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會計核算方法
摘要
會計核算方法是會計工作的“基本功”,不管是剛入行的會計新人,還是需要管賬的企業主,搞懂這些方法才能把賬算明白、記清楚。本文結合實際案例,詳細拆解7大常用會計核算方法——從給每筆錢“安家”的“設置賬戶”,到給交易“留證據”的“填制憑證”,再到給老板交“成績單”的“編制報告”,一步步帶你搞懂“錢從哪兒來、花到哪兒去、最后剩多少”,看完就能上手用。
為什么要學會計核算方法?這3個痛點你肯定遇到過
“上個月明明賣了不少貨,怎么一算賬好像沒賺錢?”“月底對賬時,賬上的錢和銀行流水對不上,到底哪里錯了?”“老板要財務報表,我對著一堆票據發呆,根本不知道從哪兒開始整理……”
如果你也有過這些經歷,別慌,不是你不夠細心,而是沒把會計核算的“底層邏輯”搞清楚。會計核算方法就像廚師的“刀工”“火候”,是做會計的“基本功”——它能幫你把雜亂的交易數據變清晰,讓每一筆錢的來龍去脈都有跡可循,還能幫你算出真實的利潤、摸清公司的“家底”。
今天就用大白話+真實案例,帶你吃透7個常用會計核算方法,以后不管是自己記賬還是看報表,都能心里有數。
方法一:設置賬戶——給每筆錢安個“專屬房間”
什么是設置賬戶?
簡單說,就是給公司的錢和物“分類建文件夾”。比如你家衣柜會分“上衣”“褲子”“襪子”,賬戶就是給“錢”分的類——哪些是公司的“家底”(資產),哪些是欠別人的錢(負債),哪些是老板投入的錢(所有者權益),賺的錢(收入)、花的錢(費用)……每個類別就是一個“賬戶”。
為什么要設賬戶?
如果不分類,所有交易都堆在一起,就像把衣服、襪子、書本全扔一個箱子里,想用的時候根本找不到。比如公司花1000元買了電腦,又花1000元付了房租,不設賬戶的話,只會記“花了2000元”,但電腦是“資產”(能用好幾年),房租是“費用”(當月就花完了),性質完全不同,不分開記就會算錯利潤。
實操步驟:
1. 按“會計要素”分大類:資產類(如“銀行存款”“庫存商品”)、負債類(如“應付賬款”“短期借款”)、所有者權益類(如“實收資本”)、成本類(如“生產成本”)、損益類(如“主營業務收入”“銷售費用”)。
2. 每個大類下再設明細賬戶:比如“資產類”下有“庫存商品”,再細分“男裝”“女裝”“童裝”。
舉個例子:
開一家小奶茶店,需要設哪些賬戶?
資產類:銀行存款(店里的錢)、庫存商品(奶茶原料、杯子)、固定資產(奶茶機、冰箱);
負債類:應付賬款(欠供應商的原料錢);
損益類:主營業務收入(賣奶茶的錢)、銷售費用(水電費、包裝費)。
方法二:復式記賬——每筆交易記“兩本賬”,不怕記錯
什么是復式記賬?
簡單說,就是“每一筆錢的進出,都記兩筆賬”——一邊記“錢從哪兒來”(來源),一邊記“錢到哪兒去”(去向)。比如你用100元現金買了奶茶原料,“現金”少了100元(去向),“庫存商品”多了100元(來源),這兩筆要一起記。
為什么要用復式記賬?
單式記賬(只記一筆)容易出錯,比如只記“花了100元”,忘了記“買了什么”,回頭對賬根本不知道錢花哪兒了。復式記賬就像“雙人監督”,通過“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規則,確保每筆交易都能對上。
實操核心:借貸記賬法
會計里用“借”和“貸”表示增減,但不用糾結字面意思,記住:
資產類賬戶:“借”增“貸”減(比如“銀行存款”增加記“借”,減少記“貸”);
負債/所有者權益類賬戶:“貸”增“借”減(比如“應付賬款”增加記“貸”,減少記“借”);
收入類賬戶:“貸”增“借”減(賣奶茶收入記“貸”);
費用類賬戶:“借”增“貸”減(付水電費記“借”)。
舉個例子:
用銀行存款5000元買奶茶原料,怎么記?
