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部記賬會計崗位職責
如果你正在找財務相關的工作,或者剛入職記賬會計崗位,是不是總在想:“這活兒到底具體要做啥?每天對著一堆票據和數字,從哪兒下手才對?” 別慌,今天這篇文章就給你掰扯清楚——財務部記賬會計到底要扛哪些活兒、需要啥能力,甚至連新手常踩的坑都給你指出來。看完之后,不管是面試還是上手工作,你心里都能有本明白賬。
一、先搞懂:記賬會計到底是干啥的?為啥說它是財務的“地基”?
咱們先打個比方:如果把公司的財務工作比作蓋大樓,那記賬會計就是打地基的人。你想啊,地基要是沒打牢,上面的樓蓋得再漂亮也白搭——賬記錯了,后面的財務分析、稅務申報、資金規劃全都會跟著出錯。所以別看記賬會計天天和票據、分錄打交道,覺得“好像挺基礎”,實際上,你手里的每一張發票、每一筆分錄,都是公司財務數據的“第一手資料”,直接關系到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簡單說,記賬會計的核心任務就倆:把公司發生的經濟業務“如實記下來”,并讓這些記錄“能看懂、能核對、能追溯”。聽起來不難?但真要做好,細節里全是門道。
二、核心職責拆解:每天上班,你到底要忙些啥?
(一)日常核算:從“票據”到“賬本”,每一步都不能馬虎
這是記賬會計最核心的活兒,也是每天花時間最多的部分。具體來說,分三步:
1. 原始憑證審核:先當“守門員”,把好第一關
所有業務發生后,都會產生原始憑證——比如采購發票、費用報銷單、銀行回單、銷售合同等等。你的第一步,就是審核這些憑證能不能“過關”。別以為這是小事,好多新手就是在這里栽跟頭。
審核要盯三個點:
真實性:發票是不是真的?別拿到假發票(現在電子發票也有假的,記得去查驗平臺核對);報銷單上的事由是不是真的?比如寫著“差旅費”,結果附的是商場購物發票,這就有問題。
合法性:業務是不是符合公司規定?比如公司制度說“員工出差住宿費標準是500元/晚”,結果有人拿800元的發票來報,超標的部分有沒有特殊審批?沒有的話就得打回去。
完整性:該有的附件齊不齊?比如采購原材料,除了發票,有沒有采購合同、入庫單?費用報銷,有沒有領導簽字?少一樣都不行,不然以后查賬都沒依據。
舉個例子:之前有個朋友剛做記賬會計,收到一張“業務招待費”報銷單,發票、領導簽字都有,但沒附招待對象的名單和事由。她覺得“差不多得了”就給過了,結果年底審計時,審計老師問“這筆錢招待了誰?為什么招待?”答不上來,最后只能調賬。所以記住:原始憑證是“證據”,證據不全,賬記了也白記。
2. 填制記賬憑證:把業務“翻譯”成會計語言
憑證審核通過后,就該寫分錄了——這一步相當于把“業務語言”翻譯成“會計語言”。比如公司賣了10萬元貨物,收到銀行存款,你得寫成:
借:銀行存款 10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88495.58(假設稅率13%)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1504.42
這里要注意兩點:
科目用對:別把“管理費用”記成“銷售費用”,雖然都是費用,但核算的業務不一樣,后續分析會出錯。比如行政部的辦公費記“管理費用”,銷售部的辦公費記“銷售費用”,得按部門分清楚。
借貸平衡:每筆分錄的借方金額合計必須等于貸方金額合計,這是會計的“鐵律”。要是不平,要么是數字算錯了,要么是科目用反了,得回頭查。
新手可以用個小技巧:先確定“誰是主角”。比如收到客戶的貨款,“主角”是“銀行存款”(增加,記借方),對應的“主營業務收入”(增加,記貸方)和“銷項稅額”(增加,記貸方)。多練幾次就順了。
3. 登記賬簿:把分錄“搬進”明細賬和總賬
