沖刺階段,看著厚厚兩本書,根本不知道該從哪兒下手?其實初級會計考試難度不大,但每年通過率只有20%左右,關鍵就在于“方法比努力更重要”。這篇文章總結了6個親測有效的實戰技巧,從考點梳理到考場應急,全是能幫你少走彎路的干貨,哪怕你現在剛起步,也能跟著一步步穩扎穩打,把分數提上來。
一、考點梳理:別當“全書背誦俠”,抓大放小才是王道
很多人備考的第一個坑,就是想著“把兩本書都吃透”。但初級會計教材加起來有800多頁,真要逐字逐句啃,別說3個月,半年都未必夠。記住:考試考的是“高頻考點”,不是“冷門知識點”。
1. 高頻考點清單法(附章節舉例)
第一步:先翻開教材目錄,把近3年真題里反復出現的章節標出來(可以直接搜“初級會計近3年真題高頻考點分布”,網上很多現成的統計)。
比如《初級會計實務》里,“收入”“費用和利潤”“財務報表”這三章,每年占分都在30%以上;《經濟法基礎》里,“增值稅、消費稅法律制度”“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勞動合同與社會保險法律制度”,這三章加起來能占50分左右。這些就是“必啃硬骨頭”,必須花70%的時間吃透。
第二步:每個高頻章節,只記“核心考點”。比如“收入”這一章,不用背所有分錄,重點記“時段履約義務vs時點履約義務的區分”“附有銷售退回條款的銷售處理”這兩個常考題型,把教材例題和真題對應的題目做3遍,比背整章內容有用10倍。
第三步:冷門章節“淺嘗輒止”。像《實務》里的“政府會計基礎”、《經濟法》里的“稅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每年考分一般不超過5分,而且基本只考選擇題。這種章節不用深究,考前一周看一遍高頻考點總結,記幾個關鍵詞就行(比如政府會計的“雙報告”“雙基礎”)。
二、刷題技巧:別當“刷題機器”,3遍真題抵過1000道模擬題
“刷題沒用”的人,多半是沒刷對題。初級會計考試的題庫其實很固定,每年新題占比不到20%,大部分都是“換湯不換藥”的老考點。所以真題才是黃金資料,模擬題只能當“配菜”。
1. 真題“3遍刷題法”(具體操作步驟)
第一遍:限時做(按考試時間,實務105分鐘,經濟法90分鐘),目的是感受“考試節奏”。哪怕錯一半也沒關系,重點看自己哪些章節錯得多,標記出來(比如“存貨”錯了5道,說明這個章節沒吃透)。
第二遍:逐題分析(不限時),搞懂“每個選項為什么對/為什么錯”。比如一道多選題問“哪些屬于視同銷售”,不僅要選對答案,還要把每個錯誤選項對應的“不得抵扣進項稅”“進項稅額轉出”的情形也標在旁邊,相當于把相關考點串起來。
第三遍:只刷錯題(考前2周),這時候你會發現很多錯題“一錯再錯”,這些就是你的“知識盲區”,必須回頭翻教材或筆記,把原理搞懂(比如“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總做錯,就把教材里的分錄抄3遍,直到閉著眼睛能寫出來)。
2. 錯題本“2.0版”:不只抄題,還要寫“錯誤原因”
很多人錯題本就是抄題干+答案,等于白做。真正有用的錯題本,要寫清楚“我為什么錯”:是知識點沒記牢?還是審題不清?比如:
> 錯題:某企業2023年12月購入一臺設備,價款100萬,預計使用5年,無殘值,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2024年應計提折舊多少?
> 錯誤答案:20萬(直接用100/5)
> 錯誤原因:沒看清“2023年12月購入”,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下月開始計提折舊,2024年實際只提11個月?不對!年限平均法是按年提,不管月份,2024年就是全年折舊20萬。(原來我把“固定資產折舊時點”和“無形資產攤銷時點”記混了,無形資產才是當月增加當月攤銷!)
