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往來會計崗位職責
摘要
企業往來會計到底是做什么的?是不是每天就對著一堆發票和數字“算賬”?其實沒那么簡單。這個崗位就像企業資金往來的“交通警察”,管著公司和客戶、供應商之間的“錢袋子”,既要確保每筆賬清晰準確,又要盯著錢能不能按時收回、該不該及時付出,甚至還要從源頭幫公司控制風險。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掰開揉碎了講:往來會計的核心職責是什么?日常工作要碰哪些具體事?新人最容易踩哪些坑?以及想做好這個崗位,到底需要練哪些“真本事”?不管你是正在找工作的會計新人,還是想了解崗位要求的HR,看完這篇都能心里有數。
一、先搞懂:往來會計到底“管什么”?別把自己當“記賬工具人”
很多人覺得往來會計就是“記往來賬的”,這話沒錯,但太表面了。往深了說,往來會計管的是企業和外部單位的“資金關系”——客戶欠我們錢(應收賬款)、我們欠供應商錢(應付賬款)、還有各種雜七雜八的借款、押金(其他應收/應付款),這些都歸你管。
為什么這個崗位重要?舉個例子:如果應收賬款收不回來,公司現金流會緊張;如果應付賬款付錯了,可能多花錢還得罪供應商;要是往來賬亂成一鍋粥,老板連公司到底“外面有多少錢沒收回來、欠了多少錢要付”都搞不清,決策都得拍腦袋。所以,往來會計不是“工具人”,是幫公司守好“資金出入口”的人。
二、日常工作清單:從早到晚,這8件事你肯定要碰
別被“往來”兩個字唬住,具體工作其實很落地。我整理了一份“日常工作清單”,都是老會計天天要干的活,附上調侃和真實案例,你一看就懂:
1. 往來賬款核算:每天盯著3類賬,別記錯“債主”和“欠錢的”
這是最基礎的活兒,但也是最容易出錯的。簡單說就是:客戶買了東西沒付錢,你要記“應收賬款”(我們是債主);我們買了東西沒付錢,記“應付賬款”(我們是欠錢的);還有員工借備用金、付押金這種,記“其他應收/應付款”。
舉個踩坑案例:我剛做往來會計時,有次客戶A買了100萬設備,發票開了但錢沒到,我稀里糊涂記成了“應付賬款”——等于說我把“客戶欠我們錢”記成了“我們欠客戶錢”,月底對賬時被財務經理罵慘了:“你這賬記的,公司平白無故多了100萬負債,老板看了要以為公司要破產了!”
所以記的時候一定要分清:“應收”是別人欠我們,“應付”是我們欠別人,別搞反了!
2. 對賬:和供應商/客戶“掰扯清楚每一分錢”,不然容易“扯皮”
對賬不是“自己對自己的賬”,是要和外部單位核對:“你說我欠你15萬,我賬上怎么只有10萬?差在哪兒了?”這活兒特考驗耐心,因為對方財務可能也忙,或者數據亂七八糟,你得一點點摳。
真實經歷:上個月和供應商B對賬,對方發來的對賬單說我們欠15萬,我查我們的賬只有10萬。一開始對方財務還不耐煩:“我們系統里就是15萬,你們自己查!”我沒急,把從去年到現在的采購訂單、入庫單、發票一張張找出來,發現對方把另一家和我們名字很像的公司的5萬訂單算到我們頭上了。最后對方財務道歉,還請我喝了杯奶茶——所以對賬別怕麻煩,“證據”比嗓門管用。
3. 催款/付款:當“催款員”也當“付款把關人”,兩頭不討好但必須干
催款:客戶欠錢不還,你得去催。別覺得不好意思,這是你的職責。我總結了個小技巧:催款時別直接說“你們什么時候付錢”,可以說“王經理,您看這筆款這個月20號就到付款期了,我們財務月底要結賬,麻煩您盡快安排下,不然我這邊報表不好做,謝謝啦!”(先講理由,再提要求,對方更容易配合)。
付款:付供應商錢時,別看到發票就付,要核對“三單”:采購訂單(買了多少)、入庫單(收到多少)、發票(開了多少),三單一致才能付。有次業務部門拿來一張20萬的發票讓付款,我查了下入庫單,發現貨只到了一半,當場打回去:“貨沒齊,付了錢要是剩下的貨不到怎么辦?”
