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專接本考什么科目
摘要
會計專接本(統招專升本)是專科生提升學歷的重要途徑,但很多同學剛開始準備時,都會被“考什么科目”“怎么復習”這些問題搞得頭大。其實拆解開來并不復雜:考試科目主要分公共課和專業課兩大類,不同省份會有差異(比如有的考數學,有的考政治),但核心都是圍繞“基礎能力+專業素養”展開。這篇文章會帶你搞清楚各科具體考什么、重點在哪里,以及怎么避開備考中的“坑”,幫你少走彎路。
一、為什么會計專科生一定要試試專接本?先戳破你的“學歷焦慮”
說實話,現在會計行業的“內卷”早就不是秘密了。去年帶過一個學妹,專科畢業后去應聘出納,HR直接說“我們優先考慮本科”;另一個男生更扎心,考事業單位時,崗位表上“會計學”后面跟著括號“僅限本科”。你看,不是你不夠努力,是學歷門檻卡在那里——專接本不是“要不要考”,是“必須考”。
而且會計專接本的優勢很明顯:考上后能去全日制本科院校讀兩年,畢業證和高考統招本科幾乎一樣(會注明“專科起點”,但考公、考研、找工作時效力相同)。更重要的是,本科階段能學到更深的專業知識(比如高級財務會計、審計學),這些都是專科階段接觸不到的“硬技能”。
二、會計專接本考什么?分兩類說清楚,各省差異也給你標好了
(一)公共課:各省“個性化”最強,這3類組合最常見
公共課是各省教育考試院統一命題,考察你的“基礎學習能力”,會計專業的公共課組合主要有3種,看看你屬于哪類:
1. 英語+數學(最常見,適用于大部分省份)
英語:難度介于三級和四級之間,比四級簡單(沒有聽力!),重點考詞匯(3500詞左右)、語法(時態、從句、非謂語動詞是高頻考點)、閱讀理解(占分40%,題材多為經濟、文化類)、寫作(15分,常考“我的大學生活”“職業規劃”這類話題)。
劃重點:別死背單詞書!真題里的高頻詞(比如“accounting”“financial”“management”)才是核心,把近5年真題里的生詞整理出來,背熟就夠用。
數學:主要考“高等數學(二)”,比理工科的數學簡單,重點是微積分(極限、導數、積分,占分70%)和線性代數初步(行列式、矩陣,占分30%)。
避坑提醒:很多同學覺得數學難就放棄,但其實會計專業的數學考得很基礎!比如導數部分,常考“求函數的極值”“復合函數求導”,把課本例題吃透,再刷30道真題,及格沒問題。
2. 英語+政治(部分省份,比如河北、河南)
如果你的省份不考數學,那大概率考政治。政治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原)、“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毛中特)、“時事政治”三部分,其中毛中特占分最高(60%),馬原次之(30%),時事政治考考前一年的國內外大事(10%)。
備考技巧:別一開始就啃厚教材!直接用“思維導圖+口訣”記考點,比如毛中特里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口訣“一個中心(經濟建設),兩個基本點(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比死記硬背快10倍。
3. 英語+計算機(少數省份,比如江蘇部分院校)
計算機考“計算機基礎”,包括Windows操作、Office辦公軟件(Word/Excel/PPT,Excel函數是重點)、計算機網絡基礎(IP地址、瀏覽器使用)。這類考試實操性強,建議多動手練——比如Excel的“VLOOKUP函數”“數據透視表”,會計工作中經常用,現在學會了,備考+工作雙贏。
各省差異提醒:比如江蘇會計專接本考“英語+高等數學”,河北考“英語+政治”,廣東考“英語+管理學”(是的,個別省份專業課內容會放到公共課)。一定要先查自己省份教育考試院的“統招專升本招生簡章”,別跟著別人瞎復習!