這樣寫一遍,比單純抄題印象深10倍,下次再遇到類似題,就不會犯同樣的錯。
三、時間管理:3個月備考也來得及,別讓“完美計劃”拖垮你
總有人問“現在開始備考還來得及嗎?”其實初級會計難度不高,每天3小時,3個月足夠。關鍵是別做“計劃黨”——列了滿滿一張時間表,結果第一天就沒完成,然后徹底擺爛。
1. 分階段時間表(適合零基礎/在職考生)
基礎階段(1-6周):每天2小時聽課+1小時做題
聽課別貪多,每天1-2個章節(比如《實務》的“存貨”+《經濟法》的“增值稅”),聽完立刻做教材例題和章節練習題(不用做難題,簡單題就行,目的是理解知識點)。
在職考生可以利用碎片時間:早上通勤聽15分鐘考點音頻(自己提前錄好關鍵詞,比如“存貨計價方法:先進先出法會導致物價上漲時利潤高估”),午休做20道選擇題,晚上集中2小時聽課+整理筆記。
強化階段(7-10周):每天2小時刷真題+1小時整理錯題
按“3遍刷題法”刷近3年真題(至少3套),重點突破高頻章節錯題(比如“收入”“所得稅”)。
周末花3小時做一套完整模考卷(用機考系統,提前適應電腦答題),模考分數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自己能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做完。
沖刺階段(11-12周):每天1小時背高頻考點+2小時查漏補缺
背自己整理的“高頻考點清單”和錯題本,尤其是《經濟法》的法條(不用全背,記關鍵詞,比如“勞動合同試用期:3個月≤合同期<1年,試用期≤1個月”)。
針對模考中錯得最多的章節,回頭看教材或網課的重點部分,別在冷門章節浪費時間。
四、記憶方法:對抗“學了就忘”,3個小竅門幫你記牢考點
初級會計需要記的東西不少,尤其是《經濟法基礎》的法條和《實務》的會計分錄,很多人背完第二天就忘。其實不是記憶力差,是沒找對方法。
1. 關鍵詞記憶法:把長考點“砍成”短句
比如《經濟法》里“勞動合同解除的經濟補償”,教材寫了一大段,其實核心就是“每滿1年付1個月工資,6個月以上不滿1年按1年算,不滿6個月付半個月工資”,記這一句關鍵詞,比背整段話容易多了。
2. 場景聯想法:把考點和生活掛鉤
比如《實務》里“其他應收款”核算內容:應收的賠款、罰款;應收的出租包裝物租金;應向職工收取的各種墊付款項……可以聯想“公司倉庫丟了東西,對方賠的錢(賠款)記其他應收款;員工出差我幫他墊了住宿費(墊付款項)記其他應收款”,用生活場景幫你記住“哪些錢該記這個科目”。
3. 睡前復盤:利用“睡眠記憶法”
每天睡前花10分鐘,在腦子里“過電影”:今天學了什么章節?核心考點是什么?有哪些錯題?比如今天學了“交易性金融資產”,就回憶“取得時按公允價值入賬,交易費用記投資收益;持有期間公允價值變動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出售時售價-賬面價值的差額記投資收益,同時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入投資收益”。不用寫下來,純靠回憶,想不起來的第二天早上立刻翻筆記,這樣記得特別牢。
五、心態調整:別讓“焦慮”拖垮你的進度
備考時最容易陷入兩種情緒:一是“我怎么什么都記不住”,二是“別人都復習完了,我還在第一章”。其實這都是“假焦慮”,只要做好兩件事,就能穩住心態。
1. 接納“學了就忘”是正常的
記憶本來就是“重復的過程”,沒人能看一遍就記住。你可以準備一個“遺忘本”,把反復記不住的考點寫下來(比如“委托加工物資消費稅的處理”),每天早上花5分鐘看一遍,堅持一周,肯定能記住。
2. 別和別人比進度,只和自己比
每個人基礎不一樣,有人是會計專業,有人是零基礎,進度根本沒有可比性。你只需要確保“今天比昨天多會一個考點,這周比上周模考多5分”,這就是進步。我去年帶的一個零基礎學員,剛開始模考才30多分,每天按計劃學3小時,最后實務考了82分,經濟法79分,所以“慢一點沒關系,穩才重要”。
六、考場應急:3個“救命技巧”,避免不必要的丟分
哪怕復習得再好,考場也可能遇到突發情況,這時候別慌,記住這3個技巧:
1. 時間分配:先易后難,別在難題上死磕
實務105分鐘,經濟法90分鐘,平均每道題的時間不到1分鐘。遇到“一看就不會”的題(比如不定項最后一問),立刻標記跳過,先把會做的題做完,確保拿到基礎分(大概60分左右),最后再回頭啃難題。
2. 多選題“寧缺毋濫”
多選題少選可以得相應分值,多選、錯選、不選不得分。如果不確定某個選項,寧愿少選也別多選。比如一道題有A、B、C三個選項,你確定A、B對,C不確定,就只選A、B,至少能得1分,總比選了C錯了全扣分強。
3. 答題卡填涂:做完一科立刻涂,別留到最后
每年都有人考完才發現“題做完了,答題卡沒涂完”,這種低級錯誤一定要避免。建議做一科涂一科(實務做完涂實務,經濟法做完涂經濟法),或者每做完20道題涂一次,確保萬無一失。
初級會計考試就像一場“短途馬拉松”,難的不是距離,是堅持和方法。別想著“我能不能過”,而是“今天我要學會哪個考點”。按上面的技巧一步步來,你會發現:原來提分沒那么難。
以上技巧基于歷年考試規律總結,具體考試政策(如題型、分值、考試時間)請以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514019.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