4. 壞賬處理:別讓“死賬”拖垮公司,該“砍”就得“砍”
有些客戶欠了錢,拖了一年、兩年,甚至聯系不上了,這錢大概率收不回來了,就得做“壞賬處理”。簡單說就是在賬上承認“這筆錢沒了”,避免報表上虛增資產。
舉個例子:客戶C在2021年欠了50萬,到2023年還沒還,電話不接、公司搬了,這種就要計提“壞賬準備”。計提多少?按公司政策來,比如賬齡1-2年提50%,2年以上提100%,那50萬就全提壞賬,報表上“應收賬款”就會減少50萬,老板能看到真實的資產情況。
5. 報表編制:給老板畫“資金往來畫像”,讓他一眼看懂風險
往來會計不光要記賬,還得會“講故事”——用報表告訴老板:“我們現在有多少應收賬款,哪些快到期了,哪些可能收不回來;應付賬款有多少,什么時候要付,會不會影響現金流。”
最常用的是《應收賬款賬齡分析表》,比如“賬齡3個月內的有200萬(安全),3-6個月的100萬(要催),1年以上的50萬(高風險)”。老板一看就知道:“哦,1年以上的50萬得重點盯著,別變成壞賬。”
6. 合同審核:從源頭控制風險,別等錢出問題了才后悔
很多人覺得“合同審核是法務的事”,其實往來會計也得參與。尤其是采購合同、銷售合同里的“付款條件”“賬期”,直接影響你的工作。
比如銷售合同里寫“貨到30天付款”,但業務部門為了簽單,偷偷改成“貨到60天付款”,你就得提醒:“賬期太長了,客戶要是再拖一拖,我們資金壓力會很大,要不要和對方談短點?” 提前把風險堵上,比事后催款輕松10倍。
7. 檔案管理:別小看“一堆紙”,關鍵時刻能救命
往來會計的“寶貝”很多:采購合同、銷售合同、對賬函、催款記錄、付款憑證……這些都要好好存檔。別覺得“放電腦里就行”,紙質檔案也要留,萬一電腦數據丟了呢?
我之前遇到審計查3年前的供應商對賬記錄,幸好我按年份、按供應商分類存檔,很快就找到了。審計老師說:“你們這檔案管理比很多公司都規范。” 所以,檔案不是“廢紙”,是“證據庫”。
8. 配合審計/稅務檢查:當好“數據講解員”,別讓問題“說不清”
每年審計、稅務檢查,往來賬都是重點。審計會問:“為什么這個月應收賬款突然增加50%?”“這筆應付賬款掛了半年沒付,什么原因?” 你得能說清楚:“應收賬款增加是因為季度末集中發貨,還沒到回款期”“應付賬款沒付是因為供應商發票還沒開過來”。
要是說不清,審計可能會懷疑你“虛增收入”“隱瞞負債”,那就麻煩了。所以平時記好每筆賬的“來龍去脈”,關鍵時刻才能不慌。
三、新人最容易踩的3個坑,老會計從不明說(但你必須知道)
別以為把賬記對了就萬事大吉,這些“隱形坑”才最容易讓你背鍋:
坑1:只看數字不看業務,賬對了但邏輯錯了
見過一個新人,客戶退貨,他只做了“紅字發票沖銷收入”,但忘了沖減“應收賬款”——結果賬上還掛著這筆“客戶欠的錢”,半年后才發現,客戶早就跑了,錢要不回來了。
提醒:記賬前多問一句“為什么”——這筆錢為什么收/付?和什么業務有關?別當“機器人”,要當“懂業務的會計”。
坑2:對賬不及時,小問題拖成大麻煩
有些新人覺得“對賬不急,月底一起對”,結果供應商催款催到老板那里,才發現是自己漏記了一筆付款;或者客戶說“我們早就付過錢了”,你一查,錢確實到賬了,但你沒及時核銷,導致賬上還顯示“客戶欠錢”。
教訓:對賬要“日清周結”,尤其是金額大、賬期長的客戶/供應商,別等對方找上門才著急。