(二)專業課:會計核心能力“大闖關”,這4科幾乎跑不掉
專業課是由招生院校聯合命題,考察你的“專業基礎”,會計專業的核心科目逃不出這4科,分值占比通常是:中級財務會計(40%)> 會計學原理(25%)> 成本會計(20%)> 財務管理(15%)。
1. 會計學原理:“會計入門第一課”,基礎打不好后面全白搭
這科考的是“會計是什么”“怎么做會計”,重點有:
會計要素與會計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收入-費用,必須倒背如流);
會計科目與賬戶(哪些是資產類科目?“應收賬款”和“預收賬款”怎么區分?);
會計憑證與賬簿(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的區別,錯賬更正方法——劃線更正法、紅字更正法、補充登記法,每年必考1道大題)。
舉個例子:“用銀行存款購買原材料”,這筆業務的會計分錄怎么寫?借:原材料 貸:銀行存款——這就是會計學原理的基礎,后面的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都是在這個邏輯上展開的。
2. 中級財務會計:“會計專業課的半壁江山”,難點都在這
這科是專業課里最難也最容易拉開差距的,考的是“具體業務怎么記賬”,重點有:
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計量,每年考20分+,比如“買股票賺了錢怎么記賬”);
收入準則(新收入準則下的“五步法”模型,識別合同、識別履約義務、確定交易價格……別覺得抽象,想想“賣商品什么時候確認收入”就懂了);
財務報告(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的編制,尤其是“存貨”“固定資產”項目的填列,經常結合分錄考綜合題)。
學長經驗:去年帶的一個學生,中級財務會計一開始總卡在“長期股權投資”,后來我讓她把自己當成“公司老板”——“你花100萬買了A公司30%的股份,怎么算投資收益?”用生活化的例子代入,兩周就開竅了。
3. 成本會計:“會計里的‘算賬大師’”,實操性極強
成本會計考的是“企業怎么算成本”,對以后想進制造業、零售業的同學特別重要,重點有:
要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材料費用、人工費用怎么分攤到不同產品?比如“生產A、B兩種產品,共消耗材料1000元,A產品用了60%,B產品用了40%,怎么分?”);
產品成本計算方法(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分步法里的“逐步結轉分步法”和“平行結轉分步法”是難點,建議畫流程圖理解);
成本報表的編制(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表、制造費用明細表,考的是數據整理能力)。
4. 財務管理:“會計里的‘理財高手’”,偏計算但套路多
財務管理考的是“企業怎么管錢”,比如“怎么融資”“怎么投資”“怎么分配利潤”,重點有:
資金時間價值(復利終值、現值計算,比如“現在存1000元,年利率5%,5年后能拿多少錢?”公式FV=PV×(1+i)^n,記住就能套);
財務分析指標(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這些是衡量企業償債能力的核心指標,考選擇和計算題);
項目投資決策(凈現值NPV、內含報酬率IRR,判斷一個項目值不值得投,記住“NPV>0就可行”)。
三、3個“過來人踩過的坑”,現在知道還不晚
1. 別盲目買“大厚本教材”:很多同學一上來就買某東上的“會計專接本全套教材”,結果根本看不完。其實用專科階段的《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課本就行(學校發的那種),再搭配目標院校的“專業課考試大綱”(教育考試院官網能下載),比啥都強。
2. 專業課別只背分錄,要懂“為什么”:比如“計提壞賬準備”,別只記住“借:信用減值損失 貸:壞賬準備”,要知道“為什么要計提?”——因為應收賬款可能收不回來,符合“謹慎性原則”。理解了原理,分錄根本不用死背。
3. 公共課和專業課要“齊頭并進”:去年有個學生,覺得專業課重要,前3個月只學專業課,結果英語單詞忘光了,最后公共課差2分沒上線。建議每天分配:英語/數學2小時,專業課3小時,政治(如果考)1小時,均衡發力。
四、給你一個“3個月備考時間表”,直接拿去用
第一個月:打基礎(每天5-6小時)
公共課:英語背完高頻詞(用真題整理的詞表),數學/政治過一遍課本例題,做課后題;
專業課:會計學原理過2遍,把會計分錄寫熟練(每天寫10筆業務,比如“銷售商品”“計提折舊”)。
第二個月:刷題(每天6-7小時)
公共課:刷近5年真題(英語閱讀每天2篇,數學大題每天5道,政治選擇題每天30道);
專業課:中級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重點突破,做目標院校的“專業課真題”(如果找不到,用“會計從業資格證”或“初級會計職稱”的真題代替,考點重合度很高)。
第三個月:模擬+復盤(每天7-8小時)
按考試時間做整套模擬卷(上午公共課,下午專業課),掐表練習;
整理錯題本,把反復錯的知識點標紅(比如中級財務會計的“合并報表”,數學的“不定積分計算”),最后一周只看錯題。
其實會計專接本真的不難,難的是“開始”和“堅持”。你想想,現在多花半年時間備考,未來能多拿一個全日制本科學歷,考公、考研、找工作都多一條路——這筆“時間投資”,怎么算都不虧。
最后提醒:各省每年的考試科目可能微調(比如增減某科的分值,或新增參考教材),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請以當年各省教育考試院或目標院校公布的招生簡章為準。
加油,明年這個時候,希望你能拿著本科錄取通知書,跟我說一句“謝謝”。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353464.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