“庫存商品”(資產)增加5000元 記“借:庫存商品 5000”;
“銀行存款”(資產)減少5000元 記“貸:銀行存款 5000”;
借貸金額相等(5000=5000),這筆賬就沒問題。
方法三:填制和審核憑證——給交易“拍個照留證據”
什么是憑證?
憑證就是交易的“證據”,比如發票、收據、銀行回單、出庫單……會計記賬不能憑“記憶”,必須憑“憑證”。填制憑證就是把這些證據上的信息(誰、什么時候、多少錢、干什么)寫清楚,審核憑證就是檢查這些證據是不是真的、有沒有問題。
為什么要審核憑證?
之前遇到過一個會計,收到一張“辦公用品發票”,金額5000元,沒審核就記賬了,后來才發現發票是假的,公司不僅多交了稅,還被稅務查了。審核憑證就是“守門”,避免假票、錯票、不合理的支出混進來。
審核憑證要注意3點:
1. 真實性:發票是不是真的?(可以在稅務局官網查);付款記錄和發票金額對不對?
2. 合法性:這筆錢能不能花?比如公司規定“招待費每月不能超過2000元”,如果一張招待費發票3000元,就需要老板特批。
3. 完整性:發票上的抬頭、稅號、日期、金額有沒有漏寫?附件(比如合同、出庫單)齊不齊?
舉個例子:
收到客戶轉賬10000元買奶茶,憑證怎么填?
憑證類型:收款憑證;
日期:2024年5月10日;
摘要:收XX客戶奶茶款;
借方:銀行存款 10000元(錢到賬了,銀行存款增加);
貸方:主營業務收入 10000元(賣奶茶的收入,收入增加);
附件:銀行回單1張、銷售小票1張。
方法四:登記賬簿——把“證據”整理成“流水賬”
什么是賬簿?
如果說憑證是“一張張照片”,賬簿就是“一本相冊”——把同類憑證按時間順序整理好,記到對應的賬戶里。比如“銀行存款日記賬”就是專門記銀行存款收支的“流水賬”,每天的進賬、出賬都按順序記下來。
常見的賬簿有3種:
1. 日記賬:按時間記,比如“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每天都要記,方便隨時看錢的進出。
2. 明細賬:按賬戶記,比如“庫存商品明細賬”,記每種奶茶原料的進貨、銷售、結存數量和金額。
3. 總賬:匯總明細賬的數,比如“庫存商品”總賬就是把所有原料的數量和金額加起來,看公司一共有多少庫存。
登記賬簿的小技巧:
字跡要清楚,不能涂改(錯了可以劃紅線更正,旁邊寫“此筆作廢”);
每天結出余額,比如“銀行存款日記賬”每天結束要算“今天還剩多少錢”,和銀行APP里的余額對一對;
月底要“對賬”:明細賬和總賬對,總賬和報表對,確保數字一致。
舉個例子:
5月10日收客戶10000元奶茶款(憑證已審核),怎么登記“銀行存款日記賬”?
日期:2024.5.10;
憑證號:收字第1號;
摘要:收XX客戶奶茶款;
借方(收入):10000元;
余額:上日余額8000元 + 10000元 = 18000元。
方法五:成本計算——算清楚“賣一杯奶茶到底賺多少錢”
什么是成本計算?
成本就是“為了賺錢花的錢”,成本計算就是算清楚“賣一件產品/服務,到底花了多少成本”。比如賣一杯奶茶,原料(牛奶、茶葉)、杯子、吸管、制作時的水電費,都是成本,只有算出成本,才能知道“賣15元一杯,到底賺了多少錢”。
成本計算的步驟(以奶茶店為例):
1. 確定成本對象:算“一杯珍珠奶茶”的成本,還是“5月份所有奶茶”的總成本?