坑3:過度依賴系統,忘了“人工復核”
現在都用ERP系統,很多數據自動生成,但系統也會出錯!比如系統把“預付賬款”(我們先付錢給供應商)自動算進了“應付賬款”(我們欠供應商錢),導致應付金額虛高10萬。有個新人直接用了系統數據做報表,差點誤導老板“公司欠了很多錢”。
記住:系統是工具,不是“圣旨”,關鍵數據一定要人工復核一遍。
四、想做好往來會計,這5個能力必須練到位(附具體方法)
別覺得往來會計“沒技術含量”,能把這些能力練到位,你就是財務部門的“香餑餑”:
1. Excel必須玩得溜,這3個函數是“救命稻草”
往來會計天天和數據打交道,Excel玩不轉,加班加到哭。重點練這3個函數:
VLOOKUP:對賬時匹配我方和對方的金額,秒找差異(比如“在客戶對賬單里找我方賬上的這筆10萬,看看金額對不對”);
數據透視表:做賬齡分析、客戶分類統計,比手動求和快10倍;
IF:設置條件判斷,比如“如果賬齡>1年,標紅提醒”。
練習方法:找公司過去的往來數據,試著用這3個函數做一遍賬齡分析,練3次就熟了。
2. 溝通能力比算賬更重要,畢竟要“催款”和“扯皮”
催款時被客戶懟、對賬時被供應商甩臉色,都是常事。怎么溝通?記住“3不原則”:不卑不亢(別當孫子,也別當大爺)、不說狠話(留有余地)、不甩鍋(自己的問題就認,對方的問題擺證據)。
比如客戶說“沒錢,再等等”,你可以說:“李總,我理解您這邊資金可能緊張,但這筆款確實到付款期了。要不咱們商量下,這個月先付50%,剩下的下個月付?這樣我也好跟領導交代。”(給對方臺階,也明確底線)。
3. 細心!細心!細心!重要的事說三遍
往來賬最忌諱“粗心”:小數點錯一位,可能差幾萬;客戶名稱寫錯一個字,可能把A客戶的錢記到B客戶頭上。
小技巧:記賬后自己復查一遍,重點看“客戶/供應商名稱”“金額”“借貸方向”,不確定的就問老會計,別自己瞎猜。
4. 懂點業務邏輯,別當“賬房先生”
賣衣服的公司和賣設備的公司,應收賬款周期肯定不一樣:衣服可能“款到發貨”,應收賬款少;設備可能“先付30%定金,貨到付50%,質保后付20%”,應收賬款周期長。
懂業務,你才能判斷“這筆應收賬款能不能收回來”“這個賬期合不合理”,而不是只會機械記賬。
5. 抗壓能力:月底年底忙到飛起是常態
月底要對賬、結賬、編報表,年底要催款、清賬、應對審計,忙到晚上10點是常事。我見過同事月底加班到凌晨,咖啡喝到心悸,但第二天還得爬起來干活。
解壓方法:提前列好工作計劃,按優先級排序,別堆到最后;忙完請自己吃頓好的,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寫在最后
企業往來會計,聽起來是“小崗位”,但管著“大資金”。把每筆賬記準、把每次對賬搞清楚、把每個風險提前堵住,你就不只是“記賬的”,而是幫公司守好“錢袋子”的“關鍵人”。新人別怕瑣碎,踏實做好每件事,積累經驗,以后不管是轉成本會計、稅務會計,還是升財務主管,往來會計的經歷都是你的“加分項”。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480761.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