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票用什么會計科目
摘要
支票在會計處理中,核心會計科目是“銀行存款”。但具體使用時,需結合支票的“收付方向”“類型”和“實際業務場景”——比如收到客戶的轉賬支票,記“銀行存款增加”;開出現金支票給員工發工資,記“銀行存款減少”。不過新手常踩坑:把現金支票當“庫存現金”記賬,或支票未到賬就提前確認收入,這些都會導致賬目混亂。下面結合10年財務實操經驗,帶你搞懂支票的會計處理邏輯,附3個典型案例,看完就能上手。
一、先搞懂:支票到底是個啥?
咱做會計的,天天跟錢打交道,支票這東西見得不少,但你真的“認識”它嗎?
簡單說,支票是企業從銀行“取錢”或“付錢”的書面命令。就像你給朋友寫張紙條:“麻煩從我的銀行卡里轉500塊給XX”,銀行見了這張紙條(支票),就會按要求操作。
不過支票分3種,這點得先分清,不然科目記錯了,月底對賬能讓你頭禿:
現金支票:只能去銀行取現金(比如備用金),票面上會印“現金支票”四個字;
轉賬支票:只能轉賬,不能取現金(比如付供應商貨款),票面上印“轉賬支票”;
普通支票:既可以取現金,也可以轉賬(但實際中很少見,大部分企業用前兩種)。
記住:不管哪種支票,最終錢都得從銀行走——這是它和“庫存現金”最本質的區別。所以會計處理時,基本都繞不開“銀行存款”科目。
二、核心問題:不同場景下,支票對應什么會計科目?
這部分是重點,建議拿小本本記下來。實際工作中,支票的會計處理就兩大場景:收到支票(收錢) 和開出去支票(付錢)。
場景1:收到別人給的支票(收錢)——記“銀行存款增加”
比如你是銷售,客戶給了一張轉賬支票,金額10萬元,用來付貨款。這時候怎么記賬?
關鍵動作:先確認支票“能不能用”
收到支票別急著記賬!先檢查3件事:
收款人是不是你們公司全稱?(別寫成“簡稱”,銀行不認)
金額大小寫是否一致?(比如小寫100000,大寫寫成“拾萬元”,少個“整”字都可能被退票)
對方有沒有蓋章?(支票正面要蓋對方公司的“財務專用章”和“法人章”,缺一不可)
確認沒問題后,當天或次日去銀行“進賬”(填進賬單,交給銀行柜員)。銀行受理后,會給你一張“進賬回單”——這才是記賬的“合法憑證”!
會計分錄模板(以“銷售收款”為例):
借:銀行存款 10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88495.58(假設稅率13%)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1504.42
注意:如果收到的是“現金支票”(比如客戶用現金支票付貨款,這種情況很少見,但偶爾有),處理邏輯一樣——去銀行取出現金后,先存到公司銀行賬戶(不能直接放保險柜當“庫存現金”,除非是備用金,但備用金一般金額很小),還是記“銀行存款”。
場景2:自己公司開出去支票(付錢)——記“銀行存款減少”
比如你是采購,要給供應商付貨款,開了一張轉賬支票,金額5萬元。這時候怎么記?
關鍵動作:支票“開出”≠“錢已付”
很多新手以為,支票一開出去,就可以立刻記“銀行存款減少”——大錯特錯!
銀行實際扣款的時間,是“對方拿著支票去銀行進賬”的那天。比如你10月1日開了支票,但對方10月10日才去銀行進賬,銀行會在10月10日從你公司賬戶扣錢。
那什么時候記賬?以“支票存根”為憑證,開出當天就記!(不然跨月容易忘,而且支票存根是你公司的原始憑證,必須及時入賬)
會計分錄模板(以“支付貨款”為例):
借:應付賬款—XX供應商 50000
貸:銀行存款 50000
特殊情況:開現金支票取備用金
比如行政要取5000元備用金(買辦公用品、付小額差旅費),你開了一張現金支票。這時候分錄要分兩步:
開現金支票去銀行取錢時:
借:庫存現金 5000
貸:銀行存款 5000
行政用備用金買了3000元辦公用品:
借:管理費用—辦公費 3000
貸:庫存現金 3000
這里“庫存現金”只是過渡科目,根源還是“銀行存款”減少——這就是為什么說支票的核心科目是“銀行存款”。
三、踩坑預警:這3種情況,90%的新手會記錯科目!