2. 歸集成本:把和奶茶相關的費用都收集起來:
直接成本:牛奶(2元/杯)、茶葉(0.5元/杯)、珍珠(0.3元/杯)、杯子吸管(0.8元/杯);
間接成本:奶茶機折舊費(按天算,每天50元,5月有30天,共1500元,5月賣了1000杯,每杯分攤1.5元);
3. 計算單位成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2+0.5+0.3+0.8+1.5=5.1元/杯。
為什么要算成本?
之前有個奶茶店老板,覺得“一杯賣15元,成本最多5元,肯定賺錢”,結果月底一算賬,發現沒賺多少——原來他忘了算房租分攤(每月1萬,分攤到每杯10元),實際成本15.1元/杯,賣15元反而虧了!成本算不準,定價就會出錯,利潤自然也不準。
方法六:財產清查——定期“盤點家底”,賬實要一致
什么是財產清查?
簡單說,就是“盤點實際有多少東西,和賬上記的對不對”。比如賬上記“庫存奶茶原料有100斤”,實際盤點只有90斤,少了10斤,就要查原因(是被偷了?還是記錯賬了?),然后調整賬目,讓“賬上的數”和“實際的數”一致。
什么時候需要財產清查?
定期清查:月底、年底必須盤(比如月底盤庫存商品,年底盤固定資產);
不定期清查:換會計、公司合并、發洪水(怕東西被沖走)時,也要盤。
清查后發現“賬實不符”怎么辦?
少了(盤虧):比如賬上100斤原料,實際90斤,先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等查明原因),如果是被偷了,記“營業外支出”;如果是記錯賬,直接改賬;
多了(盤盈):比如賬上100個杯子,實際110個,可能是供應商多送了,記“其他應付款”(欠供應商的),或者是之前少記了,補記到“庫存商品”。
舉個例子:
5月底盤點“珍珠”,賬上記有50斤,實際稱只有45斤,少了5斤(每斤20元,共100元)。查監控發現是員工偷吃了,怎么處理?
先調賬: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100元”,貸“庫存商品 100元”;
查明原因后:借“其他應收款(員工賠償)100元”,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100元”。
方法七: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給老板交“成績單”
什么是財務會計報告?
就是把前面6個方法算出來的數據,整理成老板能看懂的“報表”,主要包括3張表:
資產負債表:看“家底”——公司有多少資產(錢、貨、設備)、欠多少錢(負債)、老板能分多少錢(所有者權益);
利潤表:看“賺錢能力”——這個月/年賺了多少錢(收入-成本-費用=利潤);
現金流量表:看“現金流”——錢從哪兒來(賣貨收的、借的)、花到哪兒去(進貨、發工資)、還剩多少現金。
老板最關心哪張表?
不同老板關注點不一樣:
小老板可能先看利潤表:“這個月賺了多少?”;
投資人更看現金流量表:“公司賬上有沒有錢,能不能活下去?”;
稅務局看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有沒有偷稅漏稅?”。
舉個例子:
奶茶店5月利潤表怎么填?
主營業務收入:賣奶茶收了30000元;
主營業務成本:2000杯×5.1元/杯=10200元;
銷售費用:水電費2000元、房租10000元;
利潤=30000-10200-2000-10000=7800元(這個月賺了7800元)。
最后:7個方法是“環環相扣”的,別孤立著學
其實會計核算就像“做蛋糕”:設置賬戶是“準備模具”,復式記賬是“按配方放材料”,填制憑證是“記下來放了多少”,登記賬簿是“把材料放好”,成本計算是“算每個蛋糕的成本”,財產清查是“看看材料夠不夠”,編制報告是“最后端出來的蛋糕”——少一步都做不成。
剛開始學可能覺得復雜,我剛入行時,也總把“填制憑證”和“登記賬簿”搞混,后來發現:憑證是“原始證據”,賬簿是“分類整理”,就像先拍照片(憑證),再按日期整理成相冊(賬簿),想通了就簡單多了。
慢慢練,多對著實際業務操作幾次,你會發現:這些方法不是“課本上的理論”,而是幫你把賬算明白、把公司管好的“實用工具”。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495339.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