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分錄怎樣做
摘要
會計分錄其實沒那么玄乎,說白了就是“給每筆錢的來去記賬”。新手覺得難,大多是卡在“科目記不住”“借貸搞反”“業務對應不上”這三個坎上。今天這篇文章,我會用“人話”拆解會計分錄的底層邏輯,給你一套“3步實操法”,再配上5類高頻業務的分錄模板,最后揪出新手最容易踩的3個坑。看完你會發現:原來分錄就像寫“收支日記”,只要摸透規則,誰都能上手。
一、先搞懂:會計分錄到底是個啥?為啥學不會就頭疼?
我剛學會計那會兒,對著教材里“會計分錄是指對某項經濟業務標明其應借應貸賬戶及其金額的記錄”這句話,愣是琢磨了半小時——啥叫“應借應貸”?“賬戶”又是個啥?后來跟著老會計實習,看她對著發票唰唰寫分錄,才突然明白:分錄就是把“錢的流動”用固定格式記下來,讓老板、稅務局一眼看懂“錢從哪來,到哪去,變成了啥”。
打個比方:你開了家小超市,今天花500元買了10箱方便面。這筆錢從“你的錢包”(銀行存款)出去,變成了“超市貨架上的貨”(庫存商品)。分錄就是把這個過程寫成:
借:庫存商品 500
貸:銀行存款 500
是不是很簡單?但為啥有人覺得難?主要是沒搞懂兩個核心:
會計科目:就像“收納盒”,錢變成啥,就放進對應的盒子里(比如買貨進“庫存商品”,房租進“管理費用”);
借貸方向:就像“天平的兩端”,資產類科目(比如銀行存款、庫存商品)“借增貸減”,負債/權益類科目(比如應付賬款、實收資本)“借減貸增”——記不住?別急,后面有懶人記憶法。
二、3步實操法:新手做分錄,按這個流程走準沒錯
不管多復雜的業務,做分錄都能拆成3步。我帶過3個實習生,用這個方法練一周,基本能獨立處理日常賬務,你也試試:
第1步:搞清楚“這筆業務,錢到底干了啥?”
拿到發票、合同或報銷單,先別著急寫分錄,先問自己3個問題:
錢是“進來了”還是“出去了”?
如果沒直接動錢,是“欠了別人錢”還是“別人欠了我們錢”?
錢最終變成了啥?(是買了東西、付了費用,還是收到了貨款?)
舉個例子:公司行政小王拿1000元發票來報銷差旅費(機票+酒店)。
錢出去了(銀行存款減少);
錢變成了“為公司辦事花的費用”(差旅費屬于管理費用)。
第2步:找到對應的“會計科目”,別張冠李戴
科目是分錄的“骨架”,科目找錯了,后面全白搭。新手不用死記硬背200多個科目,先掌握這15個高頻科目,覆蓋80%日常業務:
科目類型 | 常用科目 | 通俗解釋 |
---|---|---|
資產類(借增貸減) | 銀行存款、庫存現金、應收賬款、庫存商品、固定資產 | 公司的“家底”(錢、貨、設備、別人欠的錢) |
負債類(借減貸增) | 應付賬款、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 | 公司的“外債”(欠供應商的錢、欠員工的工資、欠稅務局的稅) |
費用類(借增貸減) | 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 | 公司的“開銷”(辦公費、廣告費、利息) |
收入類(借減貸增) | 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 | 公司的“進賬”(賣貨收入、兼職收入) |
成本類(借增貸減) | 主營業務成本 | 賣貨的“本錢”(比如進貨價) |
還是剛才小王報銷差旅費的例子:“為公司辦事花的費用” 對應“管理費用”科目;“錢出去了” 對應“銀行存款”科目。
第3步:判斷“借貸方向”,記住“資產費用借增貸減,其他相反”
這是最容易暈的一步,但有個懶人公式:資產類、費用類科目,增加記“借”,減少記“貸”;負債類、收入類、權益類科目,增加記“貸”,減少記“借”。
怎么記?你就想:
資產是“自己的東西”,多了(買貨)當然開心,記“借”;少了(花錢)心疼,記“貸”。
費用是“花出去的錢”,花得多了(報銷),相當于資產少了,所以和資產方向一樣(借增貸減)。
負債是“欠別人的錢”,欠得多了(進貨沒付錢),相當于“暫時多了錢”,記“貸”;還了錢(負債少了),記“借”。
回到報銷案例:
管理費用(費用類)增加了1000元 借:管理費用 1000
銀行存款(資產類)減少了1000元 貸:銀行存款 1000
搞定!分錄就出來了。
三、5類高頻業務分錄模板,直接套用不踩坑
光說不練假把式,我整理了小企業最常遇到的5類業務,每個業務給你“場景+分錄+注意點”,以后遇到直接套就行:
1. 采購業務:買東西(商品、設備、辦公用品)