理論講完了,咱來點“實戰避坑指南”。我剛做會計那年,就因為這幾個問題被老會計罵過,現在說出來讓你們少走彎路。
坑1:把“支票”和“庫存現金”混為一談
錯誤做法:收到客戶的現金支票,直接記“借:庫存現金”。
為啥錯:現金支票雖然能取現金,但本質是“從銀行賬戶里拿錢”,不是“收到現金”。比如客戶給你一張1萬元的現金支票,你去銀行取錢,其實是銀行從客戶的賬戶把錢劃到你公司賬戶,再取出現金——整個過程和“銀行存款”有關,和“庫存現金”無關(除非取備用金,前面說過是特殊情況)。
正確做法:無論現金支票還是轉賬支票,收到時先記“銀行存款增加”,取現金時再從“銀行存款”轉到“庫存現金”。
坑2:支票“未到賬”就提前確認收入
錯誤案例:月底最后一天收到客戶支票,還沒去銀行進賬,為了“沖業績”,直接記“銀行存款增加+收入增加”。
后果:次月銀行對賬時,發現這筆錢根本沒到賬(可能支票是空頭支票,或對方撤回了),賬實不符,還得紅沖,麻煩!
正確做法:沒拿到銀行“進賬回單”,就不算“錢已到賬”。如果月底來不及進賬,可以先記“應收賬款”(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等下個月銀行到賬后,再轉“銀行存款”(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
坑3:支票“背書轉讓”不會記賬
場景:你公司收到A客戶的轉賬支票(金額2萬元),沒去銀行進賬,直接背書轉讓給B供應商,付了貨款。
錯誤做法:以為“一進一出抵消了”,不記賬。
為啥錯:背書轉讓本質是“用債權抵債務”,必須記賬!
正確分錄:
借:應付賬款—B供應商 20000
貸:應收賬款—A客戶 20000
(如果收到支票時已經記了“銀行存款”,背書時就直接沖“銀行存款”:借:應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
四、3個典型案例:看完就能上手操作
光說不練假把式,咱結合中小企業最常見的3個場景,帶你實操一遍。
案例1:收到客戶轉賬支票,當天進賬
業務描述:2023年10月15日,收到甲公司轉賬支票一張(金額5萬元),付前欠貨款。當天去銀行進賬,銀行出具進賬回單。
分錄:
借:銀行存款 50000
貸:應收賬款—甲公司 50000
案例2:開現金支票取備用金,用于日常報銷
業務描述:2023年10月20日,開現金支票取備用金8000元;10月25日,行政用備用金支付差旅費3000元、辦公費2000元。
分錄:
取現:
借:庫存現金 8000
貸:銀行存款 8000
報銷:
借:管理費用—差旅費 3000
借:管理費用—辦公費 2000
貸:庫存現金 5000
案例3:開出去的支票被銀行退票(空頭支票)
業務描述:2023年10月28日,開轉賬支票給乙供應商付貨款3萬元,11月2日銀行通知“空頭支票”(公司賬戶余額不足),支票被退回。
處理步驟:
開支票時已記賬:
借:應付賬款—乙供應商 30000
貸:銀行存款 30000
收到退票通知,紅沖原分錄:
借:應付賬款—乙供應商 30000(紅字)
貸:銀行存款 30000(紅字)
重新安排付款(比如轉賬):
借:應付賬款—乙供應商 30000
貸:銀行存款 30000
(注意:空頭支票可能被銀行罰款,罰款記“營業外支出”)
五、總結:記住這3句話,支票記賬不犯錯
1. 核心科目是“銀行存款”:不管收還是付,支票的錢最終走銀行賬戶,所以基本都和“銀行存款”有關;
2. 以“銀行憑證”為準:收到支票看“進賬回單”,付支票看“支票存根”,沒憑證不記賬;
3. 特殊情況多思考:背書、退票、取現,這些場景要結合業務實質,別死記分錄(比如背書是“債權債務抵消”,退票要“紅沖原分錄”)。
財務工作就是這樣,看似簡單的“支票記賬”,背后藏著不少細節。剛開始犯錯沒關系,多實操幾次,自然就熟練了。
(注:本文會計處理基于《企業會計準則》,若遇特殊行業或最新政策調整,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Accounting/321741.html,違者必究!