記完憑證,就要登記明細賬(比如“應收賬款明細賬”“管理費用明細賬”)和總賬。現在大部分公司用財務軟件(用友、金蝶、賬信云等),錄入憑證后會自動登賬,但你得會核對——比如月底看看“應收賬款明細賬”里每個客戶的余額,和總賬的“應收賬款”余額對不對得上,差一分錢都不行。
之前見過有人依賴軟件,從來不核對明細賬和總賬,結果軟件出了個小bug,某個科目的總賬金額少記了1000元,直到報稅時才發現,折騰了半天才找到問題。所以記住:軟件是工具,但不能完全代替人工核對。
(二)憑證與檔案管理:記完賬,這些“證據”得管好
賬記完了不是結束,憑證和檔案的管理也很重要。畢竟這些都是公司的財務資料,萬一丟了、亂了,后續查賬、審計、稅務檢查都會很麻煩。
1. 憑證裝訂:既要整齊,又要方便查閱
每月的記賬憑證(包括后面附的原始憑證),月底要裝訂成冊。步驟大概是:
先按憑證編號排序,檢查有沒有缺號、漏頁;
用打孔機在左上角打孔(別打歪了,不然裝訂后看不全內容);
用裝訂線捆緊,封面寫上“某年某月記賬憑證”“共多少冊”“第幾冊”,再蓋個你的名章(責任到人)。
別覺得裝訂是“體力活”不重要,之前有個公司審計,需要查3年前的一筆費用,結果憑證裝訂得亂七八糟,找了半天沒找到,最后被審計老師批評“檔案管理不規范”。所以裝訂也是“技術活”,整齊、清晰才是王道。
2. 檔案保管:電子和紙質都不能馬虎
現在很多公司實行“電子會計檔案”,但紙質憑證也得留著(至少保存30年,這是《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規定的)。
紙質檔案:放在專門的檔案柜里,防潮、防火、防蟲,最好編個號,列個清單,找的時候方便。
電子檔案:存在公司指定的服務器或云端,定期備份(比如每月備份一次),別存在自己的U盤里,萬一丟了就麻煩了。
(三)稅務基礎對接:不是專職稅務會計,但這些事你得懂
記賬會計雖然不直接負責報稅,但稅務相關的基礎工作少不了,畢竟賬是稅的基礎——賬記對了,稅才能算準。
1. 發票管理:進項票認證、銷項票開具(部分公司)
進項發票:收到供應商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要在“增值稅發票綜合服務平臺”上認證(現在大部分是勾選認證,期限是360天,別過期了!),認證通過后才能抵扣進項稅。
銷項發票:有些小公司,記賬會計還要負責開具銷售發票(用稅控盤開),記得核對開票信息(公司名稱、稅號、地址電話、開戶行),開錯了要作廢或紅沖,很麻煩。
舉個例子:有個新手會計,收到一張進項發票,沒注意開票日期是去年的,超過360天了才想起來認證,結果沒法抵扣,公司多交了幾萬塊稅,被老板批評了好久。所以發票認證要及時,別拖延。
2. 協助報稅:給稅務會計提供數據
月底結賬后,稅務會計要報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會找你要數據——比如“這個月的銷項稅額多少?進項稅額多少?”“管理費用里的業務招待費多少?”你得能快速從明細賬里找到這些數,并且保證準確。
有時候稅務會計會讓你核對申報表,比如“增值稅申報表的‘銷售額’和你賬上的‘主營業務收入’對不對得上?”這時候你要耐心核對,差一點都可能導致申報錯誤。
(四)報表與數據支持:財務報表的“半成品供應商”
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一般是主辦會計或財務經理編,但記賬會計要提供“原材料”——也就是準確的明細賬數據。
比如編利潤表時,“主營業務收入”的數據就來自你的“主營業務收入明細賬”;“管理費用”的數據來自“管理費用明細賬”。如果你的明細賬記錯了,利潤表就會跟著錯。