場景1:買辦公電腦,花5000元銀行轉賬支付。
電腦是“能用一年以上的設備” 科目:固定資產
分錄:借:固定資產 5000
貸:銀行存款 5000
場景2:進100件衣服賣,貨款3000元沒付(欠供應商)。
衣服是“要賣的貨” 科目:庫存商品;沒付錢 科目:應付賬款
分錄:借:庫存商品 3000
貸:應付賬款 3000
注意:如果是小規模納稅人,買東西的增值稅直接計入成本(比如付3390元,含增值稅390元,分錄里庫存商品就是3390);一般納稅人要單獨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2. 銷售業務:賣東西收到錢/沒收到錢
場景1:賣50件衣服,收到貨款2000元(銀行轉賬)。
賣貨收入 主營業務收入;收到錢 銀行存款
分錄:借:銀行存款 2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2000
(如果是一般納稅人,還要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場景2:賣20件衣服,客戶說下個月付錢(欠我們錢)。
客戶欠錢 應收賬款
分錄:借:應收賬款 8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800
3. 費用報銷:房租、工資、差旅費
場景1:支付本月房租2000元(銀行轉賬)。
房租是“辦公場所費用” 管理費用
分錄:借:管理費用-房租 2000
貸:銀行存款 2000
場景2:發員工工資,銀行轉賬10000元。
欠員工的工資 應付職工薪酬(先計提,再發放,新手常漏計提!)
計提時:借:管理費用-工資 10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 10000
發放時:借:應付職工薪酬 10000
貸:銀行存款 10000
4. 收付款業務:收欠款、付欠款
場景:上個月客戶欠的800元貨款,今天轉來了。
應收賬款(別人欠的錢)減少了 貸:應收賬款
分錄:借:銀行存款 800
貸:應收賬款 800
5. 稅費處理:交增值稅、企業所得稅
場景:月底算出來要交增值稅500元,銀行扣款。
應交稅費(欠稅務局的錢)減少了 借:應交稅費
分錄: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500
貸:銀行存款 500
四、新手最容易踩的3個坑,看完少走半年彎路
我帶實習生時,發現這3個錯誤出現頻率最高,你一定要避開:
坑1:科目用錯,把“管理費用”當“主營業務成本”
比如公司買了10箱打印紙(辦公用),有人會寫成“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銀行存款”——大錯特錯!主營業務成本是“賣貨的本錢”(比如你賣衣服,衣服的進貨價才是成本),辦公用的打印紙是“日常開銷”,必須記“管理費用”。
避坑法:問自己“這錢和‘賣貨’直接相關嗎?”相關(進貨、生產)記成本,不相關(辦公、房租、工資)記費用。
坑2:借貸反了,把“借銀行存款”寫成“貸銀行存款”
比如收到客戶貨款,應該“借:銀行存款”(資產增加),有人寫成“貸:銀行存款”——直接導致賬上錢少了,老板看到要嚇一跳!
避坑法:寫分錄前先標“↑↓”:資產/費用增加↑借;減少↓貸。負債/收入增加↑貸;減少↓借。比如收到貨款:銀行存款↑借,主營業務收入↑貸。
坑3:漏記分錄,尤其是“計提”類業務
最常見的是“工資”和“稅費”。比如1月底發12月工資,有人只做“發放分錄”,漏了“計提分錄”——導致12月費用少記,利潤虛高,稅務局查賬會有風險。
避坑法:記住“權責發生制”:費用發生在哪個月,就記在哪個月,不管錢什么時候付。12月的工資,12月底就要計提(記12月費用),1月發錢時再做支付分錄。
最后想說
會計分錄就像學開車,一開始覺得方向盤難打、離合難踩,但練得多了,看到業務就條件反射知道怎么寫。剛開始別怕錯,把上面的“3步法則”和“5類模板”打印出來,遇到業務對著套,做錯了就改,改3次就記住了。
記住:會計不是“死記硬背”的學科,是“理解規則+多練實操”的手藝。今天的內容你要是能看懂80%,恭喜你,已經超過60%的新手了——剩下的,交給時間和練習就好。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466014.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