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分錄借是什么意思
在會計的世界里,"借"和"貸"這兩個字堪稱初學者的"攔路虎"。明明日常用語里"借"是找人借錢,"貸"是把錢借給別人,可到了會計分錄里,這倆字兒似乎完全變了味。今天咱們就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把"借"這個概念徹底講透,讓你看完就能上手用!
一、為什么會計里的"借"總讓人暈?
剛學會計時,我也曾對著"借記庫存現金,貸記銀行存款"這類分錄發懵:現金增加了為啥算"借"?銀行存款減少了為啥算"貸"?后來才發現,問題出在咱們把日常用語的思維帶進了會計體系。
劃重點:會計中的"借"(Debit)和"貸"(Credit)只是符號,沒有實際意義! 就像數學里的"+"和"-",化學里的"H"和"O",純粹是一套記錄規則的代號。記住這點,你就跨過了會計入門的第一道坎。
二、搞懂"借"的本質:從會計恒等式說起
要理解"借",必須先記住會計的鐵律: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個等式就像會計世界的"能量守恒定律",永遠成立。
想象你的公司是個大水缸:
資產是缸里的水(比如現金、設備、存貨)
負債是從別人家舀進來的水(欠供應商的錢、銀行貸款)
所有者權益是你自己倒進去的水(股東投資、賺的利潤)
"借"和"貸"就是記錄"水"怎么流動的工具。但關鍵在于:不同類型的賬戶,"借"代表的增減方向完全不同!
三、三類核心賬戶的"借"方規則(附記憶口訣)
1. 資產類賬戶:借增貸減
例子: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固定資產
比如公司收到客戶付的1000元貨款(現金增加),會計分錄就是:
借:庫存現金 1000
貸:應收賬款 1000
這里的"借"就表示現金這種資產增加了。
2. 負債類賬戶:借減貸增
例子:應付賬款、短期借款、應交稅費
比如公司還了供應商500元欠款(負債減少),會計分錄是:
借:應付賬款 500
貸:銀行存款 500
這里的"借"表示應付賬款這項負債減少了。
3. 所有者權益類賬戶:借減貸增
例子:實收資本、本年利潤、盈余公積
比如股東給公司投入20萬元(所有者權益增加),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200000
貸:實收資本 200000
所有者權益增加記"貸"方,所以對應的銀行存款(資產)增加記"借"方。
記憶口訣:資成費借增貸減,負所收借減貸增(資產、成本、費用類賬戶借方記增加;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類賬戶借方記減少)
四、用生活案例理解"借"的應用(新手必看)
案例1:發工資的"借"
公司每月10號發工資,假設這個月工資總額5萬元,會計分錄是:
借:應付職工薪酬 50000
貸:銀行存款 50000
為什么應付職工薪酬要記"借"?
因為發工資前,"應付職工薪酬"是公司欠員工的錢(負債),發工資相當于還債,負債減少所以記"借"方。
案例2:買電腦的"借"
辦公室買了臺6000元的電腦,分錄如下:
借:固定資產 6000
貸:銀行存款 6000
這里"借"表示什么?
固定資產(資產)增加了,所以記"借"方;銀行存款(資產)減少了,所以記"貸"方。相當于資產內部的一增一減。
案例3:賣產品的"借"
賣出10件產品,收入1萬元已收到,分錄是:
借:銀行存款 1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00
收入增加為什么記"貸"?
因為收入最終會增加所有者權益,而所有者權益類賬戶"借減貸增",所以收入增加記"貸"方,對應的銀行存款增加記"借"方。
五、常見誤區:這些"借"的坑你踩過嗎?
誤區1:把"借"當借錢
有同學看到"借:短期借款"就以為公司借錢了,其實這恰恰表示公司在還錢!短期借款是負債類賬戶,"借"表示減少。
誤區2:所有增加都記"借"
只有資產、成本、費用類賬戶的增加才記"借",比如"管理費用"增加就要記"借"方(借:管理費用),因為費用會減少利潤,最終減少所有者權益。
誤區3:忽略分錄的對應關系
記住"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每筆分錄的借方總額一定等于貸方總額,就像天平的兩端,永遠平衡。
六、3個小技巧,快速判斷"借"方方向
1. 賬戶歸類法:先判斷賬戶屬于哪一類(資產/負債/權益),再套用"借增貸減"或"借減貸增"
2. 資金流向法:錢進來的賬戶記"借"(如收到貨款時的銀行存款),錢出去的賬戶記"貸"
3. T型賬戶法:畫個"T"字,左邊永遠是借方,右邊永遠是貸方,資產類賬戶余額通常在借方
七、會計分錄實戰練習(附答案解析)
練習題:公司用銀行存款支付本月房租3000元,如何做分錄?
思考步驟:
1. 涉及哪些賬戶?"銀行存款"(資產)和"管理費用"(費用)
2. 賬戶變化:銀行存款減少,管理費用增加
3. 規則應用:資產減少記"貸",費用增加記"借"
正確分錄:
借:管理費用 3000
貸:銀行存款 3000
剛開始練的時候慢一點沒關系,寫多了自然就有手感了。我當初在筆記本上抄了100多筆分錄,現在閉著眼睛都能反應過來。
其實會計分錄就像學開車,一開始覺得方向盤、油門、剎車很難協調,熟練之后就變成肌肉記憶了。"借"這個字看似復雜,只要抓住"符號本質"和"賬戶分類"兩個核心,就能迎刃而解。下次再看到會計分錄,不妨先深呼吸,想想這個"借"對應的是資產還是負債,是增加還是減少,答案自然就出來了。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379906.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