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表各項目根據什么填列
剛上手做財務報表時,不少人都會對著利潤表發愁:這一長串項目,從“營業收入”到“凈利潤”,每個數字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填錯一個數,會不會影響整個報表的準確性?其實利潤表的填列沒那么玄乎,每個項目都有明確的“源頭”——要么來自會計賬簿的直接數據,要么是根據特定規則計算得出。今天這篇文章,咱們就一個個拆開來講,帶你搞懂利潤表每個項目的填列邏輯,看完你也能輕松上手填報表。
一、先搞懂:利潤表的“底層邏輯”是什么?
在說具體項目之前,得先明白利潤表的核心作用:它是用來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比如一個月、一個季度、一年)的經營成果的報表。簡單說,就是告訴你“這段時間公司到底賺了還是虧了,賺了多少,怎么賺的”。
利潤表的填列基礎是權責發生制,不是“收到錢才算收入,花了錢才算成本”,而是“只要業務發生了,不管錢有沒有到賬,都要記進去”。比如你這個月賣了100萬的貨,客戶說下個月付款,這100萬照樣得算到這個月的“營業收入”里——這一點是理解所有項目填列的關鍵,新手很容易在這里踩坑。
二、營業收入:“公司靠什么吃飯”的錢,怎么算?
營業收入是利潤表的“第一行”,也是最核心的項目之一,它反映的是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賺的錢。這里的“日常經營活動”,簡單說就是公司“靠什么吃飯”的業務,比如服裝廠賣衣服、手機店賣手機、咨詢公司做咨詢服務。
1. 填列依據: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
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
這里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都是會計賬簿里的一級科目,直接看這兩個科目的本期貸方發生額合計就行。
2. 舉個例子:別把“副業收入”漏掉了
假設A公司是一家面包店(主營業務是賣面包),這個月發生了這些業務:
賣面包收入20萬元(主營業務收入,貸方發生額20萬)
把店里閑置的烤箱租給隔壁咖啡店,收了1萬元租金(其他業務收入,貸方發生額1萬)
那利潤表的“營業收入”就是20萬+1萬=21萬元。
3. 注意:和“營業外收入”劃清界限!
很多新手會把“營業外收入”也算進營業收入,這是大錯特錯的!
營業收入是“日常活動”的收入(比如賣貨、提供服務、出租資產),而營業外收入是“偶然活動”的收入(比如政府補助、撿到錢、罰款收入)。比如面包店這個月收到政府給的“穩崗補貼”5000元,這5000元就屬于“營業外收入”,不能算進營業收入里。
三、營業成本:“為了賺錢花的直接成本”,怎么填?
有收入就有成本,營業成本對應的就是為了取得營業收入而花的“直接成本”。比如賣面包的成本是面粉、黃油、人工(直接做面包的工人工資);賣手機的成本是手機的進貨價。
1. 填列依據: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
營業成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
和營業收入對應,這兩個科目也是會計賬簿里的一級科目,看本期借方發生額合計。
2. 舉個例子:別漏了“副業”的成本
還是A面包店,這個月:
賣面包用的面粉、黃油等原材料成本8萬元(主營業務成本,借方發生額8萬)
出租烤箱時,給烤箱做了一次保養,花了2000元(其他業務成本,借方發生額0.2萬)
那利潤表的“營業成本”就是8萬+0.2萬=8.2萬元。
3. 注意:別把“費用”算進來!
營業成本只包括“直接成本”,像店里的水電費、店長工資這種“間接費用”,不算營業成本,要放到后面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里。
四、稅金及附加:“和經營直接相關的稅”,不是所有稅都算!
稅金及附加這個項目,很多人一看“稅金”就以為是所有稅都往里填,其實不是。它只包括和企業經營活動直接相關的“小稅種”,比如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房產稅、印花稅等。
1. 填列依據:“稅金及附加”科目的發生額
直接看會計賬簿里“稅金及附加”科目的本期借方發生額合計。
2. 舉個例子:哪些稅算,哪些不算?
A面包店這個月:
按增值稅計算的城市維護建設稅300元、教育費附加200元
店里的房產稅1000元
印花稅50元
這些都要算進“稅金及附加”,合計300+200+1000+50=1550元。
但注意:增值稅不算(增值稅是價外稅,不計入利潤表),企業所得稅不算(企業所得稅在“所得稅費用”項目單獨填列)。
五、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財務費用:“運營中花的間接費用”,怎么分?
