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職內賬會計都做什么
如果你刷到這篇文章,大概率是在琢磨“要不要做兼職內賬會計”“這活兒到底難不難”“能不能賺到錢”。畢竟現在想搞副業的人越來越多,而內賬會計因為“時間靈活”“門檻相對低”,成了不少寶媽、職場新人甚至學生黨的備選。但說實話,很多人對“內賬會計”的理解還停留在“記記賬就行”,真上手了才發現——“原來要干的事這么多?”“老板要的數我怎么算不明白?”
今天就掰開揉碎聊聊:兼職內賬會計到底要做什么具體工作?需要具備哪些能力?新手容易踩哪些坑? 全是實操干貨,看完你就知道這活兒適不適合自己,以及怎么上手。
一、先搞清楚:內賬會計≠“隨便記記”,它是企業的“內部晴雨表”
很多人覺得“內賬就是流水賬,比外賬簡單”,這話對了一半。內賬確實不用像外賬那樣對著稅務報表“精打細算”,但它的核心是“真實”和“有用”——老板要看內賬了解公司到底賺沒賺錢、錢花哪兒了、哪個業務賺錢、哪個環節在浪費錢,甚至以此做下一步決策(比如要不要擴店、要不要砍項目)。
所以兼職內賬會計的本質,是幫老板“摸清家底”。你做的賬,不是給稅務局看的,是給老板“過日子”用的。這就決定了:你的工作必須細致、準確,還得讓不懂會計的老板能看懂。
二、兼職內賬會計,一天/一周到底要干哪些“具體活兒”?
別被“會計”兩個字唬住,兼職內賬的工作內容其實很“落地”,咱們按“日常周度月度”拆解,你一看就明白:
日常:原始憑證“守門員”——別讓一張錯票毀了整盤賬
內賬的起點是“原始憑證”——就是老板、員工給你的各種發票、收據、付款記錄(微信/支付寶截圖也算)。你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審核+整理”這些憑證。
舉個例子:老板給你一沓票,有餐飲票、打車票、進貨的采購單,還有他私人買手機的發票。你得先篩一遍:
哪些是“公司的錢”(比如進貨、員工報銷),哪些是“老板私人的錢”(私人手機發票,內賬如果老板要求記“其他應收款”可以記,但要標注清楚,別和公司費用混了);
發票是不是合規(抬頭是不是公司名、日期是不是這個月的、金額有沒有涂改,比如餐飲票寫“辦公用品”但沒附清單,這種就得問清楚到底買了啥,別稀里糊涂記);
付款方式要記準(是微信付的?銀行轉的?還是現金?后續對賬要靠這個)。
我見過新手最容易犯的錯:拿到票就往里錄,結果月底和老板對賬,老板說“這筆錢我沒付啊”,一查才發現是員工沒報銷的“白條”(只有收據沒付款記錄)。所以記住:“見票+見付款記錄”再入賬,寧慢勿錯。
周度:流水賬“更新員”——讓老板隨時知道“錢夠不夠花”
很多老板(尤其是小老板)最關心的不是“利潤多少”,而是“賬上還有多少錢”“這個月花了多少”。所以兼職內賬會計最好每周更新一次“資金流水表”,內容不用復雜,就三列:收入(誰給的、為啥給的)、支出(付給誰、為啥付的)、余額(每天結一次)。
比如你兼職給一家小服裝店做內賬,每周一整理上周流水:
收入:線上賣衣服收了5000(微信)、線下賣衣服收了3000(現金)、老板朋友還借款2000(支付寶);
支出:給供應商打貨款4000(銀行)、交房租2000(微信)、員工工資3000(現金);
余額:上周剩8000,這周收支一抵,現在還剩8000+5000+3000+2000-4000-2000-3000=9000。
老板一看就知道:“哦,這周沒虧,賬上還有9000,夠下周進貨了。” 這個表不用做太復雜,Excel就能搞定,關鍵是“及時”和“清晰”——老板沒時間看長篇大論,直接給數字就行。
月度:賬務“匯總員”+報表“翻譯官”——給老板算清“到底賺沒賺”
月底是內賬會計最忙的時候,核心任務是“把零散的流水匯總成賬務,再做成老板能看懂的報表”。具體分三步:
1. 登記明細賬:給每筆錢“歸隊”
日常流水是“按時間記的”,月底要把它們分到不同的“會計科目”里(不用怕,小公司科目很少,常用的就十幾個)。比如:
賣衣服的收入“主營業務收入”;
進貨的成本“主營業務成本”;
房租、水電費“管理費用”;
給員工的提成“銷售費用”;
老板從公司拿錢(比如私人用)“其他應收款”(記得提醒老板,年底最好還回來,不然稅務上可能有麻煩,但這是外賬的事,內賬先記清楚就行)。
我剛開始兼職時,總把“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搞混(比如給客戶送的樣品費,該記“銷售費用”,我記成了“管理費用”),后來發現其實有個簡單辦法:“為了賣東西花的錢”記銷售費用(提成、廣告費、樣品費),“為了公司正常運轉花的錢”記管理費用(房租、辦公用品、水電費),新手這么記基本不會錯。
2. 核對往來賬:別讓“糊涂賬”變成“壞賬”
小公司最容易出現“錢收不回來”“錢付重復了”的問題,所以月底要核對“應收款”和“應付款”:
應收款:比如客戶買了衣服沒付錢,你得列個表:客戶A欠3000(10月1日買的)、客戶B欠2000(10月15日買的),標上“超30天沒付”的,提醒老板趕緊催;
應付款:比如欠供應商貨款5000(10月5日進的貨,約定11月5日前付),記清楚金額和付款日期,別逾期影響信譽。
核對時最好和老板、出納(如果有的話)一起對,我之前兼職的一家小公司,老板自己管錢,我對完應收款,老板一拍大腿:“哎呀,客戶A的錢上周就給我現金了,我忘了告訴你!” 所以“多溝通”比“自己悶頭對”效率高10倍。