除了報表,領導可能還會臨時要數據,比如“這個季度的差旅費總共花了多少?”“A客戶今年總共欠我們多少錢?”你得能從賬上快速查出來,給領導提供支持。所以平時要熟悉賬套結構,知道每個數據在哪兒找。
(五)其他基礎工作:這些“雜活”也是你的責任
記賬會計有時候還要處理一些“邊緣工作”,但同樣重要:
對接其他部門:比如業務部門報銷不懂流程,你得解釋;采購部門要付款,你得核對發票和合同是不是一致。
整理歷史數據:比如領導要去年的費用分析,你得從舊賬里把數據導出來,整理成表格。
配合審計/檢查:每年審計或稅務檢查,審計老師會要各種憑證、明細賬,你得負責找出來、提供過去。
三、想做好記賬會計,你得具備這3類能力
光知道職責還不夠,想把活兒干漂亮,這些能力少不了:
(一)專業技能:會計知識+軟件操作,缺一不可
會計基礎要扎實:至少得懂“權責發生制”“借貸記賬法”“會計科目核算內容”,不然分錄都寫不對。
財務軟件玩得溜:用友、金蝶、賬信云這些主流軟件得會用,至少會錄入憑證、查明細賬、生成報表。
Excel是“神器”:比如用vlookup核對銀行流水和記賬數據,用數據透視表匯總費用,效率能提升一大半。之前見過一個會計,用Excel做了個自動核對憑證的模板,別人一天的活兒她半天就干完了。
(二)軟技能:細心、耐心、會溝通
細心是“底線”:賬上的數字都是“真金白銀”,一個小數點錯了,可能就是幾千幾萬的差異。比如把“10000”寫成“1000”,差了9000塊,后續查起來特別費勁。
耐心很重要:有時候一筆賬對不上,可能要翻幾十張憑證、查好幾天,沒耐心根本扛不住。
溝通能力不能少:和業務部門溝通報銷,和領導解釋賬務問題,都需要好好說話。比如有同事報銷不合規,你直接說“不行,報不了”容易得罪人,換個說法“哥,這個發票缺個領導簽字,你補一下就能報了,我教你怎么弄”,對方更容易接受。
(三)責任心:把“別人的錢”當“自己的錢”來管
記賬會計管的是公司的錢、公司的賬,每一筆都關系到公司的利益。所以得有責任心——憑證審核多問一句“為什么”,記賬時多核對一遍數字,檔案保管多檢查一次。別覺得“差不多就行”,財務工作里,“差不多”往往就是“差很多”。
四、新手常踩的3個坑,看完幫你少走彎路
最后說幾個新手容易犯的錯,提前避開:
1. “憑感覺記賬”,不看制度
比如公司規定“5000元以下的辦公設備可以直接記費用”,結果你看到一張4900元的打印機發票,直接記了“管理費用”,但其實制度里還寫了“單價超過2000元需入固定資產”——這就是沒仔細看制度,想當然記賬。解決辦法:把公司的財務制度打印出來,沒事翻一翻,不確定的先問領導或老會計。
2. “只記不管”,不核對賬實
比如銀行存款日記賬的余額,和銀行對賬單對不上,你覺得“反正軟件記的,肯定沒錯”,結果是有一筆手續費銀行扣了,你沒記賬。解決辦法:每月必須做“賬證核對、賬賬核對、賬實核對”,尤其是銀行存款,一定要編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
3. “害怕問問題”,不懂裝懂
遇到不會的業務,比如“公司收到政府補助怎么記賬?”不敢問領導,自己瞎記,結果記錯了。解決辦法:財務工作不怕問,就怕錯。不懂就問,問清楚了再做,比做錯了返工強。
記賬會計的工作,看似每天重復,但想做好并不容易。你手里的每一張憑證、每一筆分錄,都是公司財務數據的“基石”。把基礎打牢,不僅能讓自己的工作不出錯,還能為以后做主辦會計、財務經理打下基礎——畢竟,沒有誰天生就會做復雜的財務分析,都是從記好每一筆賬開始的。
最后想說:財務工作需要細心,也需要耐心,但更需要“把平凡的事做好”的責任心。愿你在記賬會計的崗位上,把每一筆賬都記成“放心賬”。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475741.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