這四個“費用類項目”是利潤表的“重頭戲”,很多企業的利潤“縮水”,就是因為這些費用太高。它們的共同點是“間接費用”(不是直接為了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花的錢),但具體范圍不同,填列時要注意區分。
(1)銷售費用:“為了賣貨花的錢”
銷售費用是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服務過程中”花的錢,比如廣告費、銷售人員工資、運輸費、門店租金等。
填列依據:“銷售費用”科目的本期借方發生額合計。
例子:A面包店這個月給面包做推廣,花了廣告費5000元,銷售人員工資1萬元,那銷售費用就是1.5萬元。
(2)管理費用:“公司整體運營花的錢”
管理費用是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了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花的錢,比如辦公室水電費、行政人員工資、差旅費、辦公用品費等。
填列依據:“管理費用”科目的本期借方發生額合計。
例子:A面包店店長工資8000元,辦公室水電費2000元,買打印機花了1000元,那管理費用就是8000+2000+1000=1.1萬元。
(3)研發費用:“為了創新花的錢”
研發費用是企業為了“研究和開發新產品、新技術”花的錢,比如研發人員工資、研發設備折舊、實驗材料費等。
填列依據:“研發費用”科目的本期發生額(如果企業沒單獨設這個科目,就從“管理費用”里把研發相關的費用拆出來填)。
例子:某科技公司這個月研發新產品,研發人員工資5萬元,買實驗材料花了3萬元,那研發費用就是8萬元。
(4)財務費用:“和錢有關的費用”
財務費用主要和“融資”“資金往來”有關,比如銀行貸款利息、銀行手續費、外幣兌換損失等(如果有利息收入,會沖減財務費用,按凈額填列)。
填列依據:“財務費用”科目的本期發生額凈額(借方發生額-貸方發生額,比如利息支出1萬,利息收入0.2萬,凈額就是0.8萬)。
例子:A面包店這個月還銀行貸款利息5000元,收到銀行存款利息1000元,那財務費用就是5000-1000=4000元。
六、其他收益:“政府給的‘專項補貼’”,不是所有補助都算!
其他收益是個“比較新”的項目(2017年才新增),主要用來核算“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而且是“可以計入當期損益的”補助。
1. 填列依據:“其他收益”科目的本期貸方發生額合計。
2. 例子:哪些補助算“其他收益”?
比如政府給面包店的“穩崗補貼”(用于穩定員工崗位)、“研發補貼”(用于支持研發活動),這些和日常經營相關,就計入“其他收益”。但如果是“拆遷補償款”這種一次性的、和日常活動無關的補助,就計入“營業外收入”。
七、投資收益:“錢生錢”的收益,虧了也要填!
投資收益反映的是企業“對外投資”賺的錢(或虧的錢),比如買股票賺的差價、買債券收的利息、投資子公司分的利潤等。
1. 填列依據:“投資收益”科目的本期發生額凈額(賺了是正數,虧了是負數)。
2. 例子:賺了就加,虧了就減
A公司買了10萬元股票,這個月賣了12萬元,賺了2萬元,那投資收益填2萬元;如果賣了8萬元,虧了2萬元,就填-2萬元。
八、營業利潤:前面所有項目“算總賬”
營業利潤是利潤表的“中場總結”,它=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財務費用+其他收益+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信用減值損失)+(資產減值損失)+(資產處置收益)。
這里括號里的項目是“可選項目”,如果企業沒有相關業務(比如不涉及金融資產,就沒有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可以不填。營業利潤的填列不用單獨找科目,直接根據前面項目的金額按公式計算就行。
九、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天上掉餡餅”和“意外倒霉事”
這兩個項目都是“非日常活動”產生的,和企業經營沒關系,屬于“偶然事件”。
1. 營業外收入:“天上掉餡餅”
比如收到的罰款收入(別人違約罰的錢)、政府給的和日常活動無關的補助(如拆遷補償)、撿到東西沒人認領(盤盈利得)等。
填列依據:“營業外收入”科目的本期貸方發生額合計。
2. 營業外支出:“意外倒霉事”
比如對外捐贈的錢、罰款支出(自己違約被罰款)、固定資產報廢損失(設備壞了賣廢品的錢比賬面價值低)等。
填列依據:“營業外支出”科目的本期借方發生額合計。
十、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意外收支”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這個也是按公式算的,不用單獨找科目。比如前面A面包店的營業利潤是10萬元,營業外收入5000元(政府拆遷補助),營業外支出2000元(對外捐贈),那利潤總額就是10萬+0.5萬-0.2萬=10.3萬元。
十一、所得稅費用:“給國家的‘份子錢’”
所得稅費用是企業根據利潤總額(經過納稅調整后)計算的“企業所得稅”。注意:這里的“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遞延所得稅(如果企業涉及遞延所得稅的話)。
填列依據:“所得稅費用”科目的本期借方發生額合計。
例子:A面包店利潤總額10.3萬元,假設稅率25%,沒有納稅調整,那所得稅費用就是10.3萬×25%=2.575萬元。
十二、凈利潤:“公司最終賺到手的錢”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這是利潤表的“最終結果”,反映企業這段時間“真正賺到手的錢”。比如A面包店凈利潤=10.3萬-2.575萬=7.725萬元。
總結:利潤表填列的“核心原則”
看完上面的內容,你會發現利潤表的填列其實有個“萬能公式”:大部分項目直接根據對應會計科目的“發生額”填列(收入類看貸方,成本費用類看借方,凈額類按差額),少數項目(如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凈利潤)按公式計算填列。
記住這個原則,再結合每個項目的“業務含義”(比如營業收入是日常收入,營業外收入是偶然收入),就不會填錯了。剛開始可能會覺得繁瑣,但多填幾次,熟悉了科目和業務的對應關系,你也能輕松搞定利潤表!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36781.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