3. 編內部報表:把“會計語言”翻譯成“老板語言”
內賬報表不用像外賬那樣做“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全套,老板一般只關心兩個:
簡易利潤表:收入(賣貨多少錢)成本(進貨多少錢)費用(房租、工資等)= 利潤(賺了多少錢)。比如10月賣貨收入15000,進貨成本8000,費用5000,利潤就是2000。老板一看就知道“這個月賺了2000”;
資金余額表:月底賬上現金、微信、支付寶、銀行卡各有多少錢,加起來就是“公司現在有多少錢”。
報表里別用“本年累計”“期初余額”這些專業詞,直接寫“10月收入”“10月花的錢”“現在還剩多少錢”,老板看得懂,你的工作才“有用”。
三、想做好兼職內賬,這3種能力比“會計證”更重要
很多人問:“我沒有會計證,能做兼職內賬嗎?” 說實話,小公司兼職內賬對“證”的要求不高,但這3種能力必須有,不然很容易“干砸”:
1. 基礎會計常識:至少知道“錢從哪來、到哪去”
不用你考CPA,但至少要知道“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這些最基本的公式,知道“借”和“貸”大概是什么意思(比如收到錢,現金增加記“借”,收入增加記“貸”)。
新手可以先看《小企業會計準則》(網上有免費電子版),重點看“會計科目”那章,把常用科目(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主營業務收入、管理費用等)的含義搞懂,再找個Excel模板(網上搜“內賬記賬模板”一堆),對著練兩遍就上手了。
2. 軟件/工具使用能力:Excel玩得溜,效率翻一倍
兼職內賬會計的“吃飯工具”不是財務軟件(小公司可能就用Excel),而是Excel。你至少要會:
用“數據透視表”匯總收入/支出(比如按“客戶”匯總收入,看哪個客戶貢獻最大);
用“VLOOKUP”函數核對往來賬(比如把客戶欠款表和收款記錄匹配,自動標出“已收款”和“未收款”);
用“條件格式”標紅異常數據(比如費用突然比上個月多50%,標紅提醒老板)。
我見過一個兼職會計,用Excel做了個自動計算的“內賬模板”:錄入流水后,明細賬、利潤表、資金表自動生成,每周只花2小時就搞定一家公司的賬,人家同時兼3家,收入比全職還高。所以“工具用得好,時間省不少”。
3. 溝通能力:別讓“老板不懂會計”變成你的“鍋”
內賬會計最頭疼的可能不是記賬,而是“老板不配合”——比如老板不給你發票、說不清錢的用途、催著要報表但數據還沒對完。這時候溝通就很重要:
提前“立規矩”:剛開始兼職時,就和老板說清楚“每周幾給我票據”“付款前最好告訴我一聲”“報表我月底3天內給你”,別等出了問題再扯皮;
用“老板聽得懂的話”解釋:老板問“為什么這個月利潤比上個月少”,別講“因為管理費用增加了”,直接說“這個月房租交了3000(上個月沒交),所以利潤少了3000”;
主動“匯報”:定期(比如每周)給老板發個簡短消息:“這周收入5000,支出4000,賬上還剩9000,一切正常”,老板覺得你靠譜,才會長期用你。
四、兼職內賬常見“坑”:這些問題不注意,可能白干還挨罵
最后說幾個新手容易踩的坑,幫你避避雷:
坑1:“內外賬”傻傻分不清,把內賬做成“假賬”
內賬的核心是“真實”,外賬是“合規”(給稅務局看的),千萬別為了“幫老板少交稅”,在內賬里瞎改數據(比如隱瞞收入、多記費用)。內賬記的是“公司實際發生的事”,老板要內賬是為了看真實情況,不是讓你幫他做假賬——內賬做假,等于幫老板“自欺欺人”,最后鍋可能還得你背。
坑2:原始憑證不全,“白條”滿天飛
有些老板習慣“先花錢后補票”,甚至用“手寫白條”代替發票。你可以記,但一定要在賬上標注“無發票”,并提醒老板:“這些白條對應的費用,外賬可能不能稅前扣除,到時候要多交稅。” 別自己默默記進去,萬一后續稅務查外賬,老板可能反過來說“是你當時沒提醒我”。
坑3:“一兼多職”后精力不夠,賬越做越亂
兼職內賬確實能多賺錢,但別貪多。一個人最多兼2-3家(除非公司特別小,每月就幾筆賬),不然很容易記錯賬、漏記賬。我認識個會計,同時兼5家,結果把A公司的收入記到了B公司,兩個老板對賬時發現了,最后兩家都把她辭了,得不償失。
寫在最后
兼職內賬會計,說難不難——只要你細心、肯學,把“真實記錄”“清晰匯報”這兩件事做好,就能勝任;說簡單也不簡單——它考驗的不僅是會計能力,還有溝通能力和責任心。
如果你是寶媽想兼顧家庭,或是想找份時間靈活的副業,內賬會計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但記住:別指望“躺賺”,前期多花時間學基礎、練工具,后期才能越做越輕松。
最后提醒:不同行業的內賬細節會有差異(比如服務業和零售業成本核算不一樣),如果遇到具體問題,多問問同行或查《小企業會計準則》,實在拿不準的,就和老板說“這個我需要確認一下,晚點給你答復”——真誠永遠比硬撐更重要。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355982.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